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麥收購:進度慢 價格亂;山東9縣市:畝產降 利潤減!

新麦收购:进度慢 价格乱;山东9县市:亩产降 利润减!

點擊上方“種子天下” 可以訂閱!

新麦收购:进度慢 价格乱;山东9县市:亩产降 利润减!

今年小麥市場化收購,從推遲啟動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到提高小麥衛生指標,傳遞出的信號比較明顯:國家最低收購價將僅僅作為種糧保本的政策,糧食全面市場化收購已為期不遠。

今年小麥收購進度明顯慢於往年,且價格混亂。而種糧農民、糧食經紀人普遍存在惜售心理。主產區符合國家三等小麥標準的入庫價格主要在1.15-1.23元/斤區間,華北地區略高,江淮等地區略低。

新麥價格亂,大戶可分批銷售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截至6月19日,全國已收穫冬小麥3.1億畝,全國大規模小麥跨區機收基本結束,機收比例達95.5%,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夏糧收購進入高潮。受小麥生長期間氣候災害的影響,今年不同地區的小麥質量和價格差異明顯。

湖北北部、河南南部、江蘇中部及安徽中部等地的小麥受災嚴重,大部分小麥難以達到小麥國家三等標準,價格多在0.8-1.1元/斤。河南中部、安徽北中部、江蘇北部的局部等地區小麥也一定程度受災,收購價格多在1.15-1.2元/斤。河南北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山東大部、河北中部及南部等主產區小麥受災程度較輕,價格多在1.18-1.23元/斤。

陝西新產小麥品質好於上年,目前國標三級小麥每斤的收購價格在1.18—1.22元之間。

河南鄭州糧食市場分析師申洪源:“從新小麥上市後國內主產區小麥的價格走勢來看,主要表現出漲勢無序、價格混亂、一地多價、一天多價、有價無市等這幾個特點。從目前來看,主產區符合國家三等小麥標準的入庫價格主要在1.15-1.23元/斤區間,其中,華北地區略高,江淮等地區略低。

目前,國家已在湖北、安徽和河南等省份啟動託市收購,且仍有大約7300萬噸的託市小麥庫存可供在未來時間內投放市場。但是,受質量影響,新小麥的有效商品量較往年下降很多,導致企業搶收、農民惜售。這也使得新麥上市以來整體價格不斷走高。申洪源認為,後期小麥價格走勢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託市小麥投放的影響。

申洪源:“目前國家暫停託市小麥的投放,市場上的加工糧源主要來自於新小麥的供應,供需格局偏緊是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的現實狀況。預期託市小麥從10月份開始恢復投放,屆時小麥的市場價格也會出現明顯變化。

預計今年四季度主產區的小麥價格將總體以穩為主,個別地區或有小幅波動,標準品質的小麥市場價格或在1.25-1.3元/斤區間運行。

調研發現,今年的小麥市場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無論是種糧農民還是糧食經紀人普遍存在惜售心理。申洪源提醒,目前正值仲夏暑伏,氣候溼熱,如果缺乏妥善的倉儲設施或手段,糧食保管難度極大,發黴變質、蟲蝕鼠咬都將導致利益受損。“對於存有少量糧食的農民朋友,建議在價格達到心理預期後就及時出手,換成現錢落袋為安。對於存量較多的種植大戶或合作社,可以根據周邊市場情況採取分批銷售的辦法,先鎖定基礎收益,再謀求更多利潤,將市場行情波動的風險降至最低。”

新麥收購進度緩慢

現在來看,河北、山東價高難以啟動託市收購,河南、江蘇和安徽三省雖然已啟動託市收購,但小麥產量大省——河南至今未公佈小麥委託收儲庫點。安徽和江蘇小麥產量只佔全國小麥產量的兩成稍多,排除超標小麥和價高未啟動地區,今年小麥價格受政策影響已大大弱化,託市收購比重降低,市場化收購比重將進一步提高。這也非常符合糧食收購價格市場化改革的大方向。

