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芯片产业”是危险的?

夜刀神丿十帅

“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芯片产业”这个观点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危险的,假如不惜一切代价成就了中国芯片产业,可能对于美国来说更危险一些。

其实,就是因为美国当初的“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芯片产业”,才有了今天可以用“禁售”来卡我们的脖子。

仅从经济角度看,一个两千亿美金的市场,难道不值得不惜一切代价吗?况且这个市场仅仅在中国就有两千亿的规模,那么全世界的芯片市场规模究竟有多大,还看不出来吗?如果这个市场规模都不值得“不惜一切代价”,那么究竟我们还有什么是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

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一直是依靠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积累起来的,而世界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先进的发达国家,最为忌惮的就是中国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的成功转化。因此,如果不能打破发达国家对高端技术和核心产品的垄断,中国的崛起就是一句空话。

发展高新技术,不惜一切代价几乎是唯一的手段,这个不惜一切代价的概念,并不是不惜一切代价的“闭门造车”,而是需要用更加坚定的开放和合作。

和高手过招,自己一定要有资本,有能力。在今后的国际竞争当中,最重要的是实力。我们很羡慕美国的先进和强大,为什么不看看人家是怎么“不惜一切代价”的强大起来的呢?


步武堂

再不长点“芯”,我们就安全了吗?赚钱难吧?那大家还不惜一切代价去赚钱。为得是什么,活的有尊严。

15年的时候,中国的半导体市场份额就占了全球的一半以上,集成电路进口超过原油进口;至今,已经连续三年都是远超原油进口。

芯片高达九成需要进口,而芯片对于产品的重要性大家都心知肚明。

要是大家都打着: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租不如借的态度的,那么中兴事件就会成为日后的家常便饭。

发展集成电路得有:

一、产业基础(技术还得不一般)

二、钱是无底洞地狠砸。(都是百亿为单位)

三、大批大批的技术人员。

四、集聚效应(不能单干)

这么看来就是得有当初“全民投身炼铁造钢”的精神和勇气一心一意地为了中国芯,但最后能发展成什么样子,谁都不知道。

这一点上吴敬琏教授说得没错,风险何其之大,中国钱是很多,但是人更多。但是当初,原子弹难吧,危险吧,上月球难吧,都上天了……

但是我们还是成功了,所以重点不是有多危险,而是取决于国家的态度。只要表态:造!

那么肯定大家都会上,但肯定不是说一定得不惜一切代价,“不惜一切代价”说的是态度,而实际是在调控好各方面,创造合理的环境让其好好发展。

不然的话,等到中国芯都被别个握在手中。岂不更危险?


镁客网

多大的代价才叫“不惜一切代价”?

我觉得到目前为止,现在所有的手段都还没有到“不惜一切代价”的地步,毕竟当年不惜一切代价搞两弹一星才是称得上举全国之力。但是如果真的是到了那个地步,让全国人勒紧裤腰带搞芯片,这个事情本身就是危险的,至少现在的中国已经没有办法像当年那么折腾了。

所以,以现在中国的国力,根本就到不了“不惜一切代价”的地步。

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已经不少了,但是依然不够,应该加钱。

国家早就已经把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础软件产品)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科技重大专项,并且从2006年-2020年,一共要投入1000亿元以上的研发基金。

1000亿,看起来还是不少的,但是不要忘了,这是十多年的研发投入,而且不是给芯片一家的。

而实际上芯片的投入可远远不是者1000亿人民币能够打发的。仅仅是台积电刚刚宣布要研发5nm芯片技术,就要投资超过250亿美元,所以这1000亿人民币还是不够用的。还是需要进一步加钱。

发展芯片是必然的,好处也很多。

目前中国每年花在进口芯片的钱超过了2000亿美元,当然了,这2000亿美元不是说白白花出去、听不见响的,也是买到了东西的。但是这样的数目已经是很惊人了。而且芯片这种东西是高附加值的产品,意思就是说,中国生产2000亿美元的衣服,那么最终只能够挣100亿美元,而外国生产2000亿美元的芯片,却可以赚500亿美元。这么赚钱的东西,为什么我们不自己生产、养活我们的高科技人才,却要让外国人生产、让他们赚钱呢?所以说发展芯片是必然的。

同时,发展自己的芯片,也会让上游企业发展起来,比如说材料、高精密仪器等企业,并且让下游企业,比如说手机、电脑等厂商,拥有更多的议价权。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对于消费者也是利好消息。

国家投资总量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管理投资。

国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是能够乱花的。所以如何充分调动社会、企业的力量,让这笔钱花的值当,这是我们要思考的。


