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财务、非财务信息甄别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

如何利用财务、非财务信息甄别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

上市公司作为企业标杆,是资本市场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经营状况以及整体发展态势会直接影响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然而,近年来上市公司“利润操纵”事件却屡见不鲜,对投资者造成很大伤害。“利润操纵”行为是指企业为了某种目的,运用各种手段人为调节企业实现利润的不合法行为。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违反公平、公正原则,使得经营亏损与真正业绩出色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难以分辨,误导投资者经营决策,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

同时,由于利润的不可持续性,上市公司造假所形成的泡沫迟早破灭,群体性的造假行为会造成系统性风险。因此,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进行分析与识别,对避免上市公司信息失真,提高投资者的分析判断能力,提升监管层识别与监管能力,以及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内在动机

(一)企业IPO之前利用操纵性应计利润粉饰财报,以提高发行价格。《证券法》第50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必须达到一定要求,而财务指标是其中核心要求,要求发行股票的公司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3000万元,连续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5000万元,或者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3亿元。为了满足如此苛刻上市条件,部分企业选择利用各种财务手段来粉饰财报。首先,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存货”、“固定资产”等科目调节利润;其次,通过调整“利润表”中“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等科目调节利润。只有这样,拟上市公司才能提高满足上市要求,进而提高公司发行价格,降低募资成本,募集更多资金。

许多企业为了操纵利润就在编制“招股说明书”与发行材料上做文章。2017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天常股份”IPO就因“招股说明书”涉嫌造假而被同行公司“宏发新材”举报,引起舆论轩然大波。“宏发新材”方指出:“天常股份”通过杜撰原材料、单位人工、制造费用的下降、掩盖不公允的设备关联交易,无视产能利用率下滑及套裁布销售占比上升会导致“净利润率”下滑的事实,凭空捏造虚高的投入产出比,以达到上市目的。

(二)上市公司扭亏为盈、摘帽保壳的动机。我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行政审批制度造成长期以来的上市难,上市公司壳资源显得弥足珍贵,二级市场长期“一壳难求”。上市公司若连年亏损则存在一定的摘牌风险,如果被摘牌,上市公司管理层或地方政府都将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与声誉减值。为了保壳,上市公司通过“非经常性损益”等会计科目,人为调节利润,实施“利润操纵”。

以ST沪科为例,其“资产减值”及各项数据的数值及其波动性要比同行业其他公司要突出,该公司净利润在持续几年中连续出现“两年亏损、一年盈利”的情况,并且资产减值的波动与净利润的变动具有强相关性。该公司利用“资产减值”的损失来调节盈余,以期保壳的动机很明显。

如何利用财务、非财务信息甄别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

(三)上市公司税务动机考虑。目前国内会计法则和税收法则存在时间性的差异,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应纳税的“时间差”进行人为调控,进而达到“利润操纵”目的。如2007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CAS18)正式实施,新的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对会税差异进行处理,以“资产负债观”来核算“递延所得税”项目。原则上,此举可优化企业财务信息质量,但却为企业进行“利润操纵”提供可乘之机。CAS18要求企业将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视为企业的一项未来收益,在满足准则规定时予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但是该准则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条件未做具体规定,仅要求企业考虑以后年度获取足额应纳税所得额的可能性,这就给企业钻空子提供了机会。当然,上市公司利用“递延所得税”进行利润操纵对企业以后年度的财务报表与财务指标也造成重大影响,可谓后患无穷。

如何利用财务、非财务信息甄别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

以獐子岛为例,其管理层根据2014年9月15日至10月12日的抽测结果决定:对成本为7.35亿元的存货进行核销处理,对成本为3.01亿元的存货进行计提跌价准备2.83亿元,扣除递延所得税影响2.54亿元,合计影响净利润7.63亿元,全部计入三季度。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18条规定:“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来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这意味着獐子岛从2015年起未来5年年均利润总额必须在2亿以上,同时五年间的净利润增幅要在50%以上。而在2018年1月30日,獐子岛管理层突然发公告称,扇贝虾夷存货出现异常,上演了一出“扇贝跑了2.0”,事实证明,不能在未来抵扣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只能是一种资产泡沫,广大獐子岛的中小股东欲哭无泪。

如何利用财务、非财务信息甄别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其他动机如在并购重组谈判过程中获得更多话语权、维护企业良好形象、吸引投资者、获取信贷资金和较好的商业信用、实现业绩条款与业绩补偿协议、管理层私利、降低社会关注度来平滑利润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二、会计事务所对上市公司经营优劣进行审计的弊端

由于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地位,精准甄别部分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判断上市公司经营优劣、上市公司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资产质量、收益的真实性,往往根据会计事务所的审计意见进行裁决。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有四种类型:“无保留意见、有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其中无保留意见还分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和“带解释说明或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据《中证报》5月3日报道:截至5月2日,共有123家公司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创历史新高。在2017年年报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123家公司中,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公司34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公司17家,带强调事项的无保留意见的达72家。这一数据刷新近5年来新高。

如何利用财务、非财务信息甄别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

在现实操作过程中,由于注册会计师的识别存在局限性,审计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标准编制,是否真实反应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这些都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同时,由于会计师是受上市公司委托,两者之间构成“委托-代理”关系,会计师无法具备完全的独立性。