雖然夏糧收購政策導向已經很明確,貿易商和糧食經紀人反應基本慢半拍。安徽6月6日啟動託市後,江蘇6月12日、河南6月13日啟動託市。市場主體普遍預計,新麥價格會像往年一樣受到政策支撐大漲,和麵粉企業一起抬價搶糧囤貨,價格漲到6月中旬,一些敏感的貿易商發現,河南託市庫點左等右等都沒出來,一些當地大型麵粉廠備貨結束,還在收購的門前排著長長的隊,很多貿易商囤貨已幾百萬斤,大點貿易商甚至上千萬斤亦不在少數……恐慌伴隨著銀行短期貸款臨近不斷釋放,早前的低成本價格優勢還在被吞噬。

今年小麥收購進度緩慢。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佈數據顯示,截至6月25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1705.4萬噸,同比減少918.5萬噸,降幅35%。其中:河北收購108.9萬噸,同比減少18.2萬噸;江蘇收502.7萬噸,同比減少261.8萬噸;安徽收購191.5萬噸,同比減少298.7萬噸;山東收購279.1萬噸,同比減少69.5萬噸;河南收購383.6萬噸,同比減少253.7萬噸;湖北收購59.2萬噸,同比減少59.3萬噸。

山東:畝產降 成本漲 利潤減

以山東為例,9個小麥生產縣單產降低、成本上升、利潤減少。

夏津:畝均淨利潤28.96元

山東省夏津縣物價局組織人員對南城鎮和香趙莊鎮兩個鄉鎮的翟莊、官道李、仉莊等3個村的9個農調戶小麥成本收益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小麥總面積40.9畝。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小麥畝產量下降,產值回落,生產成本上漲,淨利潤減少。

產量下降,產值回落。彙總數據結果顯示,2018年夏津縣小麥平均每畝產量393.92公斤,同去年的468.62公斤相比,降幅為15.9%。2018年每畝主產品產值為957.02元,同去年的1115.18元相比,降幅為14.2%。2018年小麥每公斤平均出售價格2.43元/公斤,同去年的2.38元/公斤,漲幅2.1%。由於去年冬天天氣一直乾旱小麥成熟灌漿期突降氣溫造成小麥灌漿差,近幾年秸稈還田土地鬆軟保墒條件差,起初小麥長勢就不好再加上今春倒春寒的天氣,導致2018年小麥大面積減產並且小麥質量較差。2018年小麥產量減少,糧農惜售造成小麥價格上漲。

生產成本上升。據調查,夏津縣2018年平均每畝小麥生產成本為806.54元,同去年的771.7元相比,漲幅為4.5%。其中:

1、化肥費用平均每畝為227.89元,同去年的216.78元相比,漲幅為5.1%;

2、種子費為58.7元,同去年的58.49元相比,漲幅為0.4%;

3、排灌費為59.61元,同去年的58.9元相比,漲幅為1.2%.

4、租賃作業費成本為225.28元,同去年的217元相比,漲幅為3.8%(其中:機械作業為165.67元,同去年的158.1元相比,漲幅為4.8%)。由於小麥在收割期遭受陰雨天氣的影響部分小麥出現倒伏現象,造成機器作業費上漲。

淨利潤減少。2018年夏津縣每畝小麥的淨利潤為28.96元,同去年的223.38元相比,下降了194.42元。2018年小麥產量下降較大,雖然小麥價格高於去年,但是產量下降,生產成本上漲,造成2018年每畝小麥的淨利潤減少。

安丘:產量降低 畝均淨利潤356元

安丘市物價局組織相關人員就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及安丘市的生產、加工、市場收購等主要問題調查走訪了農業、糧食等政府部門和部分有代表性的農戶、收購加工企業,摸清了基本情況,並認真聽取了他們的意見、相關建議。具體情況如下:

一、安丘市今年小麥生產和收購情況

安丘市小麥生產情況。根據農業局統計數據,2018年安丘小麥種植面積共30.56萬畝,畝產約478.92公斤,總產量14636萬公斤。面積比上年33.84萬畝減少3.28萬畝,減少9.69%;畝產比去年484公斤減少5.08公斤,減少1.05%;總產量比去年16379萬公斤減少1734萬公斤,減少10.64%。