比如说,把所有的投资一股脑的就扔给科研机构,那么可能效果就不那么好,毕竟科研机构自己没法筹集资金,也没法做产品、形成良性循环。但是如果可以把这个投资变成减免的税费,或者科技补贴,那么无疑就可以让更多的企业爆发出更大的积极性,而企业的话他们可以更方便地融资、让科研成果更快变成产品形成良性循环,那么一块钱的国家投入,可能后面就会变成10块钱的总投入,这样的才会更加有效率。


SilentTurbine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4月22日清华大学CIDEG主办的2018学术年会上表示担忧,他认为由此激发的争论可能使国家主义取得更大优势,也就是说,用更强大的行政力量支持有关产业,比如说有一种口号叫做“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芯片产业”。如果从经济学角度来解读这句话是没有问题的,虽然芯片产业已经被提到国家战略,但是发展芯片行业同样遵循经济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芯片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单纯从经济学角度看,吴老的这番言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从芯片行业的几个特点来分析:

一、芯片行业的投资大,周期长

因为芯片行业的投资大,周期长,短期内很难看到效益,所以很多企业因为过于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过渡依赖国外芯片,错过了芯片发展的黄金机遇。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芯片产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了。像联想由于过分追求眼前利益,将力主自研芯片的倪光南院士驱逐,自废武功,宁可投资白酒、房地产也不投芯片等核心,如今陷入困境也是在所难免。虽然因为中兴事件,为我国的芯片行业敲起警钟,但发展芯片产业还是要遵循产业发展的经济规律,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避免一哄而上,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国内芯片产业发展不平衡

从中兴被美国禁售的情况看。对中兴造成巨大困扰的是国内无法替代的基础性芯片和高端芯片。而在通用芯片领域,国内很多企业的产品已经可以替代国外芯片产品。如中兴和华为自研的很多通讯芯片都用在了自家的通讯基站产品上。而华为的麒麟手机芯片更是具备了与世界芯片巨头高通同台竞技的能力。所以发展芯片产业,在符合经济规律的情况下,需要更加注重基础芯片、高端芯片、国外不可替代芯片的投入和研发。

三、理性看待芯片的需求

所以发展我国的芯片产业,要充分认清芯片行业发展“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着重发展薄弱的基础芯片和高端芯片,同时要理性看待芯片的需求,遵循经济规律,更多的借助政府的制度和政策扶植力度以及资金投入,引导更多的企业和资金打造基础芯片领域的产业集群,真正将我国的芯片产业做大、做强。


智慧新视界

这是由新经济的特点所决定的。芯片开发的核心乃专利以及知识产权,不仅涉及诸多尖端科技和基础科学,而且具有开放型应用的市场特点。有别于其它飞船等高科技产品,乃“个性”极强的IT“心脏”。

为此,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表示:‘从网上的反映看似乎有一种危险,这种危险就是由于这个争论使得这种国家主义更加取得了优势,就是用更大的行政力量去支持我们的有关产业,比如说有一种口号叫做“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芯片产业”。’

吴敬琏的得意弟子刘胜军对此这样解读:标题党请注意,吴老反对的不是发展芯片产业,而是“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芯片产业”。吴敬琏和刘胜军均为笔者平时“不感冒”的专家,然而,感觉他们此次出来站台却不同凡响。

我国目前的芯片行业现状是:大多数材料仍然来自于国外进口。比如原材料、外延片、晶圆、封装测试等等,都没有实现完全的独立自主研发。芯片的生产必须经过大量的工序流程,生产规模庞大,系统极为复杂;因为涉及领域广泛,所以研发成本极高。不仅需要拔尖的高科技,而且需要雄厚的基础学科支撑。

芯片研发不仅周期长,而且更新换代极快,需要有市场以及流量才能持之以恒,这亦是诸多风险投资基金望而生畏的主要原因。不妨以足球作为比喻,重金聘请外国教练,将少年球员送到足球强国留学,实行所谓职业联赛制度;均无法破解足球瓶颈,因为存在系统性的问题。

吴敬琏先生反对“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芯片产业”,乃尊重科学敬畏市场。

欢迎行家批评指正!预祝五一劳动节快乐!


