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兩次世界大戰的間隔只有三十年,那個年代到底發生了什麼?

穢木

一次世界大戰前,以英國法國為首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上的殖民地太多,而後起之秀德國奧匈帝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實力不斷強大,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比如當時英國就佔有世界領土4分之1的殖民地,但是像德國就很少,所以這種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下,爆發了一戰,其實在一戰爆發前英國和德國的矛盾就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狀態,比如1884年在柏林由俾斯麥主持的瓜分非洲會議就是一戰的重要因素。

臭名昭著的《凡爾賽和約》沒解決山東問題,而爆發了54運動

1914年爆發了一戰,德奧和英法俄兩個陣營幹起來了,1918年德國宣佈投降,英法為首的協約國戰勝。但是僅僅過了20年,就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其主要原因就是臭名昭著的《凡爾賽和約》,這個和約像毒瘤一樣並沒有解決一戰留下的各國問題,反而更加深了各國的矛盾,比如英法等國瓜分了德國在世界的所有殖民地,德國喪失了67000平方公里土地,解散了德國軍隊,收繳了德國各類礦產,還有各種高利貸條款等,蘇聯總理列寧稱《凡爾賽和約》是一個劊子手和約,導致德國經濟崩潰,城市千瘡百孔,戰後德國成立的魏瑪共和國就是因為民眾對戰後的不滿,只持續了14年就滅亡了。

1937年的德國城市街道圖

歐洲各國各懷鬼胎,只想維護本國既得利益,英美等國對德國開啟了道威斯計劃、楊格計劃等,統稱為綏靖政策,給了德國喘息的機會,一個人類怪獸上臺了,他就是希特勒,這人其實是非常有能力的,希特勒當總理後很快將千瘡百孔的德國恢復了經濟,而此時其它各國正爆發全球經濟危機而無暇顧及德國,此時富有野心的希特勒開始發展軍事,並實現全民軍事化和全國經濟軍事化。不平等的《凡爾賽和約》使德國無法去執行,並導致了以希特勒為代表的德國極端民族主義出現,拉了所有日爾曼民族的仇恨,開啟了二戰這臺世界最大的絞肉機。

二戰結束後的德國柏林勃蘭登堡門

另外,一戰中使用了大量的新式武器,比如機槍、坦克、飛機、化學武器等,二戰更是深化了這武器,出現了導彈、戰鬥機等,這些殺人的利器使得小規模的戰爭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為當殺人變得如此高效後,侵略者就會變得肆無忌憚了。


圖文繪歷史

簡單的說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遺留下的問題過多。該解決的一些問題沒解決好,沒必要解決的問題協約國亂解決。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中,戰敗國被過分的削弱和制裁,因而復仇情緒很高。戰勝國中分贓不均,有野心的沒有得到滿足,心生不滿。該遏制的沒有得到遏制,野心膨脹。個別國家合理的要求被無視。


戰勝國分贓的凡爾賽會議

首先,戰敗國被過分的削弱。奧匈帝國徹底瓦解,德國不僅領土被削弱,軍隊也被過分削弱,萊茵區更是設置為非軍事區,若不是英美的干預,德國險些被肢解。當然了,德國人也不會感激英美的,因為英美不過是為了讓德國牽制法國。這直接導致德國民眾的復仇情緒高漲,只要有人點一把火,立馬就會引起下一場戰爭。

德國損失大量土地,背上了鉅額的賠款。

奧匈帝國徹底瓦解,昔日的大國徹底淪為歐洲二流甚至三流。

若不是凱末爾革命,土耳其幾乎瀕臨亡國。

其次,戰勝國中,意大利的野心被協約國打壓,因為分贓不均,造成意大利的不滿,退出了凡爾賽會議,也脫離了英法的所謂國際聯盟,自己尋求擴張路徑。沒過幾年,隨著墨索里尼的上臺,意大利徹底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堅決的站在了軸心國一邊,雖然有點坑隊友,但是這一次意大利是真的站在德國一邊了。

第三,日本的野心開始膨脹,中國收回德國在山東的特權的訴求被無視,戰勝國中國的合理要求被壓制,日本的野心得逞之後,獨霸中國的野心進一步增強。華盛頓條約中,日本擴張海軍的野心雖然一度被壓制,但是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獨霸太平洋的野心已經勢不可擋。


胃口越來越大的日本,考慮的是獨霸中國了。

第四,俄國因為革命退出了一戰,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戰後協約國對蘇俄進行了野蠻的干涉,使得蘇俄在戰後和西方國家勢如水火,二戰初期更是與德國一丘之貉。此外,匈牙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土耳其的凱末爾革命,都一度被協約國野蠻的干涉。協約國的一系列可恥行為嚴重損害了部分國家的利益,直接造成匈牙利,保加利亞等國在德國再次崛起之後心甘情願的成為德國的附庸國。


