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這麼多人迷戀武俠大師金庸?

為什麼這麼多人迷戀武俠大師金庸?

01。楔子

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什麼是江湖呢?最早見於《莊子·大宗師》:“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這是道家哲學,江湖的書面用語就是社會。一般指遠離朝廷與統治階級的民間,在文學作品中,尤其在武俠小說裡,江湖則是俠客們與草莽英雄們的活動範圍;甚至有時是黑社會的代稱。

什麼是江湖?人即是江湖。什麼是江湖?恩怨即是江湖。

江湖是美麗的,在深夜的街頭獨自揮舞著刻著自己名字的劍,像風一樣瀟灑;江湖是無奈的,看著自己的師友至愛喋血黃沙,為報仇也只能十年面壁。

這就是江湖。

在古龍武俠小說中借燕十三之口說出了那句驚世之言: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只要有人,就會有恩怨。

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江湖傳說。金庸的小說,不僅風靡港澳臺、東南亞、歐美,在國內更是無數人為之廢寢忘食,很多人以讀過金庸小說為榮。

上至達官顯貴,大學教授,下至販夫走卒,鄉野村夫,都是金庸的讀者,在中國沒有哪一位作家有如此的群眾基礎和影響力。金庸的小說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堪稱是當今擁有讀者最多的一位小說家。

讀過金庸小說的人,大概都聽過那句特別的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是後來金庸為他的14部小說撰寫的對聯,方便讀者記憶。

有人說:活著的時候,讀者就以億來計算的作家,古今中外僅此一人,就是金庸。

為什麼這麼多人迷戀武俠大師金庸?

02。刺頭少年

金庸,原名查良鏞,書香世家,1924年出生於浙江海寧。排行老二,有兄妹七人,武俠小說泰山北斗。

查家為當地百年望族,以康熙年間最為鼎盛,曾有“一門十進士,叔侄五翰林”。康熙皇帝還親自過匾“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其聲譽,可見一斑。

1936年,金庸小學畢業,入嘉興中學。次年,日寇入侵,母親病故,金庸成了筆下的“流浪兒”。年底在校長張印通的帶領下,來到浙西南的麗水,成立了浙江省立聯合高中初中部就讀。

這裡的生活異常艱苦,學生們一邊學習,一邊軍訓。初三那年,金庸聯名兩個同學一起出版了人生中第一本書《給投考初中者》,主要用於指導打算升初中的學生如何考試得高分。金庸名滿校園,成了校草級的風雲人物。

在動盪年代,金庸憑藉天賦及努力,各科成績優異,英文更是出色,經常出入圖書館。從小學到中學,每年都是班上的第一名。

金庸的文學天賦,尤其得到了校長張印通的賞識。他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家,常常把金庸叫到自己辦公室,一起探討文學。燈光搖曳,兩人促膝長談。文學,拉近了兩人距離,遂成了一對忘年交。

金庸性格散漫,有些桀驁不馴。1941年,金庸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阿麗絲漫遊記》,文章諷刺學校訓導處主任沈乃昌在教學、管理上的無能和愚拙。沈暴跳如雷,要求學校開除金庸。

校長張印通得知消息後,不禁心急如焚,焦慮萬分。他為金庸的才華惋惜,不願失去這個未來的文學大師。因此把開除改成退學,後來又寫了一封推薦信,讓金庸去同學擔任校長的衢州中學就讀。

金庸百感交集,熱淚盈眶,張校長的為人對金庸成長影響很大,以後兩人一直有書信往來。

在衢州中學圖書館裡,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尤其喜愛閱讀古典文學名著,這為他以後創作武俠小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戰爭對金庸的直接影響就是,他對戰爭有了大量感性、具體的體驗和認識。浙贛會戰激烈,學校不得不聽課疏散學生,他們這一屆就提前一年畢業。

為什麼這麼多人迷戀武俠大師金庸?

