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多数日本人怕退休?

生活搜吧

这是日本的今天,也许就是中国的明天。

胡哥曾在东京有个很奇葩的发现,就是停在路边等客的“的哥”大部分都是老年人,或许叫“的爷”更合适……

同行的日本小伙伴介绍说,这在日本是很常见的情况,很多岗位都有老爷爷老奶奶在上面奋斗。

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很正常,日本的老龄化一直以来就很严重。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统计资料,2010年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3000万,后老龄人口为1419万,到2025年老龄人口将增加到3500万,后老龄人口将达2179万,相当于前者的1.54倍。

1990年时每一位65岁以上老人由5.1个20岁至64岁的劳动人口供养,2010年减少到2.6人,2025年将减少到1.8人,2060年将减少到1.2个劳动力供养一位老人。

不久前,日本老年学会提议,将老年人的定义从目前的65岁提升至75岁……不满75岁不算老年人……

这下大家知道为什么日本老年人不敢退休了吧,退休了就没人养了啊!

年轻人太少,家庭供养无从谈起,虽然自己在工作的时候有储蓄,国家也有福利保障,但失去工作之后将失去最大的收入来源,老无所养,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虽然有很多日本人会认为,“公司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的经验和人脉对公司有很大帮助。可惜,这只是在大公司才有这种情况。

更普遍的情况是有的老人退休之后千方百计又去找工作,去做那些年轻人不愿意做的工作,服务生、保安、门卫、清洁工、厨师。比如胡哥在东京一家小餐馆吃饭的时候,那里的服务生就有几个弯腰驼背的老奶奶……

很多人都喜欢谈日本人不服老、不肯老,其实在胡哥看来这只是他们不敢老而想出来的托词而已。

中国现在也在进入老龄社会,预计退休年龄也会慢慢推迟。

而我们这一代,就将见证七老八十还奋斗在工作第一线的景象,或许就有你我的身影。

你还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关的话题呢?欢迎向胡哥提问!


嘿老外

听说过“粗大垃圾”和“粘在地上的落叶”这类的词汇吗?这两个词是专门用来比喻日本退休后的男人的。“粗大垃圾”愿意为使用多年的家用电器,费电、老旧、占地方、处理的时候还需要花钱;“粘在地上的落叶”形容扫都扫不起来的落叶,因为树叶大多在秋天飘落,所以用来形容“人到暮年”非常贴切。透过这两个词,大体可以了解退休后的男人在家中的地位了吧?

一、为什么退休后的男人被称作“粗大垃圾”和“粘在地上的落叶”呢?

这得从日本人的婚姻分工模式说起。日本人遵循“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女人婚后大部分会选择辞职,在家生儿育女和做家务,偶尔打工补贴家用。在日本,家里老人是很少帮忙带孩子的,所以,不管生几个孩子,都是由女方一手拉扯大。日本女人的兴趣蛮多的,除了生儿育女,还会学习音乐、插花、美术等。日本的银行和办事机关在周末是不运营的,工作日下班也比较早,所以要办理各种手续的话,基本上都是主妇在操持。

丈夫在外赚钱,负责养家糊口所需的开销。丈夫在养育子女方面的付出不多,而且日本人工作比较拼命,早出晚归是很正常的事。有些男人连送西装去洗衣店都不做,更别提具体家务了。日本人在职场中按资排辈,所以退休时的职位基本上是管理层。

男人还在工作的时候,是家里的经济支柱,所以女方会对男方相敬如宾,但是退休后,男人还是像以前那样对待妻子的话,妻子大多会感到厌烦。因为,家里突然“多”了一个不会做家务的“粗大垃圾”,甚至还保持着在工作中的“命令”语气,会让妻子很恼火。有些男人在退休后失去了原来的社交圈和生活习惯,不得不处处粘着妻子,才有了“粘在地上的落叶”这样的诨名。

二、日本女性敢跟丈夫叫板的底气来自哪里?

