守護一片林 美好一個村

駐足山間秋日晚,美景山間映眼簾;

林木蒼翠接天際,村居錯落騰炊煙。

2016年11月,福建省泉州市審計局經濟責任審計科副科長施生勃被派駐永春縣蓬壺鎮美林村任第一書記,任期兩年。駐村的第一天,寄情即興創作《駐美林村》詩作一首。

美林村是革命老區基點村。駐村以來,施生勃組織開展產業培育、村財增收、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投入籌措資金900多萬元,開展項目20餘個,盡心守護好這片“林”。

“如何改變鄉村的困境?”

美林村民經濟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務工,在家務農的是依靠種植水稻、蘆柑、枇杷等農作物,幾乎沒有其他產業支撐。村財收入只有幾千元,基礎設施少,通村道路只有3.5米寬,一到節假日全村交通陷入癱瘓,常住人口只有400多人,絕大多數都是老人、小孩,及在家照顧孩子的婦女,村中缺乏文化娛樂生活。2007年被列入縣經濟薄弱村、財源建設扶持村,2014年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村,2016年被列入市級重點扶貧村。

面對這樣一個自然資源匱乏、基礎設施差、產業結構單一、嚴重缺少發展內生動力的鄉村困境,“農村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也是鄉村振興、服務群眾的第一線。如何帶領村民脫貧致富,改變當地面貌,在掛職生涯中留下一些亮色?”施生勃陷入了沉思。

經過前期調查,施生勃發現,雖然美林村落後,但這裡自然環境優美、民風淳樸,施生勃諮詢了相關專家學者,進行把脈問診,帶領村主幹、村兩委成員到南安向陽、安溪長坑、永春東關、蘇坑、五里街等鄉鎮參觀,學習各鄉鎮開展扶貧工作的先進經驗,他認為要根據村情民情,開致富“良方”,充分利用當地人力資源優勢,發展產業,增加村民及村集體收入。

“培育產業,讓村民走上致富路”

駐村的第4個月,美林村就引入一家雨傘加工廠,解決了20多名村民就業問題;駐村第9個月,村裡就增設了一家服裝加工點,吸引了近20名村民前來打工。

“現在兩個加工廠每年可為村裡每位村民增加2萬元左右收入,每年能夠為村民新增近100萬元的收入。”村支書林建東說。開展土地整理,盤活利用荒廢田地、拋荒林地,推進產業發展,美林村將投入資金約500萬元盤活土地700畝,可一次性增加村財收入100多萬元。

施生勃在精準扶貧上“精打細算”。他積極對接上級扶貧項目,投入50多萬元在村部架設63千瓦的光伏發電站,每年可增加村財收入近7萬元。駐村任務下達時,面對老丈人病重,女兒剛升入高中學習,學校離家遠要接送等實際困難,他也猶豫過,但最終顧“大家”舍“小家”,堅決完成駐村各項扶貧任務。

“改善村民生活條件,解決村民實際問題”

“要沉下心來,切實幫助解決村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真心實意地為村民做實事。”

他選擇百姓最關心、最能受益的項目。常常驅車上百公里,往返於省、市、縣、鎮進行溝通,爭取上級部門的資金、項目和技術的支持。一年多來,以“千村整治”項目建設為契機,建設美麗文明、宜居的美林村:投入100多萬元,對格區頭至清林柏公路進行拓寬,修建村西部道路,形成環村道路,解決了村民出入擁堵的問題;投入20多萬元,實施村內及美林到西昌沿線的亮化工程,新增設70盞節能路燈,提高村民出行安全;投資80萬元建設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投資40萬元建設村民文體廣場;投入資金100多萬元進行祼房裝修及環境整治,對農村公廁建設、農村飲水工程進行設計建設;完成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村級示範衛生所建設,為老年人日常醫療及健康休閒養老提供多維度的服務。

“豐富文化生活,在人文精神上幫助脫貧”

“人窮志不能窮,扶貧先要扶志。” 施生勃認為在物質扶貧的同時,更要從思想上、精神上進行幫扶,只有在精神上站得穩,才能實現同步脫貧。村兩委通過召開黨員會、村民代表大會,個別談心,引導社會志願者服務等方式,把弘揚傳統文化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村規民約中,切實提高村民文明素質;藉助村委會、老人會、重要節日等活動,積極倡導文明鄉風,豐富農村基層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社會氛圍;村兩委與貧困戶面對面交流,開展一系列以“感恩、自強”為主題的脫貧攻堅政策宣講活動等方式,幫助貧困戶重建信心,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對他們的牽掛與溫暖。

2018年元月,美林村兩委組織了一場“迎新春、慶臘八”音樂會,帶動村民開展娛樂活動,增進鄰里和諧。“這是美林村建村以來從來沒有過的盛會!”一位92歲的老奶奶感慨地說。受弘一法師文化園的輻射,居士居住區及專家養老區將設在美林村,隨著各個項目的推進與建設,美林村將建設成為集休閒、養老、文化、禪修為一體的美麗新農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