減產的主要原因:去年冬天連續低溫,加之苗情較弱,大部分麥田有輕微凍害現象。入冬以後,安丘市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8成,土壤表墒不足,旱情較重。進入三月份有兩次降雨,特別是3月4 日的降雨,雨量達到20.1mm,初步緩解了旱情。但以後在小麥的拔節期一直無有效降雨,且氣溫回升較快,導致旱薄地及沒有澆返青水的小麥節間縮短、營養生長量不足,小麥提早繡穗。進入四月以後雖然雨水正常,小麥生長健壯,但群體已成,導致今年畝產產量較去年降低幅度較大。

成本收益情況。今年平均每畝小麥生產成本為789元(不含土地成本),成本數據比去年減少3.66%。其中生產成本中的種子、化肥、農藥、灌溉費、機械作業費、人工成本分別為25、150、14、150、150、300元。按照平均出售價格2.39元/公斤,產量478.92公斤/畝,小麥產值為1144.62元/畝,淨利潤為356元/畝(不含小麥補貼)。

市場收購與加工企業情況。今年以來安丘市各類收購主體數量和進度與去年相比變化不大,共有市場主體5家(魯豐集團麵粉廠租出,相對於有一家麵粉廠增加了規模),開秤以來各類主體收購16802噸,與去年25536噸相比減少8734噸,與麥收期間陰雨天氣有關。

市場價格情況。今年以來安丘市小麥價格穩中有升,從開秤2.36元/公斤上升到6月15日的2.39元/公斤。最低收購價政策執行情況。最低收購價政策未予啟動,因開秤價格即超出最低收購價,市場價格一直高於最低收購價,所以安丘市一直未予啟動。

利津:畝產值下降 畝均淨利潤-57.89元

山東省利津縣價格成本調查隊開展了專項調查。選取九個農調戶進行走訪和電話調查,瞭解夏糧生產成本收益和出售情況;向小麥收購商販、糧食收購企業瞭解市場價格和收購情況;向農業等有關部門瞭解利津縣小麥種植等情況,並相互探討提出了一些意見建議。

基本情況:利津縣冬小麥種植分佈在除刁口鄉外的廣大農村地區。由於近幾年棉花種植收益較低,利津縣小麥種植面積大幅增加,2017年達到50.7萬畝,同比增長13.2%。

這已經是利津縣小麥播種面積連續第三年增長,比2014年增長了28.4%。預計產量801.34斤/畝,比去年每畝減少70.88斤,下降8%。

成本收益情況:根據所選取的農調戶測算,預計今年利津縣小麥畝產值910.76元,較去年下降11%。其中:主產品產值900.87元,副產品產值9.89元(估算秸稈還田折抵農雜肥)。每畝總成本968.65元,較去年下降2%。其中:種子費65.86元,較去年上漲4%;化肥費用195.66元,較去年下降2%;機械作業費127.78元,較去年下降15%;人工費303.55元,較去年增加14%;土地成本196.11元,農藥費13.88元,與去年基本持平。畝均淨利潤-57.89元,較去年下降96.73元;考慮今年小麥種植補貼每畝137元,畝均淨利潤79.11元;不考慮人工費、土地成本和補貼畝均現金收益為304.77元;不考慮人工費、土地成本畝均現金收益為441.77元。

小麥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今年小麥遭遇了不利氣候,2017-2018年度的冬季是一個較常年氣溫偏低,並且是極值低溫持續較長的冬季,使得小麥越冬條件惡劣,小麥生長期間有效積溫缺乏,葉少孽少,並且自去年10月11日到今年4月20日,長達6個月零10天的時間內,利津沒出現一次有效降雨,沒下過一場真正的雪,也沒下過一場透地雨,這對於搶墒播種、缺乏冬灌的麥田來說,無疑是極大的考驗。冬春時節小麥明顯偏旱,有的麥田浮土厚約10釐米,麥田乾旱缺水,麥苗乾癟枯黃,嚴重的出現死根現象,再加上今年4月份發生了嚴重的“倒春寒”,氣溫驟降至零下2攝氏度,影響了小麥的生長髮育,對小麥產量影響較大。

人工費增長主要原因是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今年利津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去年14751元增長到16252元,增漲10.2%。

機械作業費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因為小麥倒伏嚴重,機械收割工序複雜,成本較高,今年有很多專業的收割機到利津縣收割,形成了競爭市場,價格反而下降了。

