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三月下揚州,吃早茶去

煙花三月下揚州,吃早茶去

揚州應該感謝李白。

一句“煙花三月下揚州”,過了一千多年,還是一句動人心魄的廣告語。

於是,我們趕在三月的尾巴上,出發揚州。

1

前一天晚上出發,到揚州的時候,是早上7點多。

揚州至今沒有高鐵,從鄭州過去,或者選擇臥鋪,一夜睡醒即到,也可以選擇周邊的南京、鎮江、無錫等高鐵,轉車也很方便。

失去了交通的優勢,揚州自然不復往日富甲天下的光環。想當年,因為地處京杭大運河和長江交匯處,南北交通要道,揚州萬商雲集,又聚集著大量的鹽商,一千多年的時間裡,都是江南數一數二的繁華去處,所以才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

煙花三月下揚州,吃早茶去

對於揚州來說,除了李白,最好的“文案”作者就是杜牧了。“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單單這些盛世留下的隻言片語,就足夠後人無限回味。

煙花三月下揚州,吃早茶去

尤其是,一千多年的積澱,繁華的蹤跡依然可循。伴隨著一個古城最著名的,往往就是飲食,更何況維揚細點名揚天下。揚州的早茶,也以另一種形式,不經意間傳達著昔日的精細和品位。

2

在揚州,當地人最推崇的,就是“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一句話概括了揚州的安逸。

所謂“皮包水”,就是早上一杯清茶;“晚上水包皮”,就是晚上要去澡堂子裡泡個澡。看看,神仙日子也不過如此啊。

煙花三月下揚州,吃早茶去

在揚州,吃早茶是一種風尚。不管老人還是孩子,都喜歡去茶社喝杯茶。最著名的茶社,就是號稱“三春”的富春、冶春、共和春。

煙花三月下揚州,吃早茶去

我們選擇的,就是三春之首的富春茶社。富春茶社有個很有趣的對聯:“佳餚無肉亦可,雅淡離我難成。”

在這裡,幾樣比較特色的點心,就是蟹黃湯包、三丁包子、大煮乾絲、翡翠燒麥、千層油糕等等。

煙花三月下揚州,吃早茶去

揚州的蟹黃湯包,在明、清時期已經享有盛譽。蒸熟的湯包單獨躺在一個小籠裡,薄如蟬翼的外皮透出粉紅的肉餡,幾近透明,如果提溜起來,湯包就瞬時變成了一個“小燈籠”。

煙花三月下揚州,吃早茶去

熱騰騰的湯包上來後一定不要心急,小心被湯汁燙著嘴,講究的是“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吸湯”,等到熱氣散發一些,再把吸管插進包子中,小口小口地吸取湯汁,再蘸點香醋,濃濃的蟹黃香味兒,就被充分激發出來了。

煙花三月下揚州,吃早茶去

所謂的“三丁”包子,就是用雞丁、肉丁、筍丁製成,包子皮吸了餡心的滷汁,鬆軟鮮美,食不粘牙。尤其是細細的筍丁,甜中有脆,油而不膩。

煙花三月下揚州,吃早茶去

至於“大煮乾絲”,可稱得上是極富魅力了。不僅《舌尖上的中國》推薦過,無數人來揚州,都要一品煮乾絲。其實,所謂“乾絲”就是豆腐皮,切成極細的絲,和著筍絲、火腿絲,加上滋味鮮醇的雞汁,清麗鮮濃,淡然雅緻。

煙花三月下揚州,吃早茶去

清代還專門有人寫了首詞,“揚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絲堆細縷,熟銅菸袋臥長苗,燒酒水晶餚。” 說的就是大煮乾絲啦。據說乾隆到揚州,地方官員曾呈上“九絲湯”。“九絲湯”是乾絲、火腿絲、筍絲外,又加了銀魚絲、木耳絲、口蘑絲、紫菜絲、蛋皮絲、雞絲烹調而成,有時還外加海參絲、蛭乾絲或燕窩絲。(感覺就是大煮乾絲的升級版)

煙花三月下揚州,吃早茶去

煙花三月下揚州,吃早茶去

在淮揚菜中,豆腐製品很多,有人專門考證過,紅樓菜系就是淮揚菜系。《紅樓夢》裡有寫道,寶玉專門給晴雯留了豆腐皮包子,結果被李奶奶拿去給孫子吃了,可把寶玉氣得發了頓脾氣。

3

既然是“早茶”,自然離不開喝茶了。一杯青茗,在這一頓飯中,還得是主角。

富春茶社本來並不是茶館,而是一家“花局”。清代末年,古城揚州“千家養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種田”的遺風依然盛行,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揚州人陳靄亭創設了“富春花局”,栽培四季花卉,創作各式盆景應市。其子陳步雲時期,發展成了茶社。

煙花三月下揚州,吃早茶去

富春茶社首先以茶出名,尤其是““魁龍珠”。它是用浙江的龍井、安徽的魁針,加上富春花園自家種植的珠蘭兌制而成。此茶取龍井之味、魁針之色、珠蘭之香,以揚子江水泡沏,一下把蘇、浙、皖三省的好處放在了一壺裡。此茶清澈芳香,入口柔和,滿滿春天的味道。

煙花三月下揚州,吃早茶去

其時,揚州岸堤邊,已經綠柳點點,小窗外不時有花伸出來。在富春茶社內,有老人和孩子,慢慢品一口細點,不疾不徐,一頓早飯可以吃到9點多。

都說江南菜品分量小,可是這種執念很快在揚州被化解了。每一道菜上來都是大大一盤,連包子也是如北方一般大小。好吧,客官,你們點這麼多,一看就不是本地人。

但此時此刻,我們在綠楊煙外,卻也慢慢享受了一份本地人的悠閒和安逸。

煙花三月下揚州,吃早茶去

文 | 李肖肖 編 | 阿南

這是食記君為您分享的第713期匠心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