要想真正识别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必须以上市公司财报作为“穿透性”考察基础,

因为,财报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绝大部分公司对销售、成本、费用、利润等指标的操纵周期,很难长期维持,要想长期控制一家公司的财报几乎不可能。同时,上市公司所在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竞争情况都是公开信息,要想控制这些信息更是比登天还难。在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相互比对与印证之下,任何利润操纵行为都将水落石出。

三、财务信息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账户与账户之间、科目与科目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如果内部关联关系不符合现实经营逻辑,又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就需要投资者保持高度警惕。

(一)分析企业利润表是否合理。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实现利润的主要渠道。若某公司利润表主营业务比重过小,而“营业外收益”与“投资收益”占很大比重,投资者就得小心。因为,“营业外收益”与“投资收益”无法体现该企业核心竞争力,也不具有可持续性。并且,两者都具有偶然性,它们所创造的收入是无法进行准确估值的(特别是股权类投资项目)。同时,如果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较大,要将其与“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结合分析,判断“赊销比率”是否正常?进而判断该企业的主营收入是以真实现金流为基础,还是以应收账款作为“挡箭牌”。

例如上市公司“华锐风电”2011年收入104.36亿元,比上年减少了99亿元,但2011年末应收账款118.65亿元,却比上年增加了29亿元,如果2010年末“应收账款”先收回,则意味着2011年收入都未获得现金流入,全部是“应收账款”,反应在“现金流量表”上就出现了2011年“净利润”3.7亿元,而经营现金净流量却达到-58.6亿元。后来经管理层查实,该公司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增加,从而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

(二)分析企业“现金流量表”是否合理。现金流量表最能体现某公司的现金流入与流出,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现金净流量若与前期相比有所增加,经查其原因在于产业结构、营销结构调整等,则说明其营运正常,利润有保障。若某公司业绩上升,而收入、毛利率下降,则该公司可能通过增加“营业外收入”或“投资收入”来提高利润总额,在上市公司总体经营不善的前提下保持业绩增长,该类增长并不具有可持续性。

(三)分析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与资产构成是否合理。如果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一直业绩不佳且经营不善,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应付利息”、“待处理资产损益”、“在建工程”等长期挂账,同时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存货跌价严重,需特别关注该公司的资产质量与资产构成。

以某上市公司为例,其首发招股说明书披露2008-2010年各期期末存货余额占总资产接近40%,并且存货周转率一年不足2次,这种“存货周转率”反映其“存货积压率”一定很高。但是,该公司同期每年收入与净利润增速高达30%、40%,远高于同期上市公司同行平均增幅,并且其产品折算后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与“产销率”同样很高,反映了产品供不应求的景象。但是,产品供不应求就不应该出现库存量大,前后状况明显矛盾。后经核查,截至2012年,该上市公司下属子公司已经处于停工状态,印证了其人为操纵利润的事实。

(四)分析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与其经营数据是否保持一致。财务报表分析最重要的是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关系,从总体看,一般报表各科目在形式上都是平衡的,有问题的报表必然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

例如“利润表”中“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与“期间费用”中的“房产税”,可以对比“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科目里的房屋建筑物价值,判断两者数据是否基本吻合?若营业税金及附加与房产税之和与公司实际拥有的房屋建筑物价值差距过大,则存在虚增“固定资产”的嫌疑。

四、非财务信息分析

在分析财务报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行业趋势情况和市场竞争情况等充分进行了解,关注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是否能够相互印证,就可使利润操纵行为无处遁形。

例如创业板退市第一股“欣泰电器”所从事的变压器生产,欣泰电器声称其主要产品变压器技术在行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公开信息显示其实际产量在行业中占比仅为一成左右,公司财报中的“应收账款”占比却很大,这与公司在市场上的份额前后矛盾。同时,其在变压器技术上的科研能力也极其有限,行业领先地位根本无从谈起。

(二)站在产业链视角检查公司的业务数据,包括生产数据、销售数据、采购数据、进出口数据等,验证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是否一致。

以某上市公司及其孙公司为例,该公司孙公司(A公司)大部分业务在国外B国,财报显示A公司2016年末资产规模超过10亿元,2016年收益超过6亿元。分析A公司收入构成,其一部分卖给境内母公司,一部分在B国当地销售。而根据2016年中国海关信息网1-12月商品统计表,可以查出2016年我国从B国进口A公司同类产品共计人民币7000余万,假设该进口额全部来自A公司;根据该公司2016年年报,2016年境外销售收入为5.61亿元,假设该销售额全部来自A公司在当地的销售收入,两项数据相加,A公司的理论收入应该超过6.2亿元,对该上市公司披露的A公司2016年利润超过6亿元而言,意味着A公司的收入几乎全部是利润,没有成本,非财务数据与财务数据无法自洽。

五、结语

我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资本市场仍不完善,有效识别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及其他非财务信息中有价值成分,可以在市场化进程尚不足的前提之下,保护投资者利益,投资者也可以在甄别有效与虚假信息的过程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好公司。

对于管理层而言,政府应当积极推动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搭建更加公平有效的市场化竞争平台,以保障民企、国企的健康发展;为投资者、债权人提供一个完善的金融制度环境;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使企业管理层愿意主动关心企业的长期绩效,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