價格及收購情況:據調查,自開秤以來利津縣小麥收購價格較為穩定,根據含水分多少價格不等, 6月20日水分在16%左右村內收購價格為1.14元/斤,麵粉廠和糧食收購點收購價在1.16元/斤,村內收購價與麵粉廠等收購點價格相差2分錢左右。據鹽窩鎮大苟村小麥種植戶苟福海介紹,今年小麥產量低,價格也不高,收益不樂觀,目前家裡的新麥僅出售了兩成左右,希望後期小麥價格能有所上漲。據鹽窩鎮東洋江村小麥種植戶張吉虎介紹,今年4月份利津縣遭遇了嚴重的“倒春寒”,很多沒能澆上水的村莊小麥瀕臨絕產,東洋江村因為早來了幾天水,損失不是很大,產量依然能保持在800斤左右,有些澆不上水的地塊產量有的只有三、四百斤。據鹽窩鎮如海源高老闆介紹,截止6月20日已收購小麥1000餘噸,較去年同期少了近二分之一,東營國庫收購價格為1.16元/斤,但需扣水扣雜。

出售情況、市場秩序及價格預期:目前利津縣小麥收購已告一段落。據調查,考慮到機械、人工費等因素,為圖省事,大多數農戶都選擇就近出售給流動商販,根據水分多少,主流價格在1.1-1.17元/斤。據流動商販、收購網點工作人員估算,目前利津小麥出售進度在七成左右。目前市面上小麥交易量很小,主要原因:一是部分農戶圖省事搶先出售,全部賣出;二是小麥晾曬後,已經暫時歸倉儲存,農戶待高價出售。預計隨著時間的推移,水分含量逐漸減少,小麥價格將小幅上漲,考慮到今年我國安徽、河南等地小麥也遭遇了自然災害,產量受損,後期小麥價格上漲的可能性較大。

鄆城:產量下降 畝現金收益減少286元

鄆城縣物價局根據工作安排,對鄆城縣2018年小麥生產成本及收益情況進行了調查,根據對本縣9個調查戶種植的66.7畝小麥生產成本及收益情況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我縣小麥同比平均畝產下降、收益減少。

基本情況

1、產量下降。今年我縣小麥平均畝產361.89公斤,與去年同期的473.67公斤減少111.78公斤,減少幅度23.6%。主要原因:2018年小麥拔節後期至出穗期,大幅降溫導致麥田幼穗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和花粉粒減少,加上灌漿期遭遇的連續陰天,光照不足,以及去冬今春乾旱的影響,導致今年小麥品質差,顆粒不飽滿,容重、千粒重均較低,小麥單產明顯下降。

2、成本增加。今年小麥每畝總成本為894.12元,較去年的878.78元,增加15.34元。物質與服務費用414.06元比去年400.98元增加13.08元。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受行業生產成本上升和企業用工成本不斷上漲,以及燃油價格不斷上漲,運輸成本增加的影響,從2017年10月化肥價格全面上漲,致使化肥費增加。

3、收益減少。今年小麥平均出售價格120.55元/50公斤,略低於去年121.27元/50公斤;小麥畝均主產品產值872.50元,與去年1148.88下降276.38元;現金收益475.22元,比去年的761.28元減少286.06元。主要原因是畝產量下降幅度較大,產值減少,收益降低。

禹城:產量降低 畝收入減少減少425元

禹城市物價局價格監測人員嚴格按照《關於開展夏糧價格調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對全市夏糧市場情況進行了專項調查。此次調查採取了座談,走訪的方式調查瞭解了有關情況,重點選擇了2家糧食企業、2個種植村、2個夏糧種糧戶,對其今年夏糧成本及收益情況進行了調查,詳細瞭解了今年小麥的成本收益和市場行情。

一、小麥播種面積、預計單產、總產和質量情況及與去年對比情況

從調查情況來看,今年禹城市小麥種植面積 72.36萬畝,較去年72.08萬畝增加了0.28萬畝,增幅0.39%;預計單產563公斤,比去年平均畝產減少52.00公斤。預計總產40.74萬噸,較去年減產3.6萬噸,今年小麥產量減少,質量與去年相差不大。通過調查瞭解,今年禹城市的小麥畝產減少的主要原因:一是由於去年冬季乾旱少雨,導致小麥出苗率降低;二是受今年“倒春寒”低溫天氣的影響,不利於小麥的生長,也導致小麥產量下降。

