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有霸氣,揮筆大江流,精忠報國志,英名永流傳!

岳飛行草 ·《大江流》

岳飛雖出身軍伍,但自幼受到良好的中國傳統教育和勤奮的學習,文武雙全,能詩善詞,書法以行、草為主,暢快淋漓,龍騰虎躍,氣韻生動,章法嚴謹,意態精密,纖濃符中,剛勁不柔,自有一種淳正之氣,頗含文臣氣質。傳世書跡,有《書謝眺詩》、《前後出師表》、《還我河山》等。

岳飛的這件傳世書法作品,是用行草書寫南北朝詩人謝眺《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詩,一共111個字。作品以以行楷書開頭,慢慢的轉入行草體相雜,點畫圓和樸厚、筆飛墨舞,可見岳飛書法功底之深厚。

塞上齊翁按】此件應為109字,五言詩文20行,100字,款署9字。書寫6字一頁,詩文應為17頁餘2字,款署1頁,應為18頁。實際詩文缺4頁24字,故現有14頁85字。

英雄有霸氣,揮筆大江流,精忠報國志,英名永流傳!

大江流日夜,客

英雄有霸氣,揮筆大江流,精忠報國志,英名永流傳!

心悲(業)未央。徒念(此處缺 “關山近,終知返”,“路長。秋河暑耿” 2頁12字)

英雄有霸氣,揮筆大江流,精忠報國志,英名永流傳!

雉正相望。金波

英雄有霸氣,揮筆大江流,精忠報國志,英名永流傳!

麗鳷鵲,玉繩低(此處缺 “建章。驅車鼎門”,“外,思見昭秋陽。”2頁12字)

英雄有霸氣,揮筆大江流,精忠報國志,英名永流傳!

耿,寒渚夜蒼蒼。

英雄有霸氣,揮筆大江流,精忠報國志,英名永流傳!

引領見京室,宮

英雄有霸氣,揮筆大江流,精忠報國志,英名永流傳!

馳輝不可接,何

英雄有霸氣,揮筆大江流,精忠報國志,英名永流傳!

況隔兩鄉?風雲

英雄有霸氣,揮筆大江流,精忠報國志,英名永流傳!

有鳥道,江漢限

英雄有霸氣,揮筆大江流,精忠報國志,英名永流傳!

無樑。常恐鷹隼

英雄有霸氣,揮筆大江流,精忠報國志,英名永流傳!

擊,時菊委嚴霜。

英雄有霸氣,揮筆大江流,精忠報國志,英名永流傳!

寄言罻羅者,廖

英雄有霸氣,揮筆大江流,精忠報國志,英名永流傳!

廓已高翔。紹興八

英雄有霸氣,揮筆大江流,精忠報國志,英名永流傳!

年春三月岳飛

釋文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關山近,終知返路長。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

引領見京室,宮雉正相望。

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

驅車鼎門外,思見昭丘陽。

馳暉不可接,何況隔兩鄉?

風雲有鳥路,江漢限無樑。

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

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

譯文:

大江日夜向東奔流,客心悲傷沒有盡頭。一路上懷念荊州直到關山前, 猛回頭覺得返回去的路很是遙遠。天上的銀河已經泛出了微微的曙光,淒冷的小水洲還籠罩在蒼蒼茫茫地夜色中。伸長了脖子遠望著京城的房宇,對面的宮牆正好映 入眼簾。金色的月光灑在了京城的觀闕上,玉繩星斜掛在宮殿的飛簷下。策馬驅車來到南門外,不由得又想起昭丘南邊的荊州來。奔馳的日月都見不了面,何況我與 西府的同僚們天隔兩鄉難得見?風雲遮天還留有個鳥飛的路,可嘆人間如長江漢水阻擋沒有通行的橋。常常害怕遭受鷹隼的襲擊,就像秋菊害怕嚴霜打落一樣惶恐心 悸。寄言那些設下網羅的奸佞小人們,我已經飛到了寥廓的高空上!

註釋:謝脁曾為隨王蕭子隆文學。子隆好辭賦,謝脁深被賞愛,被長史王秀之所嫉,因事還都。脁於途中作詩寄同僚,敘戀舊之情。

下都:指還金陵。京邑:指金陵。西府:指荊州隨王府。新林:浦名,在今南京市西南。

未央:未已。

  徒念關山近,終知返路長:此二句言去都已近,去西府更遠。

耿耿:明淨;

宮雉:宮牆; 金波:指月光; 鳷鵲:漢觀名,在甘泉宮外; 玉繩:星宿名; 建章:漢宮名, “鳷鵲”、“建章”都是借來稱京室;

鼎門:《帝王世紀》:“成王定鼎於郟鄏。”皇甫謐曰:“其南門名定鼎門。”這裡用來指建康的南門; 昭丘:楚昭王墓。在荊州當陽東。以上二句言驅車到都門,又思荊州。

馳暉:指日。

風雲有鳥路:此二句言寥廓的空際不能限飛鳥。而江漢近地人卻不能通。

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此二句言在西府中常畏讒邪中傷,如鳥怕鷹隼搏擊,菊怕嚴霜摧殘。

罻(音尉)羅:捕鳥的網。作者以鳥自比,以羅者比王秀之。末二句言今我遠避,讒者無所施其計了。

詩文賞析:

永明十一年秋,謝脁從荊州隨王府被召回下都建業時,寫了這首詩。詩歌寫沿途所見之景和內心感受,表達了對西府同僚和隨王的留戀之情,同時透露出對奉召回京的疑懼和對前途的深重憂心。

這首詩採用比興、比喻等手法來抒發憂憤交聚的心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詩中寫道“常恐鷹隼擊,時菊委嚴霜”。前一句把自己喻為飛鳥,把毀謗 中傷他的人比喻為“鷹隼”,生恐遭到暗算。後一句把自己喻為菊花,擔心自己在嚴霜中枯萎。這兩個比喻深刻地表達了詩人恐遭鷹隼之擊、嚴霜之誅的憂懼心情。 最後兩句“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則是他的期望。

這首詩格調高古蒼涼,意境雄渾開闊,取景精準且寓意自然貼切,在物象精準的刻畫中惟妙惟肖的熔鑄了深刻的人生感受,既是沿途景物的實寫,更是詩人在返京途中心路歷程的再現,由此可見詩人景物提煉的深厚功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