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飞正传》:漂泊的“无脚鸟”背后,是一个远去的辉煌年代

时隔28年,王家卫的经典之作《阿飞正传》在内地重映,这部集结了当时众多大牌的电影,无意间成为了香港电影辉煌的一个见证。影片中“无脚鸟”的文化隐喻,也代表了这片土地的过往和当下。

《阿飞正传》:漂泊的“无脚鸟”背后,是一个远去的辉煌年代

经典影片,常看常新。我们走进电影院,不光是为了缅怀当年风华正茂的诸位演员,更是在追寻一个时代远去的身影。

作为文化隐喻的《阿飞正传》

1842年,在南京的静海寺,当大清国的代表和英国人反复会谈时,千里之外的香港并不知道,这片土地的命运将在这里被决定。随后的《江宁条约》,以法律的形式让香港沦为了英国统治下的殖民地。

或许叫《中英南京条约》更为人熟知,毕竟那是写进中学课本的正规称呼。然而条约叫什么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实质都是一样的:在此后155年里,香港成为了一个无根的存在。它既不属于东方,又很难融入西方。漂泊,成了这座城市的宿命。

“我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时候。”

《阿飞正传》里,“无脚鸟”可以看做是香港的某种文化隐喻。

《阿飞正传》:漂泊的“无脚鸟”背后,是一个远去的辉煌年代

张国荣饰演的旭仔是被养母抚养大的,生母的缺失其实是一个文化上的暗示。

《阿飞正传》:漂泊的“无脚鸟”背后,是一个远去的辉煌年代

对于香港来说,根在哪儿?一直是个大问题。就如同被抱养的孩子,寻找生母的执念会贯穿此生,何况寻根之路并不平坦。

香港的命运在1842年被一纸条约改变之后,1949年以后又迎来了新的一轮改变。山河鼎革时期,大量文化人南迁香港,给这里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也带去了新的困惑。移民和“土著”,英语和粤语,混杂交织如同一幅斑驳的油画。

跟随家人来到香港的王家卫当年不过五岁,从纸醉金迷的大上海来到英国统治下的香港,若说感慨有多深未免牵强,可在文化上对王家卫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上海的一切对王家卫而言有多么重要,恐怕连他自己也没有办法断言。

《阿飞正传》:漂泊的“无脚鸟”背后,是一个远去的辉煌年代

前不久刚刚去世的作家刘以鬯,是王家卫创作中重要的文学源泉,他就是典型的沪语作家。再如近年来名噪一时的金宇澄,同样是专门描写上海的一把好手,王家卫要把他的《繁花》拍成电影,恐怕并非偶然。

上海的移民文化带来的乡愁是回不去的,而香港酝酿的舶来品也终究无法融入自己的生活。抚养关系很难代替血缘关系,在这一片迷茫里,《阿飞正传》就这么诞生了。

王家卫的御用摄影师杜可风说:王家卫一辈子只拍了一部电影,就是《阿飞正传》。

《阿飞正传》:漂泊的“无脚鸟”背后,是一个远去的辉煌年代

暧昧不明的氛围,混乱纷繁的头绪,凌乱恍惚的节奏,都像极了一个找不到家的孩子。

此后的《花样年华》、《2046》,无一不充斥着相似的情绪。

乡关何处,这大概是中国文化中永恒的命题。可当文学撞上电影,历史照亮现实,香港电影就成为了宣泄这种文化漂泊感的窗口。

“我终于来到亲生母亲的家了,但是她不肯见我,佣人说她已经不住这里了。当我离开这房子的时候,我知道身后有一双眼睛盯着我,但我是一定不会回头的。我只不过想见见她,看看她的样子,既然她不给我机会,我也一定不会给她机会。”当旭仔终于得知生母的所在,去菲律宾相见却吃了闭门羹。

《阿飞正传》:漂泊的“无脚鸟”背后,是一个远去的辉煌年代

既然如此绝情,那就干脆绝不回头。既然找不到故乡,那就不再徒劳地寻找,“无脚鸟”依旧在不停飞翔,直到飞往宿命的终点。

香港子弟香港老

“你不是叫阿飞么?飞给我看啊!”

“好啊,有机会的。”

一语成谶。2003年4月1日,一个看起来适合开玩笑的日子,张国荣纵身一跃,从楼上飞身而下,告别了这个带给他无限痛苦又让他万分不舍的红尘。

这是华语影坛的巨大损失。从此张国荣的时间定格在了纵身一跃的瞬间,那风华绝代的身影,从此只能在大银幕上追忆了。此番《阿飞正传》重映,不得不让人感慨,或许那是香港电影最好的时代。

《阿飞正传》:漂泊的“无脚鸟”背后,是一个远去的辉煌年代

张国荣、张曼玉、刘德华、张学友、刘嘉玲、梁朝伟……坐在电影院里,仿佛重新回到了那个辉煌的时代。

刘嘉玲当年凭借《阿飞正传》拿到金像奖和金马奖的提名,可是最终却都未获奖,直到2010年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才拿到金像奖最佳女演员,只是那时的她,已经无需靠这个奖项来证明自己了。

《阿飞正传》:漂泊的“无脚鸟”背后,是一个远去的辉煌年代

作为演员的张学友,在1990年跟观众见面的影片多达九部,其中既有《笑傲江湖》这样侠气纵横的电影,也有《倩女幽魂2》这样鬼气森森的片子。如今他早已不那么高产,只是偶尔出演几部不那么优秀的电影。更多的时候是变成了表情包,活跃在人们的社交软件上,也因为演唱会上总有逃犯落网而上头条。

《阿飞正传》:漂泊的“无脚鸟”背后,是一个远去的辉煌年代

而在《阿飞正传》的结尾惊鸿一瞥的梁朝伟,也在前不久和王家卫的泽东电影合同到期,正式解约,短期内双方恐怕再难合作。

《阿飞正传》:漂泊的“无脚鸟”背后,是一个远去的辉煌年代

作为导演的王家卫,前两年监制的《摆渡人》遭到了严重的差评,成了他职业生涯里口碑最差的作品。

回到28年前,这群人聚在一起,拍出了这样一部经典的作品。不过很可惜,原本计划拍上下两部的《阿飞正传》,因为投资2000万可首映票房不足千万,导致投资人赔得一塌糊涂,拍下集的希望也随之破灭了。

《阿飞正传》:漂泊的“无脚鸟”背后,是一个远去的辉煌年代

都过去了,影片里的演员仿佛故人一般,有的离世,有的息影,有的减产,有的再也难出好作品。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当我们再一次在大银幕上看见他们时,除了叹息,更多的还是欣慰。在现实里,他们都老了,可在大银幕上,他们永远那么年轻。留住光影,大概正是电影的魅力所在吧!

菲律宾热带雨林的空镜头伴随着剧中人的喃喃自语,在找寻归宿的同时无限迷茫。“以前我以为有一种鸟一开始就会飞,飞到死亡的那一天才落地。其实它什么地方也没去过,那鸟一开始就已经死了。”可能有些时代,巅峰就意味着走下坡路吧?在无脚鸟呼扇的翅膀下,衬出的是香港电影远去的辉煌。

《阿飞正传》:漂泊的“无脚鸟”背后,是一个远去的辉煌年代

【文/忠犬七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