答案是来自日本对女性权益的保护,以及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简单地说,日本是保护女性在婚姻中的付出的。如果两人离婚,女方可以带走一半的共同财产。

具体说来,

①日本公司的体检、保险手续等,包含配偶;

②如果因男方出轨导致离婚,男方要向女方支付慰问金(这个是约定俗成的,不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③无论女方有没有工作,男女双方在原则上各占一半家产;

④离婚时,孩子的抚养权侧重于判给女方,因为男人真的没时间带孩子,在抚养费方面有《离婚子女抚养费核定表》可参考;

⑤在退休前离婚的,夫妻双方分割缴纳社会保险的责任,也就是分开缴纳保险,如果在退休后离婚,则分割领取保险金(主要为养老保险)的权益。

老夫老妻的时候,女方在经济上不依赖男方,子女也已经长大成人,如果对婚姻感到厌烦,可以申请离婚,这就是日本的“退休后离婚”。总体上看,退休后的日本男人,真的蛮“可怜”的。

三、重返职场的“退休老人”

老年人退休后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中国老人也是这个样子,老年人很怕孤独。由于之前在职场中“被需要”,刚刚退休的时候会容易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这种情况下需要家人来细心安慰,如果不能得到家庭的温暖,倒不如重回职场中了,最起码能维持之前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另外,日本人比别的国家的人长寿,65岁的状态不逊色于50多岁的人,因此,再工作5年或者10年都没问题。

以上是对大部分情况做的阐述。现实中,还有一些终生未婚的人,他们退休后要么做自己的事,要么回归职场。


苏菲的日本

日本人怕退休,是日本社会老龄化造成的。

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2016年,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中,工作的占25%,超过美国的19%,是G7成员国中最高的。

因为养老金问题,日本政府和社会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得不到保障,老人不能放心退休。此外,老年人口太多,劳动力紧缺,日本政府和企业同时鼓励老人推迟退休,出来工作。

日本政府会给65岁仍在工作的老人提供补贴,鼓励他们继续工作,这是为了减轻政府养老金的压力,也是为了补充劳动力的不足。因为劳动力不足,日本的“过劳死”问题突出,可见老龄化有多严重。

一些企业,与达到退休年龄的人续签合同,或者根本不设退休年龄,是出于商业的考量,是为了保住老员工的人脉和技术,继续为公司创造价值、培养新人。

除了社会和企业出台政策鼓励老年人工作,有些老年人也认为,只要身体健康,就会继续工作。

然而,并不是每个工作的日本老人都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

实际上,雇用老年人工作,企业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不仅要考虑高龄员工的健康状况,还要考虑老年雇员长期身居高诶,是否会对年轻员工的士气造成影响。因此,即使有政府政策的扶持,很多企业仍不愿意接受老年雇员。

总之,因为养老问题,日本老人因为担心未来的生活而不得不继续工作。当然,这其中不乏为了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而自愿出来工作的老人。


GET资讯

这背后,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钱”,一个是“人的意识”。

日本是个富裕社会,中国人都这么想,这么说。然而,生活在高物价、高生活成本国度里的日本人,却不怎么想。

(1)日本老人对年金收入能不能养老抱持着极大的不确定

日本老人老后生活质量如何,全靠他年轻时候努力的程度如何。如果进的是个靠谱的单位,交的退休金比较完整,单位效益比较好,那么老后每个月可能还有个20万日元上下的养老金(平均),当然也有单位很好的老人,一个月领个3、4、50万日元也是有的。

当然了,不是每个日本老人都有这么幸福的晚年生活。年轻不努力,年后退休金不够,或者年轻时进的单位不景气,下过岗,倒过闭,反正日本经济已经不景气20年,年轻时转岗失业的大有人在,搞不好年老后还要支援一下家里蹲的儿子,孙子,这些危机感让日本老人都不得不考虑,是不是应该再干点事退休。

最要命的是,日本财政债务已经是GDP的一倍。物价在上涨,年金基金在贬值,现在投进的钱,20年后够不够养老,成了日本社会的最大疑问。更掉诡的是,日本曾经还丢失过大量年金资料,我究竟交了多少钱,突然没有了纪录,让日本人对日本政府的年金兑现能力越发怀疑。

(2)日本社会没有儿子、孙子赡养老人的意识

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很多文化,但是“孝”这个文化没有学多少。随着日本高度经济成长的结束,日本社会早已经陷入了家庭崩溃的“后现代社会”。不但家庭人丁逐渐稀少,而且家中的儿子,孙子长大后,除了窝囊废,宅男等要啃老外,大部分都宁愿自己出去住。他们没有多少赡养家中老人的意识,一年见一次,甚至几年不回老家一次,再正常不过。

在这种情况下,家中老人万一出点事,基本上很难指望儿孙。越来越多的老人“孤独死”,去世许久才被发现,这已经成为了日本社会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自己晚年能活的体面一点,越来越多的老人活到老,干到老。

(3)日本老人不想自己被说成“没有用的垃圾”

日本的敬老文化并不浓郁,本来一个人老了,本应该享受天伦之乐,但是上述已经说过了,自己生的孩子,不一定来照顾自己,在日本社会,大家对老人的同情心也越来越淡漠。

比如上地铁上的慢,走路挡道等等。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不是说过吗:“日本财政尤其是医疗支出无限庞大的原因,就在于老人们活得够长”。此言一出,引发了轩然大波。国家领导人尚且是这个意识,更何况其他人。

为了不连累他人,也为了自己活到老,学到老,贡献到老,越来越多的日本老人,开始老后继续工作。

其实,我们也不必笑别人,别人的今天,搞不好就是我们的明天。你说呢?


