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嘯山莊》的愛與恨

西方文學與中國古典文學不同,它更重視人生如水般的流動性與易逝性。它不僅不隱藏靈魂光明與陰暗的兩面,同時也把人類在時間長河中的掙扎,摸索和晦暗全部呈現了出來。僅以艾米莉的《呼嘯山莊》為例。

呼嘯山莊座落在茫茫荒原,這裡的一切原生而自然。無論是荒野中瘋長的樹,還是人們情不自禁的相互吸引,都美得天然不做作。凱瑟琳和希思科厲夫就在這裡成長和相愛。對野性的尊重是他們愛的默契。畫眉山莊也很美,卻是文明化的溫潤之美,精緻得有些壓抑,於是林頓和伊莎貝拉形成了與前兩者完全不同的性格。也許是一場意外,也許是一種必然,兩個世界的人碰到了一起,因為彼此的差異而好奇地走向了另一方的世界。於是天然的愛被扭曲,人與人之間的默契也被異化。希思克厲夫無意中聽到凱瑟琳和女管家的部分對話,氣極而離家出走,從而使得兩人間單純的信任被破壞殆盡。一旦這種默契被破壞,愛情就不再是簡單的事情了,它開始與其他因素糾纏在一起,比如道德,比如物慾。愛不堪重負,就會成為責任、附屬,甚至成為無法言說的痛楚。

《呼嘯山莊》的愛與恨

凱瑟琳在希思克厲夫走後,精神崩潰,瀕臨死亡,最後在林頓的細心照顧下才恢復過來。而希思克厲夫因為誤會凱瑟琳的背叛而產生的痛苦以及在痛苦中一個人艱難生存的悲慘就更難以述說了。恨的陰影從此在兩個人心裡埋下第一顆種子,並在時間中長成參天大樹,遮蔽了所有光明和希望滲透下來的可能。凱瑟琳終於和林頓結婚了,因為這個男人愛她,自始至終。希思克厲夫也體面地回來,並娶了林頓的妹妹伊莎貝拉。

這看似美好的發展因為承載了太多的陰差陽錯而變得詭異殘忍起來。所有隱藏下來的愛與恨這時才真正被激化開來。凱瑟琳雖然嫁給了溫柔體面的林頓,但她始終放不下心中至愛——希思克厲夫。這些林頓全都知道,但他還是選擇用他的愛和耐心來等待,他以為她終會被感動的。可是希思克厲夫卻回來了。凱瑟琳天真地以為兩個男人會因為愛她而和睦相處,但她錯了。她知道林頓的愛會一直放縱她的思念,但她忽略了一個條件,那就是她思念的人永無出現的可能,否則他的等待便沒有了盼頭和盡頭。她不懂,他們卻沒辦法裝作不懂。矛盾瞬間爆發。凱瑟琳也因此而抑鬱身亡。希思克厲夫最後的一絲希望消失了,他開始加速報復的行動,彷彿除此之外,不知道該如何維繫和她的關聯。

《呼嘯山莊》的愛與恨

可是所有錯過的事物都再回不到原初,已經碎了的心要如何癒合?哪怕侵佔了呼嘯山莊,吞併了畫眉山莊,使那些可憐的孩子成為奴僕,一切也都毫無意義。只能是彼此折磨,彼此傷害,彼此糾纏的延伸。否則,對希思克厲夫而言,生命該怎麼繼續才會有知覺?哪怕是痛的感覺。希思克厲夫沒有聽到凱瑟琳的表白,“在這個世界上,我最大的悲痛就是希思克厲夫的悲痛,而且我從一開始就注意並感受到了。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最強的思念,如果別的一切都毀滅了,而他還留下來,我就能繼續活下去。如果別的一切都留了下來,而他卻毀滅了,這個世界對於我將成為一個陌生的地方。”因此他對凱瑟琳當年的背叛始終深恨不已,對凱瑟琳至今都懷疑他的真情而傷心絕望。他咒罵她,不肯寬恕她,甚至詛咒她的靈魂永無安寧。對凱瑟琳深沉的愛以及對她逃避愛的恨意已經把他從人折磨成了鬼。他除了用更加殘忍的方式傷害她,報復她身邊的人之外,找不到合理的途徑來平衡內心的矛盾和掙扎。

凱瑟琳聽到了希思克厲夫的表白,“你知道,我忘了你就忘了我自己。”“你只是想把我打法走,沒有用的,我寧願一直呆在這被打得像只狗,被虐待,詛咒直至發瘋。但我還是會為了和你一起而留下來,即使像只狗。而且我要一直留在這裡直至生命的盡頭,然後安睡在這塊石頭之下。”可是她仍然對希思克厲夫當年的不辭而別耿耿於懷,對希思克厲夫為了復仇而娶他人為妻不能釋然。她折磨他,刺激他,甚至包括林頓。其實是因為她知道,在這個溫暖的畫眉山莊,在文明之光的照耀下,她已經回不到最初的自己,她恨這樣的自己!有人說,“有愛的心更容易選擇寬恕。”是的,卻是更容易選擇寬恕別人,而不是寬恕自己。折磨別人是因為對自己無能為力。他不肯寬恕,她也無法原諒,只好在彼此的恨中來延續彼此的愛,在彼此的怨憤中來維持彼此的思念。

《呼嘯山莊》的愛與恨

由愛開始的恨應該以愛來終結,無法被寬恕的愛只能永遠糾纏下去,直至相愛的兩人都得到救贖。凱瑟琳在死前終於和希思克厲夫的靈魂合一,她的恨也走到了終點,她完成了自我的救贖,即迴歸天然的愛,死後在荒野中尋找回家的路。希思克厲夫到了復仇的終極點時也得到了救贖,即放棄對下一代的報復,迴歸寧靜,重新尋找意義。最後,“人們看到,這兩個幽魂透過月光,彼此凝望著。”

《呼嘯山莊》的愛與恨

也許,對人類來說,愛的意義不僅僅是愛上什麼人,更重要的是體驗那種受傷後得到治癒的感受,讓自己的靈魂得以昇華。生命必得體驗這種在虛無飄渺中愛恨交集的心情才有可能圓滿。正因為如此,希思克厲夫回來了,他不得不回來,因為除了愛開始的地方,他不屬於別的任何地方。所以他回來了,回來延續他們的愛,以及由愛而生的恨。希思克厲夫和凱瑟琳的愛,愛到彼此靈魂合一,愛到一起承擔生命的重量;他們的恨,恨到銘心刻骨,也恨到寧願死後也不得安寧。正是在彼此糾纏,彼此折磨中,他們終於放下一切,走向了團聚。團聚並不是終點,而是新的開始。小凱瑟琳和哈里頓的愛恨就是生命循環不息的暗示。沒有終點的愛是每個人心底的期待。無論是愛還是恨,都是生命最本真的美。也許,我們感動的就是生命那最樸實的真的狀態吧。

相信,愛與恨的姿態都是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