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有理想、有情懷、格局寬廣的人——貟彥武同志在春季紀律作風學習教育會上講黨課

有言道:理想是人們嚮往和追求的奮鬥目標。情懷是一個人涵養靜氣、滋養心靈的心境、情趣和胸懷,是愛的體現,是精神的修行。

我覺得情懷要有俠肝義膽,有時候也要柔情似水。柔情似水是什麼呢,就是愛的體現,理想信念是精神的修行。格局講的是人的胸懷與視野。常言道,胸懷遠大理想,做人才有大格局;人生格局寬廣,才能實現遠大理想。周總理曾講: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為中華騰飛而奮鬥,這遠大理想和格局胸懷不是一般人能及的。有一句話叫“眼界決定境界,格局決定結局”,這個在現實生活,工作實踐中很能體現。一個人格局寬廣,眼界高遠,指導自己從哪裡出發,要到哪裡去,就會有明確的人生方向,就會自覺追求遠大理想,就會有美好的人生。愛因斯坦曾說過,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作是生活的目的。這是相對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能有“豬欄式”的理想,吃飽就睡,終日無所事事。

怎樣做一名有遠大理想、有情懷、格局寬廣的人呢?

一、以讀書“索道於世”,拓展人生的寬度,涵養幾分靜氣。

讀書能潤澤心靈,能提升本領,能純潔操守。

有了書香的浸潤,人的精神世界才能豐盈起來,才能使人知不足,才能使人的思想、人的精神風氣豐富起來,充實起來。這個道理,只有長時間學習讀書才能從中體會到奧秘,所以要勤學習、多讀書。

知定力不足,才能去追求,去探索,去索道於世。有一句話叫,“三天不讀書,自感面目猙獰”。毛主席提出“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多學習,修身為本。對我們自己而言,要盡好人民警察的職責,做好份內之事,就是我們要如何維護好淳化社會穩定,保障淳化人民安居樂業,如何讓淳化“天下無賊”。要做到這一點,就要通過我們這幾年持續的努力去做、去抓、去幹,功力、效果才能慢慢顯現出來。這就是我來淳化工作時考慮的,通過想了、看了、轉了、學習了以後,才體會到的,要“規範管理促養成,深化創新求突破”。要“惠民生、強隊伍、保平安”,打造我們的“愛民公安”品牌。把榜樣的力量,引領的作用,運用到我們平時的工作中去,公平地體現在工作、學習等各個方面,特別是體現在日常管理之中,慢慢為之,久久為功,做到公道、乾淨、擔當

。有一句話叫,如行霧中,雖不溼儒,但潛有自潤。意思是行在霧中,一定會沾點露水,這一點希望大家慢慢去體會。

讀書無止境,貴在堅持。讀書如鍛鍊,鍛鍊與不鍛鍊的人,隔一天看,沒有任何區別;隔一個月看,差異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體和精神狀態上就有了巨大差別。要堅持、持久的學習。只有在堅持閱讀、思考中,我們才能看到這個世界更多一點,才能更多地發現美。哲人有言道:“人的天性像是野生的花草,讀書就是修剪、移栽。”讀書除了知識的增長,更重要的恐怕就是心境的提煉和昇華,實現“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追求。用習總書記的話來講,也就是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能感受到聖賢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崇高信念和遠大理想。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無我之境”。讀書成了一個人的氣質之源,有“見聞之知”、“德性之知”,意思是讀書和不讀書,平時感覺從你的言談舉止都能體現出來差距。讀書不僅在於學習一些新東西,增加一些見聞,更在於滋潤心靈、塑造人格、薰陶氣質,提升德性之知,也就是

“索道於世”,涵養靜氣,拓展人生的寬度。這一章節中我也不再多講,最後送同志們幾句哲言,宋代黃庭堅的:“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語無味。

