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亚运会已渐成鸡肋”?

沙漏遗爱

奥运会都快没人办了,别说亚运会了!说亚运会成为鸡肋都抬举亚运会了,亚运会在竞技水平和影响力上与奥运会相差巨大。今年8月将在印尼雅加达举办的第18届夏季亚运会,本来应该在越南的河内举行,但就是因为越南政府宣布财政困难,没有钱兴建场馆,所以不得不放弃,无奈之下改由印尼雅加达举办。而2022年的亚运会,杭州市是唯一的申办城市,根本没有竞争对手,由此可见,亚运会已经提不起亚洲国家多大承办兴趣了。

2014年,也就是在成功申办成功第18届亚洲运动会之后,越南总理阮晋勇宣布,越南放弃该届亚运会举办权。理由是越南财政吃紧,没有足够的资金修建场馆,而且修建大批场馆无利可图,亚运会之后场馆得不到利用,无法回收成本。在一项越南的民意调查中显示,越南的八成民众反对承办亚运会,这让越南最终放弃了亚运会。

越南放弃亚运会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很有自知之明之举,毕竟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相当耗费财力,特别是对于越南这样并不富裕的国家,要兴建大规模场馆,包袱沉重。在2022年亚运会的申请中,杭州市成为唯一申办城市。中国虽然成为亚运接盘侠,但杭州市毕竟是中国的大城市,各种基础设施雄厚,举办亚运会没有什么问题,基本不用重复投资。不过2022年中国当了亚运接盘侠,那未来的亚运会呢,会不会因为没有人愿意举办而停办呢,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举办起来牵扯面太广的综合性运动会目前陷入困境,反倒是是像足球、篮球这样的单项大赛越来越火,未来包括奥运会这样的综合性运动会有可能会走到尽头。


健体强军

作为近几年一直在浙江杭州工作,自然知道杭州筹备亚运会,但是平常同外省的其他人以及自己的亲朋好友的交流情况来看,马上要召开的杭州亚运会似乎知名度不是很高,甚至很多人压根儿就不知道今年要举办亚运会,而四年后的亚运会,更不知道会在咱们自己的国家举办。

其实出现这样的结果也不算意外,在经历了几十年商业运作和开发的情况下,亚运会的商业以及各方面价值已经越来越小,甚至他的投资空间也越来越低。



在早期尤其是在几十年前信息度不高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国际上彰显本国国家的气质与面貌,也是很多国家在外交和国际层面需要做的一项重大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举办国际赛事,也成为了国家彰显国际面貌的重要方法之一。

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就意味着全世界的目光和媒介都会集中在这个举办国的头上,举办国自然可以通过举办这项国际赛事来展现自己的国家实力,比赛投资越大规格越高,越能展现举办国的强大经济能力和硬实力,所以在早期举办国际比赛是很多国家重点抢夺的目标。

但现如今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很多世界大国已经不需要借用体育平台来传播自己,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完全可以通过更多的低耗费的媒介来让外界了解自己,在这样的背景下耗费巨资去举办一台国际比赛,从性价比方面来看已然不高,而且也随着国际比赛的过度开发,即便本国市场对国际比赛的热度也越来越低,例如中国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之前还未举办过国际综合大赛,因此国民热度很高,但随着亚运会和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成功,本国市场对国际比赛的热度和关注度也在逐年下降,对能否继续举办国际比赛的兴趣自然也是越来越低。

如果说例如奥运会世界杯这种顶级国际大赛目前还能具备很大的市场之外,像亚运会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国际大赛,亚洲区域国家对此的敏感度已经不多了,说亚运会高不成低不就,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竞争力太低,除了东亚几个国家外,西亚南亚等国家除了足球等少数运动还具备一定优势之外,对于其他体育项目的建设长期以来兴趣度都不是很大,因此竞争能力有限,最近几十年亚运会几乎就成了东亚几个体育国家的名次争夺战,加上东亚几个国家连续过度开发和举办亚运会,国内观众的关注度也是越来越低,早年举办亚运会是为了彰显国家形象,而现在举办亚运会完全成了国内个别城市为了发展自己而向政府要钱的借口。


辽宁资深球迷

这一点早就能看出端倪了,4年前的仁川亚运会,赛场随处可见大片空座。马上要进行的2018年亚运会,也是在越南河内放弃举办权后,印尼雅加达作为唯一申办城市接手的,亚运会的没落,显而易见。

咱们来说说原因。

亚运会的衰落,首先是赛事之间的竞争激烈了,1951年首届亚运会举办时,所有项目还都没有“亚洲锦标赛”这么一说,但现在,每个单项时隔两年都有自己单项亚锦赛,亚运会和亚锦赛就重复了,而且很多项目的亚锦赛,还是奥运会或者世锦赛的预选赛,重要性要高过亚运会,所以很多项目往往会派出一队打亚锦赛,二队打亚运会,而作为体育迷,当然喜欢水平高的比赛。

第二点,大国、大城市不愿意玩了,举个例子,最开始的时候,如果是东亚三国办亚运会,会由东京、汉城(首尔)和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来,但现在,这些大城市如果想办运动会,肯定也是办奥运会,亚运会人家根本瞧不上,所以近年来的亚运会,一直是广岛、釜山和仁川这些小城市举办。

如果是小城市办,那就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尽管亚运会的水平、商业价值远不及奥运会,但赛事规模却不小,上届仁川亚运会有36大项439小项,比伦敦奥运会26大项302小项还要多,可因为是小城市,比赛规模一大,难免出现各种纰漏。

第三点,没有悬念,1986年汉城亚运会,中国最后一天才以1枚金牌的优势力压韩国登顶,很刺激,但自从中国在1990年亚运会上狂揽半数以上金牌之后,亚运会金牌榜就失去了悬念,中国第一、韩国第二、日本第三,连续四届都是这样的排名。没有悬念,当然激不起大家的兴趣。

各种因素之下,亚运会成为了“鸡肋”,也就不足为奇了。


闲话篮球

补充一点看法:

现在各国对竞技体育各项目的发展水平和成绩评定,几乎都是以奥运会为最高目标(足球项目除外),各个项目的人才培养、训练、比赛,以及教练遴选、成绩考核,均以奥运周期来进行计划和时间安排,亚洲国家亦是如此。而亚运会举行的时间恰好都是在两个奥运年中间,充其量亚运成绩也只是对球队或运动员成绩的阶段性评测,所以亚运会也经常被喻为“中考”,真正的较量还得看“高考”—奥运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