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在清朝断了传承,要不然我们现在是在家中看中国队表演

我国的足球运动,在古代被称为“蹴鞠”,最早的记录在战国时期,当时就有这项运动,而后到两汉三国、唐、宋、明,对于这项运动可以说是不断的传承。而在宋朝,可以说真正把这项运动,变成全民活动,甚至有了职业球员。从宋太祖赵匡胤把足球带进了宫廷,这项运动就成为君臣百官的业余体育活动,他经常和弟弟赵光义、大臣赵普等一起踢球,还研究了各种踢法,而以踢出的花样多少分出胜负。赵匡胤起到了最高的表率作用,由此推动了足球在京城市民中的普及与发展。

中国足球在清朝断了传承,要不然我们现在是在家中看中国队表演

到了宋徽宗赵佶时期,这项活动已经达到了巅峰,赵佶是一个超级球迷,对踢球喜爱到如醉如痴的地步,而且对于足球的痴迷已经影响到了整个大宋的民间。在宫廷里,宋徽宗成立了一支专门陪他踢球的皇家球队,以左军球头苏述、右军球头孟宣为队长,这两位赵佶看重的国脚,也是《梦华录》一书中记述的职业球员。

中国足球在清朝断了传承,要不然我们现在是在家中看中国队表演

而且球中踢得好,并非不入流的杂艺,《宋史王荣传》曾提到宋太宗说:“张明起贱微中,以蹴鞠事朕,洁己小心,见于辈流。”可见球踢得好,就如身负登龙术一般,只要机遇到了,前途不可限量。比如说,高俅,就是一个捉住机会的球员。高俅原来是苏东坡的门下,后来苏轼推荐给了小王都太尉王诜,而后才认识了当时还是端王的赵佶,有一次,高俅进了皇宫,刚好接到赵佶踢过来的球,正所谓高手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从此高俅就入了赵佶的眼,经常与赵佶踢球。从此,高俅开始飞黄腾达,一直爬到了太尉的宝座。有人为此不服气,宋徽宗反问道:“你们有高俅这样的脚吗?”

中国足球在清朝断了传承,要不然我们现在是在家中看中国队表演

与高俅一样以足球而平步青云的,还有个“球星宰相”李邦彦,他脚法细腻、花样繁多,自诩踢尽天下球。李邦彦在市井中长大,后来受宋徽宗赏识而官运亨通。另一位北宋初年的宰相丁谓,也是位踢球高手,他对蹴鞠的技巧作了总结“身如立笔,手如捉物;身要旋安,脚要活立。”的文字描述,而且还有踢球的诗作:“鹰鹘胜双眼,龙蛇绕四肢。蹑来行数步,翘后立多时。” 反映出当时踢球技巧的复杂与精致。

宋朝的民间球星,更是多得不胜枚举。据记载,北宋首都汴梁城和南宋首都临安城,在皇宫里面上表演踢球的球星,就有苏述、孟宣、张俊、李正等;在市井大院子里的踢球艺人,有小孙、张明、黄如意、范老儿、蔡润等。著名词人柳永有一个兄长叫柳三复,球技比高俅更胜一筹,为了得到朝廷的重用,当时在宰相丁谓面前,他一边跪拜,一边用肩、背、头顶球,那球腾跃上下,始终没有落地。丁谓看了赞不绝口,当即将柳三复收在门下,让他如愿凭借足球走上了人生巅峰。

中国足球在清朝断了传承,要不然我们现在是在家中看中国队表演

可惜到了清朝,这项活动就没有再推广,以至于足球活动到了现代,举办世界杯时,我们的球员也只能在国内看人家比赛。要是一直没有断了传承,可能足球也跟乒乓球一样,中国比赛就是世界比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