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鞫文明:参观崇信县博物馆

4月29日,我在崇信县寻访武康王庙和李元谅墓的时候,无意间来到汭河北岸的崇信县博物馆,没想到一座县级博物馆竟然如此恢宏。顶着正午的烈日,穿过偌大的广场,不到半个小时,看完所有展厅——

芮鞫文明:参观崇信县博物馆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拾阶而上,进入大厅,正中间写着“芮鞫文明—崇信历史文物展”的序言。所谓“芮鞫”,就是指水湾,水湾之内称芮,水湾之外称鞫,形象地概况了崇信县的自然环境。画面背景是西周时期的“父甲”铜觚,出土于崇信县九功乡于家湾西周墓葬,乃这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可惜原物正在维护,现在没有对外展出。

芮鞫文明:参观崇信县博物馆

博物馆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分为东、西两个展厅,东展厅以“雅瓷精粹”为主题,西展厅以“丝路纷呈”为主题;上层展厅东西贯通,形成一个面积较大的展厅,分为“厥初生民”和“西陲有声”两个部分。参观完一圈下来,我才明白正确的线路:应该先参观上层的大展厅,再参观西侧的展厅,最后是东侧的展厅。

1、厥初生民

崇信县的古文化遗址,包括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和齐家文化遗址,以及具有当地特色的常山文化。展览通过这些遗址出土的大量陶器,集中展示了距今六千年至四千年,崇信县周围的文化面貌和发展历程。

芮鞫文明:参观崇信县博物馆

芮鞫文明:参观崇信县博物馆

常山文化学名为“常山下层文化”,因最早发现于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城西约三公里的常山遗址而得名。根据碳十四测定,其年代在公元前2930±180年左右,相对年代晚于仰韶文化而早于先周文化。

“常山下层文化”出土陶器的胎一般比较厚,可分为夹砂和泥质两种,颜色以橙黄色为主。虽然烧制火侯不高,但是陶器质地坚硬,除了较小的陶杯和罐耳由手捏以外,一般器皿都是用泥条盘筑法制成。陶器上有绳纹、蓝纹、堆纹、方格纹、指甲纹、锥刺纹、划纹、锯刺状凹沟和彩绘,器型包括鬲、盉、平底甑、尖底甑、斜耳罐、双大耳罐、单耳杯、陶盆等。

芮鞫文明:参观崇信县博物馆

芮鞫文明:参观崇信县博物馆

生活在“常山下层文化”时期的人们,经济基本以农业为主,同时伴随着狩猎行为,过着亦耕亦牧的生活。当时的崇信县地区,水草肥美,林茂粮丰,印证了《史记·五帝本纪》中的记载:黄帝“西于空桐,登鸡头”,西巡视察其领地和子民。

2、西陲有声

进入历史时期之后,崇信县周围出现大量刘家文化、先周文化、西周、战国(秦)和汉代文化遗址。展览通过特色鲜明的陶鬲、精美的青铜器、各类戳记陶器,展示了崇信地区文化交融的历史风貌。

芮鞫文明:参观崇信县博物馆

芮鞫文明:参观崇信县博物馆

据文献记载,周人的发祥地和早期活动的范围都在泾渭两河之间,他们在灭商之前的时期被称为“先周文化”。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先周遗存,包括陕西长武县碾子坡遗址、武功县郑家坡遗址和岸底遗址,扶风县北吕周人墓地;甘肃崇信县于家湾周人墓地和香山寺墓地、九功塬子遗址等。

崇信的于家湾墓地是甘肃省目前发现时代最早、埋葬人数最多的周文化墓群。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82、1984和1986年,先后三次在于家湾墓地发掘了一批先周和西周墓葬,数量达百余座。这里出土的文物,包括铜器、陶器、玉饰、蚌饰和海贝等。由此证明,泾水上游的汭河流域,曾经是周人居住和活动的地方。

芮鞫文明:参观崇信县博物馆

芮鞫文明:参观崇信县博物馆

芮鞫文明:参观崇信县博物馆

在崇信县汭河南岸的台地上,锦屏镇刘家沟村和长新村王家湾,先后发现战国(秦)时期的大量墓葬,出土的很多陶器上戳印着“卤市”等字样,为证明卤县是战国(秦)设置和寻找古卤县所在地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芮鞫文明:参观崇信县博物馆

3、丝路纷呈

西汉时期,丝路开通,西起长安,经过我国的西北,连接中亚和西亚,最后到达欧洲地中海沿岸。崇信地处丝路中道,从西汉到隋唐时期,留下众多文物古迹。展览通过石刻造像和陶俑神兽,展示了这个时期辉煌的历史文化。

芮鞫文明:参观崇信县博物馆

芮鞫文明:参观崇信县博物馆

汉武帝时期,祁连山下的小月氏内附,朝廷在汭河建立月氏道以安置。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崇信境内寺院林立,关山南北两麓,开凿多处石窟。如今,这里经常出土北魏、北周和隋唐时期的佛教造像,个体硕大,内涵丰富。

芮鞫文明:参观崇信县博物馆

在崇信县的黄花塬村,生长着一株古老的娑罗树,当地人经常慕名前往拜访。1986年,在娑罗树东南百余米处,一孔不起眼的土窑洞内,出土四件造像塔和三件造像碑,均为北魏时期的艺术作品。

其中,一件扁体砂岩造像碑,高106厘米,宽91厘米,厚21厘米。正中浮雕一佛二菩萨,佛祖的背光周围飞翔着六位伎乐天,每位伎乐天的双手各持着一件乐器,从左往右,依次为五弦琵琶、羯鼓、筝、笛、腰鼓、曲颈琵琶。

芮鞫文明:参观崇信县博物馆

4、雅瓷精粹

中晚唐时期,吐蕃入侵此地,这里成为战场之一。从此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中断,这里也逐渐走向衰落。在最后一个展厅中,可以看到大量精美的瓷器,跨越唐宋元明清直至民国,反应当时民间生活的异彩纷呈。

芮鞫文明:参观崇信县博物馆

芮鞫文明:参观崇信县博物馆

宋代的时候,在临近的华亭县安口镇,本地的制瓷业开始出现,逐渐成为甘肃东部重要的陶瓷烧制地。由于烧造技术源自陕西铜川的耀州窑,所以属于耀州窑系,史称“安口窑”。

这里展示的一些安口窑烧造的瓷器,均出土于崇信县锦屏镇梁坡村的八亩地窖藏、西街窖藏和薛家湾凉台子窖藏,以一件黑釉五足炉和黑釉高足灯最具代表性。宋元时期,安口窑烧制黑瓷、青瓷、“铁锈花”等;明清时期,这里烧制黑陶和白陶,以日用器为主,包括粗缸和粗碗等。

芮鞫文明:参观崇信县博物馆

芮鞫文明:参观崇信县博物馆

崇信县博物馆的“芮鞫文明——崇信历史文物展”,通过不同年代的181件(套)文物,展现了这里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存,以及周、战国、秦、西汉、东汉、北朝、唐、宋、元、明、清、民国时期的文物精华,反映了崇信县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成为大家了解这个地区的重要窗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