北京不冷东京热

此问题我尝试集中在实际层面上去讨论分析。

日本于98年才依据《高龄者雇用促进法》,把退休年议订为六十岁。 但其实此乃参考数字而已,能否落实视乎劳资双方的决定,并非法律上必须要执行的安排。

六十岁退休的话,衍生的问题是与养老金不衔接。 日本的养老金,即国民年金及厚生年金于法律修订后,支付时间延后了,以战后生育高峰期即47至49出生的一代人而言,即需要至六十五岁才可获养老金。 简言之,一旦在六十岁退休,就会出现五年的空窗期,沦为全无收入的蜗居初老。

不过04年《高龄者雇用促进法》的修订,基本上已默认了六十五岁才是退休年龄。

至18年初,公务员的退休年龄将逐步延后,由本来的六十至六十三岁,推至六十五,而最后目标为七十。 但不要以为便可解决了养老金接轨的问题,因为此建议背后的隐衷,就是日本的老龄化太急促及严重,所以连养老金的发放,也计划延至七十。

此所谓实际上,日本老人委实真的怕退休,同时也退不得休,而退而不休复归职场的老人数目也与日俱增,其实也是一大悲哀。

好了,即使能够顺行退休,又可以领取养老金,是否就可以解决退休问题呢?

据专研日本老人问题的专家大江英树指出,以总务省的家计调查数据显示,男性六十五及女性六十组成的老人家庭,以年金构成的养老金为本后,每个月的平均指出应仍欠六万日元。 简言之,要补贴当中的差额,就要依仗自己本来的存款。

而若果想退休生活稍为有余裕及质素,例如可以每月外食一次,以及数月就可以去一次国内旅行等,则最低设定为八万日元的差额。

因此由此推算,即每月除年金收入外,自己需要应付一百万日元左右的额外开支。 假设由六十退休又活至九十,则需要有三千万日元的积蓄才可以应付,而且还未计算任何意外事故的变化,例如身体健康衰退导致的医疗成本增加等。

大概数字已足以说明一切,日本人怕退休,乃非不为也,实不能也的无奈抉择。


湯禎兆

日本人为什么怕退休 这个问题确切地说,应该说是日本男人为什么怕退休,因为以日本人女主内的传统习俗,现在正值退休年龄的除特殊情况外,基本就是男人了。


提起这个让日本男人泪流满面的问题,首先要从“熟年离婚”说起。所谓的“熟年离婚”是指正在步入老年的夫妻离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被引起广泛注意,是由于2005年《熟年离婚》电视剧的热播,斯年,“熟年离婚”四字荣膺为当年使用频率最高的流行语之一,由此可见,熟年离婚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毋庸置疑,熟年离婚基本都是由女方提出的,常年受理熟年离婚案件的日本法律事务所根据多年来的调查总结出了她们提出熟年离婚的五大理由:一是终于从工作、育儿中解放出来了,又有储蓄,因此认为自己的人生又有了新的选项,所以才考虑离婚。二是因丈夫退休,整日窝在家里不帮做家务还颐指气使,就犹如她们形容的一块“粗大垃圾”般,这就让早已经习惯了丈夫上班自己在家自由自在的主妇难以忍受,从而患上所谓的“丈夫在宅精神压抑症候群”,不堪忍受如此苦痛,故选择离婚。三是丈夫在外工作期间,双方性格的不一致还能在育儿、家务等忙碌中被忽略过去,而一旦丈夫退休每日在家,那么,这种因性格不合而产生的矛盾就会每日不断地呈现出来,久而久之,认为自己难以忍受这种折磨,故而选择离婚。四是随着网络发达,熟年婚活网站和高龄者组织的活跃,使得她们知道了即使已至熟年,但各种偶遇、新鲜的刺激还是有很多的,从而欲从配偶者的苦痛中解脱出来,说穿了,就是想外遇了,因此选择离婚。五是基于自2007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的年金(养老金)分配制度,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新的年金分配制度规定,即使离婚,作为家庭主妇的妻子也可以拿到丈夫养老金的一半,这让欲离婚但一直又受制于需丈夫养老金生活而不得不忍耐至今的熟年人妻们立马精神振奋起来了,从此海阔天空凭这些“欧巴桑”越了。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据厚生劳动省关于离婚率和离婚年龄的统计数据表明,那一年日本的熟年离婚率达到了创纪录40000件以上,实在让面临退休的男人们情难以堪。