03。涉世之初

金庸決定去大後方的重慶求學,途中經過湘西,盤纏用盡,在一個同學家借住了半年。還是一邊複習,一邊在農場幹活。

第二年,他同時考上了西南聯大,中央大學和四川大學外文系,由於中央大學不收學費,金庸決定念中大。

不久,他又惹出一樁麻煩。校內國民黨學生“特務”橫行霸道,毆打學生,學校包庇縱容。金庸抱打不平,對校方加以指責。結果極為相似,他又一次被勒令退學。

由於堂兄查良鑑是東吳大學法學院教授,在其幫助下,1947年金庸順利轉入該校法學院攻讀國際法專業,並於次年畢業。

日後來看,正是金庸少時一次次挑戰師長,反抗壓力的不凡之行,已經具備了打抱不平、反抗強權的“俠客”行徑。

幾十年後,金庸到臺灣訪問。臺灣政大校長便說:

“查先生,以前我們把你開除了,很對不起,現在言歸於好,好不好?”

金庸說:“我當時應該開除的,我把校長比作希特勒。”

校長說:“我們言歸於好,送你一個文學博士,你接不接受?”他就拿到了這個博士。這是後話。

為什麼這麼多人迷戀武俠大師金庸?

04。香江才子

在這裡,與梁羽生結識,兩人成為同事,在一張桌子辦公,兩人的友誼和成就由此開始。

這期間,金庸以林歡為筆名為長城電影公司寫劇本,有《絕代佳人》、《蘭花花》等。同時,還與導演合作過兩部電影,有《有女懷春》和《王老虎搶親》。

除了寫社論之外,金庸以姚馥蘭為筆名撰寫電影評論,姚馥蘭的意思是英文your friend你的朋友。他寫的影評讀來是一種享受,文筆委婉,見解清醒,是一時之選,可惜後來沒有結集出版。

金庸參加電影工作時間不長,其成就無法和武俠小說相比。因此,今天已經很少有人知道他曾參加過電影工作,做導演了。

1955年,對金庸來說,是人生中關鍵的一年。金庸與梁羽生、百劍堂主開設《三劍樓隨筆》,成為專欄作家。因梁羽生手頭無暇分身,金庸被總編羅孚安排寫武俠小說。

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由此誕生,每天在副刊上連載。這也是他第一次以“金庸”為筆名創作,金庸其實就是查良鏞的最後一個字拆開來的。

小說才發表到一半,各路讀者已經驚為天人。接下來的《碧血劍》、《雪山飛狐》更是名聲大噪。

《射鵰英雄傳》一出世,更是驚天動地,金庸由此奠定了武俠小說大宗師的地位。

為什麼這麼多人迷戀武俠大師金庸?

05。報業鉅子

1959年,金庸和同學沈寶新一起創辦了《明報》,金庸出資8萬,沈2萬。金庸負責內容,沈寶新負責營業。創業初期,銷路不好,第一年虧空嚴重。

金庸更是抱病撰寫《神鵰俠侶》,成了第一部發表在《明報》上的武俠小說。

《明報》的老員工都記得他當年辛勞的身影,一方面經常要通宵寫稿,另一方面又為經濟問題苦惱不已。

有傳說,一段時間他要靠典當來維持《明報》。 據《明報》老職員回憶:“查先生那時候真的很慘,下午工作倦了,叫一杯咖啡,也是跟查太太兩人喝。”

過了三四年後,情況才逐漸好轉。金庸的好友倪匡曾說:“《明報》不倒閉,全靠金庸的武俠小說。”後來的金庸武俠小說全部在《明報》上連載,很多人為了看武俠小說,開始關注《明報》。

1960年代的大陸政治變局,為金庸的出人頭地提供了機會。打響第一炮的就是“難民潮”事件的報道,由於事件敏感,《大公報》和《文匯報》都不敢報道,《明報》卻莽莽撞撞,大聲疾呼,一下子提升了報紙銷量。

“文革”期間,《明報》開闢“北望神州”欄目,他對“文革”的抨擊是尖銳的,堅信“文革”是錯誤的。由此《明報》成為報道中國消息的權威,金庸也成為知識分子的偶像。

“五月人潮”報道、與左派的論戰、促進祖國統一、香港立法。均成為《明報》的轉折性事件。對政治的獨到理解,雖為金庸招致了火燒報館及暗殺之禍。但是,也為金庸積累了足夠的政治話語權。

金庸之後又創辦《明報月刊》、《明報週刊》、《明報晚報》和明報出版社等。並於1991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金庸也成為最賺錢的報業鉅子。

《明報》現已成為香港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之一,有人把它比喻為香港的《泰晤士報》,金庸希望把《明報》辦成全世界最好的中文報紙。在知識分子的心目中,它是第一大報。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非同凡響,據說連美國國務院,都要經常翻越這份報紙。

1993年,金庸辭去明報企業董事局主席。

香港的文化人,多少都跟《明報》有過關係。所以,金庸在香港的文化和出版界,隱然有“幫主”之地位。

港臺很多專欄作家,都是在《明報》上出的名,小說家張小嫻、亦舒,散文家張君默、林燕妮等。

為什麼這麼多人迷戀武俠大師金庸?