陆燕青

西门观点:吴教授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是对科学的尊重,对市场的敬畏。喊这种口号的人大都只凭一时热情,说话不过脑子。

最近,由于美国随中国发动贸易战,首先中枪的是“中兴”被停供高端“芯片”。于是,舆论哗然,网友愤慨,有人喊口号说:“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芯片企业”。

著名经济学者吴敬琏教授看到这样的口号说,“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芯片企业”是危险的。这种口号增加了国家主义优势,说白了就是用巨大的行政力量去支持有关产业。

这使我想起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民种地。那时候是农业社,每年地里种什么庄稼都是上面说了算,种地的农民说了不算,这块地要你种什么,必须种什么。

那时候,我们家乡粮食不够吃,上面号召大种高粱,因为高粱亩产高,于是派人到海南岛学习种高粱。回来后地里全部种了高粱,但结果因为气候和水土问题,亩产没有高,人吃了却拉不下,最后不了了之。

行政干预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的问题,如今,国家要求各行各业都要反对行政干预。对于企业来说,它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必须遵循市场规律,而不是靠行政支持,行政可以支持一阵子,不可能支持一辈子。

芯片是目前的高端技术,技术含量很高,而且研发周期长,更新换代越来越短,很多时候,当你的产品还在研发阶段,很可能已经被更新的技术淘汰,所以,风险很大,所以投资一般都比较谨慎,不是你投资了,就一定有结果,有回报。

我们国家在靠行政支持企业发展上已经吃过不少亏,吴敬琏的观点是对科学的尊重,对市场的敬畏,绝不能让这种“国家主义”观念再危害国家,危害企业。

谢谢您的关注,期待您的看法!


西门白甫

对于发展芯片产业我们要从顶层发展模式上进分析。一个是政治经济学体系。一个是自由经济学体系。而吴教授的主张就是自由经济学体系。在这里不能说哪一个体系不好。只能说哪一个体系更符合中国的国情。适合才是硬道理。

芯片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的领域,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要大量的基础学科和高精尖人才,它的研发需要一个长期的大量的资金的投入。面对芯片产业的这个属性。它是需要顶层设计和长期的战略规划的。因此,用政治经济学体系是最好的选择。他能够集中优势的资源,重点的做好某一件事情。这一点从我们国情的发展可以得到印证。其实在西方国家高精领域也是采用的这种模式,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研究原子弹的时候,曾经组织了曼哈顿计划,美国的臭鼬工作室都有军方和政府的身影。

至于说,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芯片产业,这个口号,也没有什么不对。大家都知道考大学的经历吧。如果你发誓要考上名牌儿大学,很有可能,你会收获的是普通大学。如果你发是要考个普通大学。那么,很有可能你考上的就是三流大学。那可能就是李嘉诚说的。发上等的愿享二流的福吧。要想干成大事,就要下大决心。

这里说一下为什么发展芯片产业不适合自由市场模式。在自由市场模式里面,资本都是趋利的,短视行为比较多。他们不会耐住性子做长期的,冒着没有机会成功的风险长期的寂寞的研究下去。而且期间要不断的大量的投入研发资金。而且企业之间也不可能统筹规划。他们之间不可能长期的精诚合作。因为连接企业的纽带是利益。而且企业之间的属性是竞争。自由经济模式是不适合做系统工程的。

我到是建议把政治经济模式和自由市场模式结合起来。创造出第三种经济模式。既有宏观的政府调控,又有市场化的招投标竞争,还要有行业集体参加的审核验收。以及赔偿制度。就像是一个班级里面的班主任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探讨一样。做到有把控,有目标,有方向,有领导。还要做到有竞争,有公平,有奖惩。既鼓励力创新,又要共同进步。既讲奉献精神,也要满足人们趋利的自私本性。把团队效应发挥到极致。

科技要发展,我们的营运模式也要相应的发展。


现在有一个特别有趣而且无奈的现象,产业发展都是产业之外的人来指导。

例如,不计一切代价来发展芯片产业的政策,以及批评发展芯片政策的人。没有一个是产业内的人,当年倪光南院士坚持要走技术路线,被柳传志洗出了联想。现在吴敬琏又开始高调指责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芯片产业是危险的。


其实国内所有产业的问题都在于外行指导内行,然后出了问题,这些外行又开始以另一种声音、姿态出现。面目极其丑陋。


要不要发展芯片?要

问题是怎么发展芯片?

是不是成立一个1000亿以上的集成电路基金就可以?

现在还要搞二期?

这是完全的资本离场。不适合技术产业的发展。


我去过一个生产半导体公司,他们的生产工艺号称全球领先,我当时问了他们技术总监一个问题,我看到你们保护那么好的标着英语和日语的机床等设备是整机进口,还是进口一些个别零件自己国内加工制造的?回答是,整机进口。国内还没有这种生产技术。

我继续追问,那你们号称的国际领先,领先在哪里?回答是,我们改变了晶元的容量。

那这个技术,别人可以复制吗?回答是,当然可以。但是目前,我们的价格低,国外就直接进口我们的产品。

兜了一圈,最后我们号称的国际领先,只不过是纸老虎。生产国际领先的机床等精密仪器国内根本生产不出来。

这才是问题的所在。


当中国人群在为自己成为世界工厂欢呼的时候,美日欧已经储备了很多高精尖的技术。我们依然在产业链的底端,做着低附加值的组装工作。

十多年来,中国号称全球光伏产业大国,但是太阳能帆板电池的生产,污染极大,能耗极高,国外不生产,不是没技术,是人家不愿意生产。国内把这当成宝。

何其可悲?