日本老年男性的噩梦还不止于此,前几年又开始流行起了“卒婚”,当然,主导者仍然是女性。这“卒婚”又是咋回事儿呢?原来,这个新词儿是由学生毕业来的,日本人把从学校毕业称为“卒业”,“卒”即“毕”之意。那么,按字面来释义,“卒婚”就是像学生完成学业从学校毕业那样,婚姻玩完“结婚毕业”了。


日本女性解释“卒婚”就是在表面上维持婚姻关系的前提下,不拘于“同居”或者是“分居”,夫妻双方以互不干涉彼此的自由为基准,各自走自己的新人生路,焕发第二春的意思。看着貌似挺美好,可再看她们选择的“卒婚”年龄就明白她们又是在和丈夫玩阴的呢。

据调查显示,30至60岁的日本女性在被问及将来“卒婚”的可能性时,回答YES的为56.8%,远超回答NO的41.4%。而针对卒婚时机的调查,回答为60至64岁的为最多,占总体被调查人数的35%,其次是65至69岁,占24%,然后依次是70至74岁的12%,而75岁以上和60岁以下只占了5%。 白纸黑字的活生生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由这些数据此可见,离婚也罢,还是卒婚也好,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一个“钱”字,其中选择60岁到69岁之间“卒婚”的女性相加起来为60%,什么意思,那正是丈夫们退休可以拿养老金的年龄,于是,碍于面子不想离婚但又希望分到丈夫养老金的熟年妻子们,大都选择了这个年龄段来走向她们经过充分算计的自由。


综上所述,日本有相当一部分男性,在走向退休时,将面临着被“卒婚”或者被“离婚”的结局,如此,日本男人他能不怕退休吗?何况,日本人勤劳一辈子,许多人也确实不愿退下来,而且他们还有着不服老的心劲,为了健康也想继续发挥余热,这诸般因素也导致了日本人真的很怕退休。


万景路看日本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老龄化是十分严重的。就在今年4月份,日本的神奈川县大和市,突然宣布,要打造不再把70多岁者称为老人的城市。那么大家都应该顺理成章的活跃起来,继续工作了。

办公室的同事去日本旅游,说日本开车的司机都是些白发苍苍的老年人,给他们旅游团开大巴的是一位78岁的老人。尽管很平稳,但他们也担心了一路。

根据日本的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5%仍在继续劳动。但是我们中国呢?没有这种统计数据,因为我们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是50岁到60岁。过了年龄就要退休,单位还不能给你交保险了。实际上我们国家退休后仍然继续工作的也不在少数,虽然65岁以上之后继续工作的比例不大,但也大多数会被看孩子、照顾老人等家庭琐事缠身,其实这也是一种劳动。谁敢否认呢?

我们中国是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但是感觉日本人对老年人的尊重并不大。看过日本动漫的人都知道,日本家庭里出现老人的概率很小。机器猫里边大熊雄的奶奶很早就去世。

蜡笔小新里面爷爷奶奶在世也不跟他们一起住。这在我们中国一个老大刚上幼儿园,又生了二胎的家庭,真的是不可想象的事,貌似还是独生子。

其实,跟在日本留学的朋友聊起来,却是日本的老人很怕自己无用,而且怕自己寂寞死。

日本的家庭分工一般还是男主外、女主内,女性不用上班,只在家里看孩子,做家务。那么结婚后,只要条件允许,老人就没有太多跟儿女一起的空间。像樱桃小丸子那样的贫困家庭确实不多。

虽然日本老年程度越来越重,但是日本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宅。不愿意出来承担责任。还有很多老年人需要工作,来供养年轻人的情况。曾经看过日本的报道,70多岁的母亲能要照看40多岁十多年不出家门的儿子,这是我们中国不可想象的事情。

