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味道 探索「舌尖」上的鄉村振興路

佛山味道 探索“舌尖”上的鄉村振興路

“食在廣州,廚出鳳城”,“粵菜”一直是佛山一張響亮的“文化名片”,

今年端午小長假,位於貴州黔東南肇興侗寨的順德廚娘餐館客流如織。“高鐵開通後,來這的廣東遊客多了起來,客源有了保障。而且《尋味順德》的熱播,也讓更多本地人對粵菜產生興趣。”餐館老闆李生是佛山人,去年與妻子一起來到侗寨開了這家“夫妻店”。“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吃到電視裡播的順德菜。”正在一旁就餐的貴州人楊小姐笑著說。

俗話說“食在廣州,廚出鳳城”。“粵菜”一直是佛山一張響亮的“文化名片”。隨著貴廣、南廣高鐵的開通,吃慣了酸湯魚、老友粉的外地遊客,也紛紛前來佛山“尋味”。 “要培育特色產業強鎮強村,實施‘粵菜師傅’工程。”4月27日,全省召開鄉村振興工作會議,明確將“粵菜師傅”納入鄉村振興工作。

包括實施“粵菜師傅”培育工程在內,佛山提出了“1+7+X”系列政策框架體系,全面推動鄉村振興。“農村必將成為佛山未來大改革、大發展的嶄新空間,成為大顯身手、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佛山市委書記魯毅說。

高鐵為媒▶▷貴州侗寨掀起“粵菜風”

從佛山西站出發,乘貴廣高鐵,約三個半小時便可抵達從江站。毗鄰高鐵站的肇興侗寨近年來已成為廣東遊客的熱門之選:每100名遊客就有43人來自廣東。大量廣東遊客的湧入,使得粵菜成為當地餐飲業崛起的一股新力量。走進肇興侗寨,只見許多餐館招牌上標註著“供應粵菜”,還有一些餐館主營粵菜。

李生一家創辦的順德廚娘餐館便是其中之一。去年他與妻子從順德前來肇興侗寨旅遊,並喜歡上了這裡。兩人商量過後,決定留在侗寨開家粵菜館。“從廣東坐高鐵過來很方便,寨子裡不少遊客都是廣東人,不愁沒有客源。”李生還透露,隨著《尋味順德》的熱播,習慣食酸湯的貴州人逐漸對口味清淡的粵菜產生了興趣,“順德是美食之都,對美食的追求是不分地域的,我們餐館有不少客人就是貴州人。”

從2015年開始,在貴廣、南廣高鐵的帶動下,粵桂黔高鐵經濟帶沿線城市之間開展了密切交流。其中,以美食為代表的文化旅遊尤為突出。“朝飲廣東茶,午食酸湯魚”便常用來形容這一交流情景。

如今,《舌尖上的中國》和《尋味順德》等美食紀錄片的熱播,讓美食成為佛山旅遊一張響亮的文化名片,吸引了眾多外地遊客來佛山覓食。“這幾年,我明顯感覺到來吃飯的外地遊客多了,他們大多是來自高鐵沿線城市。”順德東逸灣酒店總經理蔣志剛說。

佛山市委、市政府也已嗅到了這一機遇。2017年、2018年佛山市政府工作報告均提出,要著力打造“世界美食之都”等系列文化品牌,並將其納入文化導向型城市建設、彰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內涵等重點工作之中。以高鐵為媒,一批粵菜師傅正走進粵桂黔沿線城市,推動三地美食文化交流,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粵菜傳承▶▷“廚師之鄉”試點大師工作室

從事粵菜廚師23年的伍衡傑,曾擔任北京香格里拉酒店廚師長。“粵菜要想繼續傳承、發揚,僅靠幾個大廚的力量遠遠不夠,而是要將其融入日常百姓的生活之中。”基於這一理念,他決定回到佛山,併成為愛樂家庭廚藝生活館的一名高級中餐老師。“現在我有200多名學生,其中還有三分之一是外地人,可見大家對於粵菜的接受度是很高的。”

作為粵菜發源地之一,佛山有著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唐宋至明清時期,佛山已是商賈雲集的嶺南重鎮,加之地處珠三角水網平原,盛產淡水塘魚、禽畜、蔬果。經濟繁榮、物產豐富,這使當地人對吃更為講究。久而久之,佛山形成了“人人皆廚師,個個愛廚藝”這一傳統。

