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德輿

十年曾一別, 徵路此相逢。

馬首向何處? 夕陽千萬峰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十年曾一別,徵路此相逢

譯 文

十年之前我們曾經分別,在漫漫征途上再次相遇。

驅馬作別又將去向何處?看那夕陽下的萬壑千峰。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十年曾一別,徵路此相逢

注 釋

⑴徵路:遠行的路途;征途;行程。南朝宋鮑照《還都道中》詩之一:“鳴雞戒徵路,暮息落日分。”路,一作“旆”。

⑵“馬首”句:馬頭的方向,即將駆馬而去的方向。馬首:馬頭。《儀禮·士喪禮》:“君至,主人出迎於外,門外見馬首,不哭。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十年曾一別,徵路此相逢

賞 析

這首詩的重點,不是抒寫久別重逢的感觸,而是重逢後又一次匆匆別離的情味。他們在萬山攢聚的嶺上和夕陽斜照的黃昏偶然重逢,又匆匆作別,詩人撇開“相逢”時的一切細節,直接從“逢”跳到“別”,用平淡而富於含蘊的語言輕輕托出雙方欲別未別、將發未發的瞬間情景──“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徵路偶然重逢,又即將驅馬作別。馬首所向,是莽莽的群山萬壑,西斜的夕照正將一抹餘光投向峭立無語的山峰。這是一幅在深山夕照中悄然作別的素描。不施色彩,不加刻畫,沒有對作別雙方表情、語言、動作、心理作任何具體描繪,卻自有一種令人神遠的意境。千峰無語立斜陽,境界靜寂而略帶荒涼,使這場離別帶上了黯然神傷的意味。馬首所向,千峰聳立,萬山攢聚,正暗示著前路漫漫。在夕陽餘照、暮色朦朧中,更給人一種四顧蒼茫之感。這一切,加上久別重逢旋即又別這樣一個特殊的背景,就使得這情景無形中帶有某種象徵意味。它使人聯想到,在人生征途上,離和合,別與逢,總是那樣偶然,又那樣匆匆,一切都難以預期。詩人固然未必要借這場離別來表現人生道路的哲理,但在面對“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的情景時,心中悵然若有所思則是完全可以體味到的。第三句不用通常的敘述語,而是充滿詠歎情調的輕輕一問,第四句則宕開寫景,以景結情,正透露出詩人內心深處的無窮感慨,加強了世路茫茫的情味。可以說,三、四兩句正是詩人眼中所見與心中所感的交會,是一種“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十年曾一別,徵路此相逢

(圖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