还是我们中国好的,虽然老说孩子30岁还长不大,但是人和人的关系是相处过来的。老人对孩子多照顾,孩子也对老人更加亲密,确实比日本要和谐得多。


暖心人社

日本人之所以怕退休,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口老龄化。

作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日本人口已陷入负增长。根据日本内阁府统计,2016年,日本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为27.3%,75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占据总人口的13.4%,日本人口的高龄化趋势非常明显。随着人口年龄结构及社会观念的变化,现代日本社会中,家庭成员数量呈现减少趋势,三代同堂的家庭逐渐变得不常见,父母与未婚孩子同住是主要的家族形态。“核家族化”意味着日本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本应由家庭承担的部分老年护理工作逐步转向社会,而社会的养老金和企业年金又无法为日本老年人提供财力以外的支持,介护保险产生的作用也不大,为了住进更好的养老院,只能攒钱“靠自己养老”。

然而不幸的是,对日本老年人来说,养老金是不够用的。在日本,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雇佣保险、职业灾害保险及介护保险。日本的养老保险分为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及职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型年金。基本养老保险又由国民年金(所有国民强制加入)、厚生年金(企事业单位职工加入)、共济年金(公务员加入)组成。在日本,由于经济的不景气,企业为节省成本,更多采用非正式雇佣的方式。根据2013的数据,日本非正式员工比例达36.4%。非正式雇员和企业正式员工的收入差异很大,他们普遍没有强制保险,而且他们是无法享有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的。再加上日本的养老金制度采取现收现付制,用当前参保缴费来支付养老金。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减少,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增多,再加上日本人平均寿命的延长,使领取养老金的期限加长,更加剧日本劳动年龄人口的社会再分配减少、老年人口再分配部分占财政支出居高不下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2004通过了《年金改革相关法案》,设定了年金保费负担上限。又通过法案延迟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保障养老金财政状况。换句话说,日本老年人可领取的年金更少了,再加上很多日本60岁左右老人的父母尚且健在,但已经无法工作没有经济来源,也迫切需要子女的支援。而日本家庭的子女辈普遍无法负担养老,迫使他们不得不继续工作,为自己养老准备更多积蓄。

日本老年人害怕退休,不仅有客观上的原因,还有生存之外的自我实现。日本人普遍具有“不给别人添麻烦”的社会意识,这种教育的内涵从幼儿园开始,造就了日本人向内求的民族性格。他们遇到养老的麻烦,会先从自己找原因,时刻替别人着想,尽自己所能为别人提供方便。看看自己“还能做什么”,不希望成为对社会和家庭没用的人。因此上了年纪的日本老人会普遍体谅子女由于非正式雇佣和经济不景气收入较低的情况,比起要求儿女负担养老花费,他们只要还能工作,就不会在家安享晚年,而是自食其力。


姚广孝wayne

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回答,其中提到一些很重要的原因,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但是有些内容还是阐释的不够,分析亦不够透彻,在此略为补充。

首先,对于大家提到的日本男人与女人在家里的分工问题,
确实如此,日本男人退休后一般被视为“粗大ゴミ”(大垃圾)。

这一词语源于一些主妇对丈夫而发的牢骚之中,后来在1981年通过评论家樋口惠子将其介绍至媒体而在日本社会广泛传播。

2003年黑川顺夫著《不将丈夫作为大垃圾的银法则》一书中将“大垃圾作为书籍标题”。2010年日本的杂志《周刊现代》曾经发表《希望丈夫早日去世的妻子们》一文,其中引述了2009年日本内阁府发表的关于夫妻关系的调查结果,对1077名男性就“是否收到配偶的身体暴力、感觉精神方面的讨厌以及感觉恐怖威胁、被强迫发生性行为”等进行调查,回答是的占17.8%。也就是说五个日本男人中就有一个或受到过老婆的身体暴行、或受到过精神虐待、或被强迫发生性行为。此外,曾感觉到生命危险的有4.7%。那么为什么表面上强势的日本男人在退休之后就会遭受这么悲惨的命运呢?大家可能很快会想到日本男人是不是退休之后没钱了,就被老婆嫌弃了。答案可能远不止这么简单,我认为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丈夫退休后,打破了妻子长期形成的、已经形成习惯的原有生活节奏和生活环境,这种剧烈的变动造成双方因一时无法适应而产生矛盾。丈夫由早出晚归变成一直在家,从而给妻子增添了很大的精神压力,日语称为“
ご主人在宅ストレス症候群”(丈夫在家精神压力症候群)。这会导致女性出现头痛、高血压、心悸、失眠等症状。在中国人的思维中,可能会觉得丈夫好不容易退休了,终于迎来了夫妻团聚、和和美美的共同生活。但是日本人反而认为,这样破坏了彼此的自由与单独的生活空间,感觉就是她家里突然闯进了一个陌生人,这种生活的理念或许是夫妻关系不太和谐、甚至走向“熟年离婚”的重要原因。