協約國干涉匈牙利革命,讓之後的匈牙利軍政府堅決的站在希特勒一邊。

綜上所述,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是以協約國的勝利而告終,但是由於戰後對戰敗國的過分制裁,以及對歐洲眾多國家內政的干涉,以及個別國家的侵略野心過分的縱容,造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從建立的第一天起就註定維持不了多久。

希特勒上臺執政

二十年代的魯爾危機中,法國粗暴的制裁德國讓民主的魏瑪政府失去民意,二十年代末的經濟大蕭條之後,隨著納粹黨在德國的上臺,日本法西斯主義的上臺,新的世界大戰策源地最終形成。下一場世界大戰自然就進入了倒計時階段了。而自作聰明的英法最終搬起石頭砸向自己的腳。


耗盡繁華

從國際關係視角回答一下咯。兩次世界大戰一直是國際關係研究的經典案例。需要注意到,這兩次世界大戰存在很大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戰只有一個主戰場,那就是歐洲戰場,其中德國在西線和法國的戰爭又是主戰場中的主要戰線,其他作戰方向都是輔助性的,遠東太平洋戰場更是無關緊要。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實是兩場同時進行的戰爭,一個是蘇美英等與德意法西斯集團的戰爭,主要在歐洲;另一個則是中美蘇英等與日本的戰爭。這兩場戰爭中的同盟國是相互配合的,而軸心國法西斯集團卻是兩個戰場各自為戰。

之所以談到這一點,是因為這個差別可以用來解釋那三十年發生了什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是因為作為當時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歐洲諸強之間的矛盾無法調和,為了爭奪歐洲霸權而進行的戰爭,其核心問題是德國問題,也就是歐洲國家如何面對崛起的德國的問題,承認德國崛起,德國就是歐洲主宰,拒絕德國崛起,德國就會心懷怨恨,這個兩難困境沒有解決,結果就是歐洲大戰,再波及到全世界,便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爆發前,太平洋地區的國際秩序依然是由歐洲支配的,歐洲國家有能力控制住東方的軍事新強,三國干涉還遼就是一個證據。

而一戰後,歐洲一方面並沒有解決德國問題,德國崛起的兩難困境還在,這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爭的爆發奠定了基礎。從歐洲來說,二戰是一戰的繼續。如果一戰德國打贏了,那歐洲就不會有二戰了。問題的另一方面是一戰後,歐洲失去了對太平洋地區事務的主導權,日本的崛起導致太平洋局勢失控,日本從侵華到發動對美英荷蘭的太平洋戰爭,這是歐洲主導的國際秩序崩潰後亞洲太平洋地區國際格局演化的結果。

兩次大戰的歷史教訓對今天依然很重要,能不能妥善應對崛起國形成的挑戰,是國際體系能否繼續存在的關鍵。


葉海林

人類發展史就是一部戰爭史,中國如此,世界也是如此,中國歷史規律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這分分合合過程中朝代不斷更換,和平與戰爭不斷交替。西方國家發展史同樣如此,第一次世界大戰根源是以奧匈德意為代表的後發國家,為本國的資本主義發展擴張需要,而向以英法為首的老牌先發國家發起攻擊,根源就是這些老牌發達國家把世界的勢力範圍巳瓜分完畢,世界很小容不下這麼多國家瓜分,後發國家要參與進去,就必須從英法等國口中虎口奪食,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奧匈德意等這些後發國家戰敗,奧匈帝國分裂而結束,並簽下臭名昭著名的《凡爾賽和約》,由於這個和約對德意兩國壓迫巨大,原來的矛盾不但沒有得到解決,並且加劇了矛盾,由此引發了德意兩國民族主義高漲,導致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主義奪取政權,

還有戰勝國日本國土狹小,資本主義發展後產生瓜分世界的高度願望,德意日三國共同的願望使之結盟發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兩次世界大戰的根源都是原來的資本主義都是以擴張來發展的,世界太小,沒有那麼多地方供這麼多國家擴張,為爭奪勢力範圍而發起了世界大戰。


龍一歐

告訴你一個秘密。那是因為“不列顛的和平”(大英帝國的霸權)衰落的結果。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於德國實力不行,無法“推翻大英帝國”的霸權而陷於失敗。但英國仍然在不斷衰落,所以德國人想“第二次崛起”。而美國統治階級早就想“取代英國”而建立“美利堅和平”,但《凡爾賽和約》卻阻止了美國的企圖。富蘭克林.羅斯福是非常狡猾的,他又想“削弱英國”,又不想德國“取而代之”,所以藉助美國的“孤立主義”勢力,逐步的達到了目的。這就是兩次世界大戰間隔很短的原因。