06。兼濟天下

明報的成功,使金庸的地位和知名度蜚聲海內外。金庸的社論極為精彩,堅持民主、自由的思想原則,也備受大陸、臺灣、香港的政界人士的青睞和重視。

正因為如此,金庸先後成為鄧公及臺灣蔣經國先生的座上賓,亦是香港立法委員會的委員,由此開始他的從政生涯。

文革結束後,內地變化日新月異,激起了他返回內地看一看的強烈慾望。鄧小平的出山給金庸帶來了更大的興奮。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一直很欽佩他(鄧公)的風中骨,這樣剛強不屈的性格,就像我武俠小說描寫的英雄人物。

1981年7月18日上午,鄧公在人民大會堂會見金庸。鄧公穿著短袖襯衫,金庸則是一身西裝革履。

兩人一見面,鄧公就說:歡迎査先生回來看看,你的小說我讀過,我們已經是老朋友了。金庸則回應:我一直對您很仰慕,今天能夠見到您,感動榮幸。鄧公繼續說:對査先生,我也是知名已久了,我這是第三次重出江湖啊,你書中的主角大多是歷經磨難才終成大事,這是人生的規律……

這次會見,金庸對祖國統一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鄧公也透露了對香港問題的看法。

1985年,金庸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兼職港方負責人和經濟體制起草小組成員,政治體制小組負責人。

金庸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高度評價了“一國兩制”是“一言可為天下法”。

金庸與香港著名實業家査濟民提出了“政制協調方案”,又稱“雙查方案”。他們兩人為後來的《香港基本法》廓清了基本的走向。

其中,有個小插曲,英國在撤出香港之前想“攪局”,為此他們蓄謀已久、精心策劃了很久,試圖以“政改”把香港搞亂。金庸馬上筆戰末代港彭定康,最後英方敗下陣來,“光榮撤退”。

金庸還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他為香港的順利迴歸,為“一國兩制”的和平實現,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力量。

為什麼這麼多人迷戀武俠大師金庸?

07。三段婚姻

有人曾問金庸:

你筆下那麼多大俠,你最喜歡誰?

金庸的答案讓所有人大吃一驚,是韋小寶,至於原因,他義正言辭地說了一堆。

金庸的婚姻生活不是很圓滿,一生有三次婚姻一個暗戀。

幾年前在央視《對話》中說:

我對自己的愛情生活不是很圓滿的,我認為最理想的愛情最好一見鍾情,從一而終與白頭偕老。

他曾經對不起別人,別人也曾對不起他,總之自己的婚姻留下了不完美的結局。

為什麼這麼多人迷戀武俠大師金庸?

金庸和第一任妻子杜冶芬

金庸的第一任妻子叫杜冶芬,兩人的愛情萌芽於1947年的杭州。

那時金庸在杭州《東南日報》工作,因主編幽默副刊與杜的弟弟杜冶秋認識,在登門拜訪杜家時邂逅了時年十七歲的杜家小姐杜冶芬,雙雙墜入愛河,1948年在上海舉辦婚禮。

他是這麼描述自己的第一任妻子的:

杜冶芬背叛了他。媳婦太漂亮,要求也會更多,未必是件好事。不是富二代,誰沒有年輕而囊中羞澀的時候呢?

可是他一邊說著“媳婦太漂亮,未必是好事”的時候,一邊勾搭著別人的漂亮媳婦!

為什麼這麼多人迷戀武俠大師金庸?

