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的是端午 念的是兒時味 憶的是外婆親 想的是龍舟熱

記憶中的端午節,是外婆包的粽子、大門口掛的艾葉菖蒲還有爸爸用大蒜子和雄黃裝在玻璃瓶裡泡製的雄黃酒,是早上吃了粽子就去河邊看龍船下水的歡喜。

過的是端午 唸的是兒時味 憶的是外婆親 想的是龍舟熱

在端午的頭一天下午,外婆就會在堂屋裡(相當於現在的客廳和廚房)把糯米用水淘洗乾淨,在洗乾淨的木盆裡把洗淨淘好的糯米拌上鹼水,然後裝在木桶裡,桶的把手上掛著撕成一根一根的棕葉,洗乾淨了的、綠綠的粽葉用簸箕裝著放在桶邊,吃完晚飯,外婆就開始包粽子了,而我總喜歡搬個小木凳,坐在外婆身邊看著外婆包粽子;外婆包的粽子特別好看,身子瘦瘦尾巴尖尖的那叫尖角粽,身子胖胖的那叫牛頭粽。

外婆把糯米用瓷勺子從木桶裡舀出來放在捲成尖筒狀的粽葉裡,還時不時用一隻竹筷子把放進棕葉裡的糯米一戳一戳的,“為什麼要用筷子戳呀外婆”我問,外婆說“這樣粽葉裡的糯米就會更緊實,包出來的粽子才好吃啊”。眼看著木桶裡的糯米一點一點的變少,木桶邊的粽子越來越多。“啊哦,包完了”,我高興的跳了起來,接下來就該煮粽子了。

那時候,一般家裡用的是磚頭砌成的灶臺,燃料是木柴,灶臺上安著一大一小兩口鍋;煮粽子自然是要用大鍋的,只見外婆把大鍋裡盛上水,開始煮粽子,這時候我也困了,外婆催我:“快去睡覺,快去睡覺”。我便乖乖的上床睡覺了。等到早上外婆叫我起床時,一小捆一小捆還冒著熱氣香噴噴的粽子就放在餐桌上了。

吃粽子咯,我最喜歡吃尖角粽,一口,咬掉尖尖角,嗯,又糯又香,再咬一口,再咬一口,一個粽子就下肚了,一口氣吃掉三個粽子,爸爸就拉著我們兩姊妹去河邊看龍船去了。

過的是端午 唸的是兒時味 憶的是外婆親 想的是龍舟熱

五月初五小端午,是家鄉龍船下水的日子,各色龍船按船手穿著衣服的顏色分為紅船、黃船、白船、黑船、菜花船(穿雜色衣服的龍船);那天,沅水河邊最最熱鬧最好看龍船的地方是中南門碼頭附近。那時候,中南門是南北兩岸人們來往過渡的地方,大輪船停靠的岸邊連著一條長長的水泥路,再往上就是長長的、與水泥路面一樣寬的臺階,臨近大街的臺階上有一道像房屋一樣塗著彩色塗料的門梁,門梁中間是個上圓下方的大門洞,左右兩邊各有一個小門洞,大門洞的門頭上寫著“中南門”三個字,還畫著彩色圖案,那門挺美、挺有氣勢的,可惜後來拆掉了。

那時的文化生活遠沒有現在這樣豐富,看龍船是一家老小端午節期間最重要的活動,那時候我們還小,看龍船的人多,尤其是位置好的地方根本擠不進去,我和妹妹踮著腳也看不見,爸爸就輪換著把我們兩姊妹扛在肩上,哇,河面上真熱鬧啊,只見鑼鼓喧天,紅旗飛舞,你看,站立船尾的艄公像將軍一樣穩穩的把著舵,那些划龍舟的人好有力氣,他們隨著咚咚鏘鏘的鑼鼓聲和站立在船中間手上揮舞著兩面小旗幟的指揮著,整齊劃一地將小小的船槳插入水中低頭用力拼命地划船,嘴裡還“嗨,嗨”的為自己加油,兩頭尖尖長長的龍船便如魚兒般在水面上滑動,煞是壯觀。岸邊的人們為自己喜歡的紅船或白船、亦或是菜花船或者黃船吶喊助威;看到自己喜歡的隊伍贏了,便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竹竿點燃大串鞭炮慶賀,若是自己喜歡的船隻輸了,那人便拉著全家人退出人群,生氣的說道:“回家回家,熱死了,不看了不看了”。

記得那時候看龍船,只要聽到岸邊的人叢裡傳來:“冰棒、冰棒、白糖綠豆冰棒”的叫賣聲,我們的眼睛就從河面上移開了,只要在人群中看到賣冰棒的人,就眼巴巴的看看爸爸,希望能吃上一根綠豆或是白糖冰棒,爸爸如果那天心情好,讀懂了我的心思,給我們姊妹一人買上一隻冰棒,那種滿足感啊,也許跟做神仙差不多吧?吃著冰棒,我們姊妹也就無心再看劃龍船了,爸爸拗不過我們,只好邊走邊回頭看河邊,領著我們回家了。

後來,沅陵有了龍舟大看臺,承辦了多次國際龍舟比賽,家鄉的龍舟賽可是名揚四海咯;可惜我好多年沒去家鄉看龍船比賽了。

今年,我仍然在大門口掛上了艾葉菖蒲,泡了雄黃酒,不為別的,只因為打小我們家是就是這樣做的,我不能忘卻;只因為我覺得,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和過節習俗應該代代相傳。

只可惜,我不會包粽子,只好在市場上買了一些粽子解饞;可是外婆,我還是覺得你包的粽子好看又好吃,明年我也要學著包粽子,外婆你會教我是吧?

外婆,我常常會夢見你,你的夢裡可曾有過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