二、調查戶小麥生產成本、收益變化情況

2018年小麥種植成本:種子費65.00元,化肥費178.50元,農藥費17.25元,機械作業費149.00元,灌溉費52.70元,合計:462.45元。2017年小麥生產成本:種子費59.70元,化肥費165.00元,農藥費16.75元,機械作業費145元,灌溉費30.50元,合計:416.95元。

生產成本增加的原因:一是農戶為了保證出苗率,普遍購買優質麥種,使種子費用增加;二是隨著化肥企業生產成本增加和運輸成本的加大,化肥經銷商提價銷售,使化肥費上漲;三是去冬今春小麥生長期間雨水相對較少,農戶增加了排灌次數,使排灌費用增加。

收益情況。農戶每畝產量按405公斤計算,由於目前農戶沒有出售新小麥,單價按預計市場價格1.215元/斤計算,小麥出售收入約為984.15元/畝,不考慮家庭用工折價和自營動折租,減去種植成本,農戶每種植一畝小麥的收益約520.15元左右。

由於產量下降明顯,今年農戶每畝小麥收入比上年減少425.90元左右。

所調查的農戶中包括2個種糧戶,種糧戶到目前為止均未出售,按照往年的規律,每年新小麥收穫期間,由於受小麥雜質、水份含量較高影響,小麥價格均處於低位,後期價格會呈現持續上漲趨勢;由於當前市場對新小麥收購行情多持看好心態,農戶對小麥產生惜售情緒;預計後期新小麥收購價格會呈現小幅上漲趨勢,到下半年價格會趨於穩定。

三、新麥開秤價及與上年的對比,開稱後價格變動情況;當前麵粉市場價格情況

今年的新小麥開秤價格在1.18元/斤左右,較去年持平,開秤後小麥價格小幅上漲,預計後期小麥價格穩中有漲。新小麥上市後,鄉鎮坐莊收購價格在1.20-1.22元/斤之間,麵粉加工企業截止到調查日掛牌價為1.24元/斤左右。後期受國儲輪換和農民惜售的影響,禹城市小麥價格應有小幅上漲。隨著收儲和麵粉加工企業等完成收購任務,市場收購積極性下降,小麥價格有可能回落至託市收購價上下;當前禹城市特一粉價格為1.66元/斤,特二粉價格為1.52元/斤,與新小麥上市前相比分別下降3.49%、5.00%。

四、市場各方對今年後期小麥、麵粉價格走勢的判斷及依據

通過調查農戶、糧食企業和農業、糧食等有關部門可以看出,各方對後期糧價都持上漲態度,對促進糧食生產、做好糧食價格調控的看法相差不大。農戶:對小麥出售價格上漲的心理預期較高,期望售價在1.28-1.30元之間;農業部門:受糧食需求持續增加影響,糧食價格仍有上漲空間,但幅度不會太大;國有糧食企業:受國內糧食市場減產影響,預計2018年糧食價格將呈現穩步上行的走勢;糧食局:據瞭解,禹城市今年小麥產量減少,減產約三到五成,農戶對價格的預期較高,惜售心理有所加重。

五、新小麥上市以來託市收購及市場化收購進展情況。收購政策調整後對小麥種植、農戶收入、市場等產生的影響

今年,國家調整了糧食最低收購價,實行1.15元/斤的最低收購價政策,由於市場開秤價高於託市價格,當前禹城市未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預案。

通過調查瞭解,今年禹城市小麥的產量明顯減少,而需求量較大,小麥數量的短缺在禹城市尤顯突出。隨著後期市場糧源的減少,小麥價格將逐步穩定。價格、糧食部門也應加強對小麥價格的監測,為市場調控政策及時提供依據。

由於今年小麥的最低收購價由去年的1.18元/斤下調到1.15元/斤,每斤下降了0.03元,在國家公佈最低收購價後,冬小麥種植面積也同時展開,因此,國家政策調整對農民種植小麥的意向影響並不大。按畝產810斤計算,每畝少收入24.30元,所以下調小麥的最低收購價對農戶收入不會造成大的影響。