其次,日本男人害怕退休除了担心在家中遭到妻子的冷落之外,事业上的空洞化与失落感亦是很重要的原因。

一般而言,日本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格局基本支撑着日本社会的正常运转。在这种模式之下,日本男人只有通过工作或事业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成就感以及期待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工作几乎就是他们人生的全部。可能有些人在疑问,为什么日本人那么敬业?其实,尽管不能完全否定,但是可能大多数场合,这种敬业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喜欢”和“热爱”,而是一种依赖。有时候并不是工作离不开他们,而是他们离不开工作。失去了工作,他失去的不仅仅是经济的收入来源。他们失去的更可能是自尊、自信,失去了自己的社交圈、失去了很多工作以外的乐趣、失去了那种充实的自我满足感。因此,一旦退休之后,他们会感觉人生失去了方向、会变的迷茫与消极;交际圈的狭窄,会让他们生活变得单调、空虚,以至于慢慢自绝于社会。因此,有时候很多人退休之后会选择再就业,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是为了发挥余热,而是为了避免自己的人生悲剧吧。

再次,有些日本男人的习惯和能力确实不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导致他们对此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

比如,日本男人从来不做家务,倒不是他们有多么大男子主义,而是日本社会的普遍观念形成的结果。因为按照一般常识,男人做家务是抢了女人的工作,实际是在指责妻子的无能。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日本男人是从来不碰家务的(当然有一些也会适度帮忙)。他们一大早在吃完妻子准备的早餐后拎包出门,或者和同僚进行二次会、三次会后深夜回家、倒头就睡;或者一回家放下包、晚餐基本已经准备妥当,打开妻子事先准备的冰啤酒,猛地喝一口

……晚餐后泡澡然后睡觉。整个过程基本就像是一个“贵客”。那么退休之后,长期不做家务的日本男人肯定不熟悉这些“业务”。所以即便有时候他们“好心”帮助妻子做个饭或者洗个衣服,但是往往需要妻子再次进行返工。久而久之,招致妻子的嫌弃也便不是奇怪的事情了。

总之,日本男人被称之为“工作的机器”在某种程度上非常精准,机器,一旦退休,那就是“废物”。所以,这才是日本人害怕退休的原因吧。


越后汤泽

我对日本一点都不熟,多年前因为转机在东京只逗留了一天,所以完全没有资格来谈日本问题。那干嘛还要在这里啰嗦呢?说来巧合,这纯粹是因为我刚好大致看了一本关于日本人老年生活的书,叫做《一个人的老后》(2007年出版),作者上野千鹤子是东京大学的教授,蛮有名气的。她的这本书还是畅销书,里头的观点也很有趣。我简单介绍一下她的观点,也许会有人感兴趣。当然如果说错了,责任都归我。



按照这本书里的描述,退休之后还工作的,主要是男性。在这部分男性中,经济考虑当然有,但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从数据上看,高龄老人中的女性贫困率比男性贫困率高很多。


日本男性退休后还想继续工作,更多地是因为害怕孤独。他们原来的生活内容,主要地甚至唯一地,都以职业和工作为中心。一旦退休,意味着失去权力地位、集体氛围和社交关系。所以退休相当于突然走下坡路,也可以叫做“硬着陆”。但是女性却相反。日本女性本来就肩负很多家庭与照顾的责任,早就在家人、邻里、社区中营造出合适的关系和生活方式。对她们来说,退休是一种“软着陆”。


换句话说,退休后还想办法继续工作,很大程度上跟性别、心理和文化因素有关。我自己觉得上野千鹤子的分析应该是成立的。如果从中国的经验来看,至少在城市里,情况可能差不多也是如此。


一般关于老龄社会的研究都指出,老年人保持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保持社会参与感,对其身心健康很重要。上野千鹤子从性别角度来分析日本老人,这带来一个启发,就是男性要通过工作来保持社会联系,女性则不一定,于是路子反而宽很多,更灵活。由于男性也不能永远工作,所以在老龄化社会中,男性面对的问题会更大。由此可以理解,相当比例的日本男性甚至希望保持工作状态,因过劳死而突然离去。这显然不是经济考虑了,而是不想面对退休状态。至于这样好不好,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