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入门100讲第2讲 经济学的可证伪性

一切科学定律都是一种理性的冒险,

它们随时都有被推翻的危险,

但是那是一种人类的进步,

因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卡尔·波普尔

2018年6月5日GBI指数:10308.30

著名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著作《猜想与反驳》中称,所有科学命题都要有可证伪性,不可证伪的理论不能成为科学理论。

波普尔认为判断一个理论是否科学的标准是,可证伪性(Falsifiability),于是科学和非科学的划分在波普尔这里得到了明确界定。

按照波普尔的定义,他把数学和逻辑学划分为非科学,原因在于这些都不需要经验去检验。

比如,男人是人,1+1=2,这些不需要证伪,也无法用实验检验,用休谟的话来说,这些都是必然真理。

不管怎么分类,科学与非科学的本质不在于正确与否,而是在于是否可以证伪,即是否可能被事实推翻。

这里的科学,和我们平时讲话中的科学含义不同。

比如,你赞同一个人说的话有道理,可能会说“你讲的很科学”,从这句话延伸开,人们其实是默认“科学=正确”,这作为日常交流倒没什么大碍。

如果在严谨的分析研究中,还是把科学当做正确来看,那就是大错特错了,因为二者根本就没有必然的联系。

科学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同理,非科学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

科学又正确的,这个很常见,大到日心说,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经济学中的需求定理,小到一个命题,比如在标准气压下,水达到0度便会结冰等都属于此类。

科学又错误的,经常指已经被证伪的理论,比如地心说,地球空心说,我国网络流行语“打鸡血”的“鸡血疗法”等。

非科学又正确的,按照波普尔狭义科学的定义,数学和逻辑都是非科学又正确的。

非科学又错误的,比如《圣经》里说,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变的,世上有鬼有神等这些宗教和有神论说法,无法用实验验证而又明显错误。

经济学入门100讲第2讲 经济学的可证伪性

通过上面的对比,再回到科学的定义,科学是指一种人类的智力活动,它从一个或者若干假设、公理出发,按照严密的逻辑推导,推出一整套由理论及其推论组成的体系。

假设或者公理,是人们为了解释事物现象的本质或者预测未来,通过不断观察实验总结而来。

它们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必须用一定的检验方法去检验它的真实性。

比如化学反应2H 2 +O 2 —2H 2 O,在正常实验条件下重复,H2和O2点燃一定会产生H2O,不管是一遍还是一万遍,实验结果都一样,有足够多的样本来支持这个理论,可以认为在人类目前的条件下,这个化学反应规律是正确的。

经济学就是基于一个假设和一个公理,用逻辑推导构建成一个整套理论及其推论的体系。

用这套理论,可以解释所有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经济和社会现象。

比如需求定理,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供过与求时价格下跌,在现实生活中,从来没有出现过推翻这个理论的情况出现,可以暂时认为它是正确的,未来是否还是正确,除非有反面的例子出现才可以。

这些假设和理论,以及他们的推论,是构成整个经济学大厦的基石,我们不能质疑,也无需质疑,就像经典力学的万有引力一样,我们只需要用事实去验证它即可,同时在验证中也被我们所用,比如用经典力学发明了飞机,用经济学理论指导我们正确的投资。

随着时间和验证样本的增加,我们对理论的认知也在进一步加深。

所以波普尔说,一切科学定律都是一种理性的冒险,它们随时都有被推翻的危险,但是那是一种人类的进步,因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