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围观第二届“阿拉坦”邀请赛:传承民族文化的核心在于接地气

马对于内蒙古人而言其实并不陌生,蒙古族原本就是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农耕播种、收割机械早已经因远远超出马的生产能力而普遍存在。过去的农村,马匹随处可见,但是现在马匹对于村里人也似乎成了个“稀罕”物。

大众围观第二届“阿拉坦”邀请赛:传承民族文化的核心在于接地气

我们经常能够听到“传承发扬民族文化”的口号。这是一项历史重任,但是确让每个人都感觉离自己很远。我们国家在世界级的体育赛事中总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我们似乎离体育强国还是很远。为什么呢?我们经常能看到某地区为了弘扬某种精神,或者为了弘扬某某文化而搞一些看似很高大上的社会活动,活动期间,似乎也只有高大上的人能参与其中,而对于普通人而言,可能只是“听说了”而已。活动看似搞的很热闹,但是活动结束后,一切都恢复了原状,又留下了什么呢?那么这些活动又有什么意义呢?反过来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

大众围观第二届“阿拉坦”邀请赛:传承民族文化的核心在于接地气

大众围观第二届“阿拉坦”邀请赛:传承民族文化的核心在于接地气

假装参赛队员,混迹于参赛队和马匹中,只听众人都在讨论从哪里买好马?怎么驯马?农时怎么用马?几岁教孩子骑马?云云。瞬间感觉到了一种力量游走在普通农民之间。我把这种力量称之为“地气”。今天,“赛事”这个词距离普通百姓竟然是如此之近,抛却了所谓“高大上”的组织运营模式反倒让这场比赛充满了灵魂与血肉。赛事不再追求所谓的专业、成绩与记录,不再追求举办的隆重和层次,而把重点放在了让大众参与,放在了如何离老百姓的物理距离和心里距离更近,放在了真正发扬马文化。

大众围观第二届“阿拉坦”邀请赛:传承民族文化的核心在于接地气

下午赛事结束了,但是人们关于马的讨论似乎还没有结束。人们对于这样的活动充满了热情和期待。终于我看到了传承民族文化的迹象和希望。让文化回归群众,让各种呼吁和弘扬之举更加接地气。只有把老百姓的热情激发起来了,让老百姓都参与了,认可了,实践了,才能真正的永久传承和发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