微山:減產兩成 市場收購接近尾聲

微山縣糧食和物價局對微山縣夏糧收購市場進行了一次全面梳理檢查,並對今年小麥的生產情況作了調查。通過走訪座談,微山縣糧食和物價局瞭解到:今年小麥產量比去年整體下滑,減產虧損2-3成,單產從去年的900-1100斤減少到700-800斤。

究其原因:一是今春倒春寒,春天氣溫遲遲得不到回升,致使小麥分櫱發枝大量減少,而達不到一定密度。二是三年來秸稈回田,致使秸稈沒有充足時間完全腐化,土壤不實而致水分不能保持,耐旱能力下降。三是春季降雨減少,乾旱使得小麥減產。

從小麥市場收購情況看,微山縣今年小麥從5月開始上市,地頭收購價格1.05-1.10元/斤,坐地收購點價格為1.12-1.15元/斤。大多數收購點從6月1日至6日開始收購,後期價格開始上漲,一天一個價,截止本次檢查期間,價格最高漲到1.22元/斤,已經是有價無市了,收購量非常少了,大多數收購點已經停滯狀態,短短10來天,夏糧收購接近尾聲,出乎多數人意料之外。

淄博:面積降2.4% 單產減0.9%

從淄博市統計局獲悉,今年淄博市小麥播種面積達150.0萬畝,比上年減少3.7萬畝,下降2.4%。預計小麥單產456.3公斤/畝,比上年減少4.0公斤,下降0.9%;總產68.5萬噸,比上年減少2.3萬噸,下降3.3%,呈穩中略減態勢。

據悉,受種植結構調整、發展用地等因素影響,今年小麥種植面積呈減少的趨勢,各區縣播種面積普遍下降。其中周村區減少1.1萬畝,下降13.4%;臨淄區減少0.7萬畝,下降1.9%;桓臺縣減少0.5萬畝,下降1.4%。我市糧食生產主要集中在臨淄區、桓臺縣和高青縣。今年臨淄區小麥播種面積35.8萬畝,桓臺縣34.4萬畝,高青縣59.5萬畝,分別佔全市播種面積的23.9%、22.9%和39.7%。與上年相比,三大主產區小麥播種面積減少了1.4萬畝,下降1.1%,總體面積基本保持穩定。

另外,從預產情況看,受乾旱等因素影響,今年山旱田小麥減產明顯。其中淄川區小麥單產255.6公斤/畝,比上年減少25.1公斤,下降8.9%;博山區小麥單產213.3公斤/畝,比上年減少38.4公斤,下降15.3%;周村區小麥單產342.2公斤/畝,比上年減少39.4公斤,下降10.3%;文昌湖區小麥單產226.0公斤/畝,比上年減少118.1公斤,下降34.3%。

東平:畝產下降20% 均價低開高走

據山東省東平縣物價局價格監測,東平縣新小麥開始陸續上市,均產量下降,均價趨於低開高走勢態。東平縣物價局監測數據顯示,今年新小麥平均開秤收購價格為1.17元/市斤,較去年的1.18元/市斤下降0.85%。目前收購均價達到1.21元/市斤。小麥均畝產量為816.67斤/畝,與去年同期的1033.33斤/畝相比下降20.97%。

產量方面:一是今年以來雨水較少,乾旱造成山區小麥產量有所減少;二是4月份出現寒流,發生了倒春寒凍害,部分大穗型、強筋型品種凍害比較嚴重,小穗被凍死不能正常抽穗,部分出現不完整穗;三是在小麥生長後期部分地區出現了乾熱風的病害。綜合來看,今年雖開秤均價略低於去年,但由於均畝產量與去年相比下降20.97%,且目前均價達到1.21元/斤,種植戶看漲小麥預期價格,存有惜售心理,等待更好的市場銷售。

收購方面:對於麵粉加工企業而言,今年以來麵粉產品銷售不暢表現明顯,企業運行較為艱難,整體開工率不高。今年小麥開秤價格雖低於去年,但由於均畝產量下降且價格趨於低開高走勢態,導致小麥收購量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預計後期小麥價格仍有上漲空間,小麥收購節奏將會有所放緩。

