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基層文娛剛需」

近日,一筆投資震動了互聯網短視頻行業:短視頻APP“快手”宣佈獲得騰訊領投的3.5億美元融資。在這條消息中,“3.5億美元”自然是一大亮點,但被投資的對象——快手也頗引人注目。

不得不說,快手是個複雜的矛盾體。一方面,它擁有巨大的用戶體量,根據快手官方數據,其日活躍用戶數已經突破5000萬,每天由用戶自行拍攝上傳的短視頻近500萬條。但另一方面,快手多年受困於“土”“low”的負面口碑,去年一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將其描述為一個聚集著“自虐”“低俗段子”“行為怪異者”等視頻內容的APP。雖然這篇文章隨後引起了爭議,但快手與其他短視頻“畫風不同”,卻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打開快手,映入眼簾的是直觀甚至略顯簡陋的界面,短視頻整齊排開,點擊即看,長度一般在幾秒到幾十秒之間,內容基本是用戶的手機自拍,包括唱歌跳舞等個人表演,貓狗萌寵、梳頭扎辮等生活場景,以及大吃特吃的“暴食秀”、搞笑段子等,但其在視頻風格、人員著裝、畫面背景,乃至歌舞審美(喊麥、鬼步舞)上,都與互聯網用戶所追捧的“小資”與“精緻”相去甚遠,帶有很強烈的三線城市及鄉鎮風格。對於經常在網上討論巴黎時裝、北歐家居、民謠和韓國舞蹈的一二線城市網民來說,快手所傳遞出的是一種聞所未聞的審美取向和生活場景,不可避免地被掛上“土”“low”的標籤。

過去兩年,中國電影市場發展突飛猛進,而三四線城市票房收入的飆升,炒熱了“小鎮青年”這一概念,也讓三四線城市的文娛剛需浮現在公眾面前。然而許多人沒有看到的是,受限於影院硬件的電影票房在三四線城市的滲透力依然有限,“小鎮青年”的票房購買力只是其文娛剛需的冰山一角,更多的需求潛藏在更深的“地下”。而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無疑是最具“基層滲透力”的文娛消費終端,短視頻的商機便孕育其中。

在風起雲湧的短視頻擴張運動中,許多APP選擇了與更成熟、更專業的視頻生產者合作,或者引進已經成名的網紅、明星加盟。相較之下,快手是以幾近刻意的態度強調其大眾化、民間性和分享原則。其用戶群體百分之十幾來自一線城市,近80%來自二三線城市——跟中國互聯網網民的地域分佈非常接近,或許正因如此,快手才能夠對所謂“基層用戶”產生如此大的黏度。毫無疑問,快手上的部分低俗違規內容需要整治。但在區域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應該承認並尊重不同層次的文化娛樂消費需求;也更應看到,在廣袤而多樣化的中國大地上,文娛產品的市場升級空間還大有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