一直以來,佛山廚師在粵菜的傳承與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過去,廣州、香港、澳門和海外粵人聚居地的酒樓餐館,大多樂於聘用佛山廚師。此外,陶陶居、永樂等一批知名酒樓也是由佛山廚師創立的。”禪城區廚師協會理事長、年年順景酒樓營業部經理陳潤森介紹。

佛山美食文化的興盛,離不開一支龐大的廚師隊伍。截至2016年,僅順德就擁有23位“中國烹飪大師”、22位“中國烹飪名師”,從事餐飲行業的廚師超過10萬人。為了將粵菜文化傳承下去,佛山許多職業學院、中高職校都開設了烹飪學校,以培養粵菜廚師後備人才。越來越多像伍衡傑這樣的粵菜廚師投身教學事業,從而傳播粵菜文化。

今年4月,全省鄉村振興工作會議提出要實施“粵菜師傅”工程,並將其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一環。隨後,素有“廚師之鄉”之稱的順德勒流提出了“粵菜師傅”工程三年行動計劃。

就在6月3日,羅福南大師工作室及“粵菜師傅”工程培訓基地掛牌落戶黃連社區,這正是上述計劃的組成部分。

作為順德廚師協會會長,羅福南已經從事烹飪工作超過50年,曾獲得“中國烹飪大師”、中國廚師界最高獎項”金爵獎”等。“順德要有意識地培養一批高級烹飪廚師管理隊伍,並向國內外輸送順德廚師,進一步弘揚順德飲食文化,為粵菜爭光。”羅福南說。

“粵菜師傅”工程培訓基地的落戶,成為黃連社區實現富民興村的重要一環。該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稱,該社區計劃打造水鄉古韻、文化產業、美食旅遊三位一體的綜合文旅小鎮。“黃連有悠久的美食文化傳統,希望通過名廚大家的引導,帶動更多年輕人傳承美食技藝,也為黃連打造文旅小鎮培育獨特優勢。”

富民興村▶▷佛山鋪開鄉村振興新藍圖

實施“粵菜師傅”工程的背後,是佛山正在掀起的鄉村全面振興熱潮。

19日至20日,全省文明鄉風會議在佛山召開,禪城紫南村、順德黃龍村與逢簡村的發展經驗引起了與會者的關注。

作為“全國文明村”,紫南村是佛山鄉村治理的樣板村。2007年以前,紫南因“管理亂、治安差”而廣為人知。此後十多年,紫南村黨委、村委會堅持按照鄉村規劃、產業規劃、制度規劃和文化規劃來發展,實現了“逆襲”。10年來,紫南村集體收入由930萬元躍升到1.1億元,增長11倍,村民人均分紅由每人每年846元提升到1.08萬元,增長12倍。村民在醫療、養老、教育、就業等方面也得到了充分保障。

“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期。我們村將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在生態建設水平、村居美譽度、村民文明素質、村民幸福指數等方面都要有新的提升。”紫南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潘柱升如是說。

18日正逢端午佳節,順德區水鄉民俗文化節在杏壇鎮古朗村啟動。祖籍杏壇古朗的廈門理工學院教授伍時雄也趕回來參加了家鄉的水鄉文化節。

古朗村開村已有700年,是佛山市美麗文明村居的首批創建示範村之一。每到節慶期間,村民會自發組織在村內河涌進行划艇比賽。

伍時雄計劃利用村內廢棄不用的蓮艇和船槳等漁業用品做媒介,並組織國內知名藝術家和順德地區彩繪團隊、本地愛好藝術者進行“彩繪蓮艇”工作坊,以提升古朗“蓮艇”特色文化的知名度。“我將發揮自己豐富的鄉建經驗,吸引更多年輕人回到鄉村進行創新型鄉村建設。”他說。如今,古朗村正加快推進基層治理和鄉村振興,積極探索以生態文化帶動區域發展的綠色道路。

從紫南村到古朗村,鄉村振興的佛山新藍圖正在全面鋪開。佛山提出“1+7+X”系列政策框架體系,明確了鄉村振興的時間表:到2050年,全市鄉村將全面振興,實現中央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目標。

其中,佛山提出要大力發展創意農業、休閒農業、康樂養老農業等農業新業態,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同時,要充分發揮“名廚輩出”的優勢,實施“粵菜師傅”培育工程,推動以精品粵菜、農家美食創業致富。

在羅福南等走進城鄉社區的“大廚”看來,農村正在成為他們大顯身手、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