廣饒:成本基本持平 收益明顯降低

廣饒縣物價管理辦公室積極按照山東省價格監測中心《關於開展小麥市場情況調查的通知》要求,走訪入戶,深入企業,對我縣具有代表性的兩個鄉鎮的2個村組、2家種糧戶和2家大型糧食企業的夏糧生產收益情況實地調查。

一、小麥播種總面積增加,畝單產量減產兩成

今年我縣的小麥總種植面積61.67萬畝,比去年增加7.27%。廣饒街道北李村今年冬小麥平均畝產800斤,比去年減產約27.27%,樂安街道西花園村平均畝產850斤,比去年減產約22.73%。麥收質量比去年也有所下降。

畝產明顯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由於去年冬季乾旱少雨,氣候寒冷,持續時間長,小麥生長髮育較慢,苗情明顯差於往年;二是受今年“倒春寒”天氣影響,不利於小麥正常生長,影響了小麥產量;三是在小麥收穫期間,遭遇暴雨天氣,未收割地塊小麥發芽情況嚴重,造成小麥品質下降,部分地塊小麥出現倒伏現象,也導致今年小麥產量下降。

二、生產成本基本持平,收益明顯降低

廣饒街道北李村劉春蘭戶今年生產一季小麥每畝購買種子、化肥、農藥支出分別為62.5元、172元、25元,與去年相比各項支出基本持平,今年機械作業費、灌溉費、人工費每畝分別為130元、90元、300元,與去年相比各項支出基本穩定。

樂安街道西花園村李友慶戶今年生產一季小麥每畝購買種子、化肥、農藥支出分別為25元、160元、25元,與去年相比各項支出基本持平,今年機械作業費、灌溉費、人工費每畝分別為140元、75元、400元,與去年相比,機械作業費下降12.5%,由於旱情,灌溉費提高50%。

由於兩戶種植小麥品種“施欒02-1”高產優質,新麥出售價格相對普麥較高,分別1.22元/斤,1.33元/斤,同比分別下降1.67%、2.31%。扣除購買種子、化肥、農藥、機械作業及灌溉、人工費等生產成本,新麥每畝純收入平均分別為257.5元、372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減收58.77%、22.50%

三、關於糧食購銷及收購情況

所調查的2家大型糧食收儲企業,廣饒縣半球面粉有限公司今年新麥開秤價格1.15元/斤,同比下降2.54%,調查日小麥收購價1.22元/斤,據公司張經理對後期小麥價格走勢判斷而言,小麥收穫期的暴雨天氣對小麥品質影響十分嚴重,在雨前收穫的小麥品質較好,後期價格會小幅上漲,而雨後收穫的小麥品質較為不理想,後期價格將會走低。目前該公司已經收購小麥5000噸,與去年的收購量7000噸相比,減收28.57%。廣饒縣德成糧油有限公司主要收購品質優良的麵包麥,銷往廣東、福建等地。今年新麥開秤價格1.26元/斤,同比下降1.56%,調查日小麥收購價1.30元/斤,目前已經收購小麥7000噸,與去年同期的收購量相比,減少41.67%。公司劉經理預計後期小麥價格還會上漲,畢竟目前新麥剛剛收穫,按照往年經驗,小麥價格還會走高。

通過調查瞭解到,大部分農戶手中的存糧沒有出售,或者出售一小部分。主要原因:一是農戶惜售心理較重。現在的新麥受水分等影響,價格比較低。農戶期待手中的存糧價格繼續上漲。按以往經驗一般小麥價格後期有上漲空間,農戶大多感到小麥早賣吃虧,持糧待沽心理較強。二是各市場主體入市收購積極。從今年新小麥上市以來看,無論是糧食商販、麵粉加工企業,還是儲備企業輪換補庫都較為積極,農戶手中的糧食很好賣。

新麦收购:进度慢 价格乱;山东9县市:亩产降 利润减!

種子天下協辦單位:

安徽茂施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萊州市金海種業有限公司

安徽萊姆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更多合作企業火熱招募中...)

新麦收购:进度慢 价格乱;山东9县市:亩产降 利润减!
新麦收购:进度慢 价格乱;山东9县市:亩产降 利润减!

長按上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種子天下

坐享種業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