西方世界是信奉“實力和平”的,從“羅馬和平”時代開始,西方的“精英”一直希望“西方霸權”支配世界。從希特勒在二戰初期,特別是在1940年的“法國戰役”中的表現,可以看到,他其實並不想“摧毀英國”,他知道這樣做一定會讓美國“建立霸權”。但當時英國的愚蠢政策,從《慕尼黑協定》到對波蘭的“安全保證”,政策來了一個“大反轉”,導致了英、德衝突的提前爆發。

這個“答案”,目前還不是“主流看法”,但我個人認為,就是“真相”。拋磚引玉啊。


手機用戶58903279720

說點簡單點,不認同別找我哈!

第一次世界大戰——世界瓜分利益不均

資本主義國家主要集中在歐洲,進入到帝國主義階段,對海外市場和殖民地有著非常大的需求,而殖民地和市場都被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法國等國家把持,新崛起的德國以及殖民地少的意大利等國對此非常不滿,要求重新劃分地盤,所以就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的結果就是戰敗國德國被大大削弱了,奧匈帝國解體了,奧斯曼帝國也解體了,意大利躲過一劫;戰勝國英國、法國也被削弱,獲得漁翁之利的美國、日本強大了,俄國半路退出成為了蘇聯基本沒被削弱。

第二次世界大戰——經濟危機導火線,本質也是為了瓜分世界

經濟危機導致的社會矛盾,形成了兩種主要的方向,以德國、日本、意大利為首的法西斯集團和以美、蘇、中、英為首的同盟國為了爭奪利益而爆發的戰爭,戰爭的結果就是德國、日本到現在政治都是矮子,而同盟國成立了聯合國建立了現在的世界規則。


總的來說就像是世界的亂世一樣,各種思想、各種勢力、各種制度等為了利益在短時間內爭奪世界規則制定權的戰爭,世界勢力大洗牌為以後相當長時間為爆發大規模戰爭奠定了基礎。


經典之作三國志


快樂人生40206654

先說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戰!
資本主義的發展,不少新興國家都進入到帝國主義,開始走向對外擴充道路。
但是殖民地都被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強國給把持著,為了爭奪更多的利益,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結果戰勝國對戰敗國無休止的過分制裁,損失土地,還要揹負鉅額的戰爭賠款!導致復仇情緒高漲。
在遇到經濟危機後,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又走上對外發動戰爭之路,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
再說日本,這個國家就不用說了,一直以來就想佔據中國,經濟危機一發生,立刻發動對中國的戰爭。
但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本質是一樣的,帝國主義為了爭奪利益而已。

復興軍事

二戰的爆發事實上和一戰的本質是一樣的,就是利益瓜分!但和一戰不同的是二戰對平民的傷害是巨大的,這已經超越了戰爭的界限!比如德國對猶太人採取的大屠殺,日本對中國平民的大屠殺(南京大屠殺)等等!而在一戰基本上沒有發生針對平民的有組織的大屠殺!一戰之後並沒有完全解決國家間的矛盾,相反是繼續擴大了矛盾!同時由於工業技術的進步,德國雖然一戰是戰敗國,但國家基礎實力還是保存下來,所以它能夠迅速崛起!日本就更不用說!其實世界在二戰之後也多次差點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只是因為有了核武器,這是都不能承受的大殺傷武器,所以也就遏制了衝動!但誰又能保證未來不會出現瘋子?


劍嘯衝雲

首先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後 壟斷企業得到發展 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機器的生產的大規模普及 導致越來越多的人無法就業 為了解決人口增多與就業之間的矛盾 只能通過戰爭來消耗這些多餘的人口 可以這麼說第二次工業革命是倆次世界大戰的深層次技術原因 如果沒有第二次工業革命 就不會發生二戰

其次 壟斷資本的發展 導致財富集中於少數大資本家手中 倆級分化嚴重 進而導致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 德國、日本為了轉嫁經濟危機 只能通過對外戰爭!

最後是文化原因 在20世紀初 我們的世界處於民主與專制的過度階段 很多國家都是民主國家 而德國與日本卻是落後的封建思想與先進文化的雜糅怪胎 這倆個國家本身就有發動對外戰爭的基因

二戰的爆發 是人類的一場浩劫 它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我看來 二戰是一次正義與邪惡的對抗 是人類文明的自我救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