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和萬事興。

家和萬事興,這是每個人都耳熟能詳的事,每個同志都應該明白,但是有些同志在家庭生活中做的不到位,可能家不和萬事不興。

在座的大多數同志都已成家,娶了媳婦、嫁了人,成為人妻、人夫、人父、人母,家庭幸福、和和美美、其樂融融、事業興旺、羨煞他人,這就是家和萬事興,是家的至關重要的作用。反過來講,有些同志家裡可能就不那麼和和美美,鬧矛盾,家庭生活有矛盾很正常,無可厚非,但是我們要辯證的看問題、處理好問題,這才是根本。

人的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家庭不僅為人的生存發展提供了基本的物質保障,而且也為人的精神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環境。人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可以歸結為家庭幸福。也就是說,

家庭是生命的搖籃,情感的港灣,文明的載體。中華文化強調倫理道德、人倫之道,呈現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在幾千年的發展進化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鮮明特色的家庭倫理道德規範,如: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父慈子孝、賢妻良母、相夫教子等等,這些至今依然很實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要崇樹這些基本的東西,為我們民族的進步,社會的穩定、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家庭穩定了,大局就穩定了;有家就有國,無家就無國,道理都是一樣的。

家庭關係的重要協調和保障之一是什麼呢?是孝道。“孝為德之本,百善孝為先”。是夫妻關係、夫婦之道。夫婦關係是家庭關係的核心。

對待夫妻關係的態度是衡量一個人乃至一個社會倫理道德的重要標準。《中庸》中講道“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也就是說,君子之道首先體現在夫婦的關係之中,把君子之道、夫婦關係是可以畫等號的,夫婦之道與天地之道是相互貫通的。如古人有不休患難之妻等等。有“糟糠之妻不下堂”(《後漢書》漢光武帝的姐姐湖陽公主)的典故,成為千古佳話。歷史和現實都表明:沒有穩定的夫婦關係,就沒有穩定的家庭;沒有和諧的夫婦關係,就沒有和諧的家庭。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周恩來夫婦、習總書記夫婦都是這樣。最後送大家黃庭堅的《薄薄酒》中的幾句詩,

“薄酒可與忘憂,醜婦可與白頭。徐行不必駟馬,稱身不必狐裘”。

三、慎獨、慎微、廉潔從警、寬以待人。

有一句叫用心靈才能看見真實的自己廉由慎獨始,心由慎獨安。清代有個官員叫葉存仁,從政30年,甘於淡泊,從不苟取。一次離任(調離)時,官員們饋贈禮品,為避人耳目,特地夜裡送來。葉見狀將禮品封存退回,並賦詩一首相贈,“月白風清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已知”。

所以,現代社會進入了物慾橫流的今天,尤其是我們從事的神聖職業,每個民警甚至警務輔助人員、科所隊長,局領導班子成員,每個同志手中都握有這樣那樣的權力,都能不同程度的為別人辦這樣那樣的事。有的人久圍著你轉來轉去,時間久了,可能你就迷失了自我,掉進泥潭不可自拔,所以要涵養靜氣,要有信念、有定力。在”720”案件向省委常委、政法委杜航偉書記彙報時,我說了一句話,叫

正念堅固、意志堅定。正因為有這種靜氣、信念支撐,我們的專案才能成功偵破。我們每個同志都要有自我約束,有定力。要有人情味,但別揹人情債。有的同志,在工作場合,八小時以內,公開活動時有人監督、有紀律約束,還能心存敬畏、自律自知、遵章守規,但在遠離組織、遠離監督、工作時間以外,就不得而知,有的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凡此等等。

所以,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要求,黨員幹部要慎獨,強調“加強自律關鍵是在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能否做到慎獨、慎微”,也就是講的“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裘”

所以, “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守法度者最快活,守王法者夢裡無驚。”“平時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要以清白惠自己、惠子孫

凡此種種,

要做一個理想信念遠大、格局寬廣的人,要善於學習,永不滿足,自我革新。所以習總書記講“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要做一個“手有餘香”的陌生人。

最後,送大家兩首詩詞和大家共勉,願進入新時代,我們每個人都能做一個有理想、有情懷、格局寬廣的人。

一首是王安石的《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一首是王冕的《墨梅》,“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