问题回来了。

要不要发展芯片?要。

不发展的话,芯片应用相关现代所有高精尖领域都会受到阻碍。

怎么发展?不是大跃进

需要从底端,从基础科学,从基础研究,从一个机床开始。

希望外行的砖家们,不要动辄用资本的口气说话。

更有丰厚奖品不定期回馈,谢谢!


家族财富密码


我觉得吴老先生说得有一定道理,我们一些人不要动不动血脉喷涨指责别人,应该仔细听听别人提议中的合理成分。

我个人认为,以前我们很强调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重要性,而且这种观点融入到我们的血脉中。


但是现在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国家之间互相依赖程度越来越深。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完善建立所有的工业系统,国家间的相互依赖已经无法避免。

如果我们还希望像从前一样,指望完全不受别人制约,独自建立完整的芯片产业是不现实的。建立如此庞大的工业体系我们最终还要和别人合作,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也恐怕难以超越别人。

我倒觉得印度近来在军事上的采购的方法更好一些,他们省去了许多研究过程,直接得到了国外许多高精尖的技术,在军事上得到跨越式的发展,如果从基础的开始恐怕要慢得多。这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在可以预计的未来,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国家间的依赖仍然会不断加强。只有进一步融入世界主体潮流,才能真正和世界同步发展,也就是要不断改革开放,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个人观点,不太成熟,不喜勿喷,欢迎讨论,骂人的歇斯底里者滚到一边去。


呱呱文史

有专家说什么‘’不惜一切代价发展芯片是危险的‘’,不知是何方神圣?如此与美国政府不合情理的政策相呼应!当年,在我国一穷二白,甚至连两弹一星的原理都不清楚,领导人大多连数理化的常识也缺乏。就凭对祖国的忠诚,对中国知识分子的信任,也就是以钱学森、钱三强和邓稼先等为代表的海外学子,带领一群并非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尚未毕业的物理系学生,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不屈不挠地努力,硬是从土火箭起步,搞出了两弹一星。世界为之震惊,才有中国的国际地位,才有了几十年和平保证,也才有今天的基础!这是一般文人和文科生不可理喻的。有人说芯片技术尖端,发展快,更新快,耗费大,系统复杂,需要系统基础学科支撑。是的,这正反映了我们的高等教育和科研的急功近利、某些急躁和脱离实际的缺点。科学院和工信部某些研究院所是干什么的?一个芯片事关国家存亡,其进口超过能源近一倍,是何等重要?竟然不如韩国和台湾地区重视!他们能够搞成功,我们的基础为什么就没有他们系统?我们的财力号称世界第二,购买美国国债世界第一,为什么就不能拿出其1%或一年进口额的15%来进行长期的系统的攻关?有人又说那是别人的专利,要保护知识产权……这就奇怪了,别人搞出了的专利,我们就不能研究?他一开始就研究出全部材料和工艺了吗,搞出7纳米级和5纳米级不也是近几年的事吗?难道一开始就没有我们创新的余地了吗?根据国际贯例,专利技术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可以在你的基础上研究新技术新材料,申请新专利,可以通过谈判购买核心技术或彼此交换允许使用。又有人说不惜一切代价的提法影响到开放。这就更荒谬了!习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强调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原则,提出了更加开放和保护知织产权及资本的政策措施,得到了全世界的赞同,怎么用自己的钱搞研究就不开放了?美国政府国防研究计划局不是也曾提供4100万美元用以研究芯片吗?美国能行,为什么中国就不行?还有国际分工一说,这只是理论上的,并不是所有领域都要死搬硬套所谓经济法则。美国擅长,我们也可以搞,全面掌握一个领域的系统技术,才能使其中我们擅长的技术不断提高和发展。何况是事关国家航空航天、通讯、军事指挥和国之重器控制等的芯片!石油重要,它比石油更重要!请问,美国在制裁我们的时侯考虑到经济一体化了吗?他还正是强调他的垄断和所谓分工呢!他就是要我们受制于他,要你忔怜于他!我非常敬重任正非和马云两位大家在这个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决策。即使投资数以十亿百亿美元也要坚持研究,养着,也要搞!搞出来了,有备无患,才能避免受制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