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讀《呼嘯山莊》和《簡.愛》時應該知道的那些事


當你讀《呼嘯山莊》和《簡.愛》時應該知道的那些事

——特里·伊格爾頓《勃朗特姐妹:權力的神話》讀書筆記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們先來談談作者。

特里·伊格爾頓是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文學評論家,著有對文學專業學生非常熟悉的專著《二十世紀文學理論》。本書是他對著名文學家勃朗特姐妹的作品及創作環境的評論和分析。

伊格爾頓的文學評論特點鮮明,同時筆觸也十分辛辣,從本書第二版的導言中可見一斑。

“聽說有書評人讀完前幾章甚或讀完導論就棄之不讀的,但是如果只讀到獻詞就完事,只能說明湯恩比先生在專注力方面有問題,這要放在小學生身上,估計得每週去接受教育諮詢了。”可以說正面對線,半點不慫了。

勃朗特姐妹,即夏洛蒂、艾米麗和安妮·勃朗特,她們都是十九世紀文學史上璀璨的明星,前二者筆下的《簡·愛》和《呼嘯山莊》尤為著名。她們的作品融合了現實主義的厚重和奇妙瑰麗的想象,既刻有時代,也擁有超越時代的不朽魅力。


勃朗特姐妹身處社會向資本主義轉化的階段,土地階級與工業階級之間的關係非常不穩定,也非常複雜。她們生活在那個時代,見證了文明與野蠻的衝突,於是她們的作品既從傳統神話與傳說中汲取營養,有有著對新時代和自我解放的嚮往。

用原文中的話來說:“她們的小說以一種非常微妙的方式綜合了兩個維度:結合了哥特風格和現實主義、童話和社會紀實,從而勾勒出不可思議的新形態。”

我們很多人都忽略了一點,勃朗特姐妹雖然被稱為英國作家,但她們實際上是愛爾蘭人。伊格爾頓不無嘲諷地指出:英國人不僅佔領了愛爾蘭人的土地,連他們民族中的偉大文學家也一併掠走了。

看到這裡我不禁聯想起《呼嘯山莊》中小希刺克厲夫和約瑟夫口中晦澀難懂的方言,是不是艾米麗在寫下這兩個角色的同時也聯想到了自己身份的尷尬處境呢?


身處兩個世界的交點,姐妹三人的作品中都暗含著種種矛盾和衝突。

以夏洛蒂為例:她的主人公們身上呈現出奇妙的二元對立:他們既擁有反叛、敏感、浪漫的性格,又擁有保守、果斷、理智的品質。她的小說總以三元結構組成:一位主人公、一位浪漫者、一位保守者。三者之間以權力為紐帶形成制衡,在支配和被支配之間角力。

而艾米麗則將這種衝突更統合地展現出來。希刺克厲夫是一個外來者,他既是和呼嘯山莊繼承人平起平坐的養子,又是失去庇護後備受凌辱的奴僕。希刺克厲夫與凱瑟琳之間的關係也並不同於普通的男女愛情,更類似不同人格之間的隱喻。正如書中作者借凱瑟琳之口反覆申明的,她和希刺克厲夫是一體兩面,居住在兩具身體裡的同一個靈魂,當其中一部分消逝時,留下的另一部分也隨之凋敝。

和夏洛蒂的線性敘事不同,艾米麗的敘事結構更加立體,迴環往復的敘述可能會讓一部分讀者當場被勸退,也會讓另一部分讀者如獲至寶,從文本的留白中品味出更多韻味。


伊格爾頓在這本書裡採用了聯繫作者生平和階級的方式,分析作品中折射出的權力關係。勃朗特姐妹身處社會變革的特殊時代背景,她們的作品乍一看風格各異,但其中折射出的社會縮影,以及從傳說和神話中汲取的營養是同出一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