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華爾街》之影視業的「高端黑」

作為一個TVB迷,不得不扒一下最近熱播的強情節燒腦劇,由劉德華監製,吳鎮宇、張孝全等領銜主演的金融迷你劇《東方華爾街》。作為國內稀缺的金融題材迷你劇,以新穎的題材吸引了廣大TVB迷。《東方華爾街》著眼於亞洲金融圈,講述了一隊隱世的金融僱傭兵,狙擊政經界傳奇人物,並攪動整個金融市場的復仇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堪稱《大時代》的升級版。

這部迷你劇一共5集,雖然只播了3集,但是刷劇的我根本停不下來......這部劇有著美劇的風格、港劇的劇情、大佬級的演技、大片級的製作水準!從畫面與鏡頭的把控,再到配樂的用心程度,模仿"權利遊戲"的片頭,半牛半熊的怪物、高樓、遊戲、棋子、金錢,骰子……滿滿的金融氣息和現代感!

《東方華爾街》之影視業的“高端黑”

除了畫面的高水準,劇情也是讓我們半金融民工看得熱血沸騰。對經濟瞭解多一些的人可能都會知道,在經濟領域有一個怪圈,差不多每隔10年左右,就會爆發一次大範圍的金融危機。1988年的"黑色星期一"、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的次貸危機,而本劇以2018年為主線,虛構了一場金融危機及股市的再度動盪。例如第一集中莊家在股市中翻雨覆雨,傳播虛假消息拉昇股價割韭菜,躺著賺錢,官商勾結,洗錢更是本劇的大尺度......我們暫且拋開金融危機的動盪,來聊一聊第二集的應景劇情吧。

劇中金融"白騎士"做活百傳媒公司的精彩橋段被很多網友稱為電影行業的"高端黑",也讓我們這些影視小白深挖了國內爛片的經典套路,原來拍電影,可以不用自己掏錢、不用管票房高低、甚至不用管影片質量。只要股票在手,天下我有。票房自己掏錢造假,以此拉高股價,名利雙收呀。套用劇中的一句話"重點是:完全合法!"

《東方華爾街》之影視業的“高端黑”

現實中很多上市電影公司可能都像百傳媒那樣,他們不會說是指望一部電影賺回本錢,而且即使幾十億票房,分完演員導演劇組等所有分紅後,歸屬影視公司的淨利潤也可能就幾千萬,那麼影視公司會傻到不賺錢嗎?人家看中的從來就不是票房,而是背後的股價。一旦有好導演好演員好劇本,噱頭造足了,票房刷夠了,就會有人關注這家公司,買他們的股票,順勢公司股票價格就會上升,公司股東們就會一波一波的割韭菜,再發新股,再一波一波的割......

說到影視傳媒背後的套路,就要提起最近站在風口浪尖上的"陰陽合同"事件了。所謂"大小合同"就是:"雙方簽訂了金額不同的兩份合同,金額較少的'小合同'是用於向機關主管機關備案登記納稅的;另一份金額較大的'大合同'則是雙方約定的實際交易價格,彼此都秘而不宣,目的就是逃避納稅這一法定義務。"又想起劇中的臺詞"重點是:完全合法"。這不是在演戲,現實的案例合不合法有待考究。

《手機2》成手雷,票房還未預估,華誼兄弟、唐德影視已經雙雙跌停。傳媒板塊重挫,最受傷的還是廣大股民們,不管是陰陽合同偷稅漏稅,還是商業對賭,最終買單的還是無辜的股民,就像《東方華爾街》裡的場景,吳鎮宇看著面前的畫作《西西弗斯》陷入沉思,畫中的西西弗斯頭頂巨石,巨壓之下反覆的將石頭搬到山頂,但是一次又一次的滾落下來,他只能永無止境的做這件事。而在他的眼裡,廣大股們的貪婪就如同西西弗斯永無止境的做這件事。

《東方華爾街》之影視業的“高端黑”

所以啊,無論是影視劇中的做活公司的"高級黑"還是生活中的"手雷",廣大股民們,還是看戲就好,不要參與,資本市場的大富翁遊戲,可不是我們普通老百姓玩得起的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