金庸和第二任妻子朱枚

1953年,他和第二任妻子朱玫走進婚姻,這一年她21歲,是位事業型知識女性。他們一起經歷並見證了《明報》的發展,但隨著事業的壯大,他們的婚姻有了摩擦:

金庸個性是外柔內剛,不會輕易改變,而朱枚也是一個要強的女人,兩人經常以硬碰硬,針尖對麥芒,對感情有很大傷害。

後來金庸在餐廳邂逅了一個女服務生,一見鍾情。被朱枚發現,婚姻結束。離婚後立法三章,財產補償,金庸以後不能和然後女人再生孩子。

為什麼這麼多人迷戀武俠大師金庸?

金庸和第三任妻子林樂怡

金庸現任妻子林樂怡,也就是當年餐廳的女服務生,是金庸的“小龍女”。“容貌清麗脫俗”,她認識金庸時才十六歲,比金庸小29歲。

當時,金庸年僅19歲的大兒子查傳俠因與女友吵架,一時想不開,竟在美國自殺身亡。失魂落魄的金庸一個人喝悶酒,這引起了作為侍應生的林樂怡的注意。仔細一看,對方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金庸。

於是對金庸說:

“金庸先生,我很喜歡您的武俠小說,特別是《神鵰俠侶》,我已經看了好幾遍了。酒多傷身,我們等著您出新作品呢。”

失意的時候聽到這種溫暖的話,金庸深受感動,兩人就聊了起來,四目相對,很是投緣。後來金庸生了一場病,作為朋友的林樂每天怡悉心照顧,兩人感情迅速升溫。

痊癒了,林要離開,金庸情不自禁地拉著她的手,悲悽地問道:“你是不是嫌我老了?”林樂怡的臉紅了,慌忙說:“不,我是怕……我再考慮一下吧。”兩天後,林樂怡告訴金庸,她決定一輩子和他生活在一起。

婚後,金庸送小嬌妻去澳洲留學,至今仍伴隨著林菇涼到處旅遊和講學。

被問及如何經營忘年之交的婚姻,金庸這樣說:

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平時她什麼都很遷就我,到她發脾氣時,我便忍住不回嘴。跟她的關係不算特別成功,又不算很失敗,和普通夫妻一樣!

為什麼這麼多人迷戀武俠大師金庸?

夏夢

08。情迷夏夢

金庸的感情,我們最為津津樂道是就是他對夏夢的迷戀。

初遇夏夢,金庸將近三十,光彩照人的夏夢讓金庸心動不已。他說:

“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像夏夢才名不虛傳。”

金庸為了追求她,拿出了唐伯虎追秋香的拼勁。為了接近女神,特意跑到夏夢所在的長城電影公司做編劇,併為夏夢度身定做寫了好幾部劇本。

為什麼這麼多人迷戀武俠大師金庸?

金庸不善言辭,在感情上屬於木訥型,心裡乾著急,卻又有苦說不出,你們懂的。唯一一次真情告白,也被夏夢拒絕了。

因為那時夏夢已經名花有主了,男朋友是洋行的林葆誠,金庸只能黯然神傷。

不久,他就離開了長城公司,懷著失戀的痛苦完成了武俠不朽名著《神鵰俠侶》。細心的讀者發現,“小龍女”的一顰一笑,跟夏夢何其相似。

於是,夏夢成了金庸心中揮之不去的念想。作為金庸的夢中情人,很多金庸武俠裡面的人物都是夏夢的化身。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後來金庸在《笑傲江湖》裡說了這段話最能說明他此時的心情:

相遇不能相知是痛,相知而不能相愛也是痛;我知道,可能有一天你會忘了我,你會海闊天空、雲淡風輕;但是我做不到,我只會萬箭穿心。

為什麼這麼多人迷戀武俠大師金庸?

09。故戚親朋

浙江海寧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查家就不用說了,還有寫了《人間詞話》的近代大學者王國維,著名詩人徐志摩,軍事家蔣百里等。

其中徐志摩還是金庸的表兄,金庸的母親徐祿是徐志摩父親的堂妹。兩人相差二十幾歲,但是好像金庸對錶哥不太友好。

穆旦,原名查良錚,浙江海寧人,著名詩人,翻譯家。穆旦是金庸的祖兄,兩人都是良字輩,典型的中國式兄弟。

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給了瓊瑤阿姨的三舅袁行雲。瓊瑤的母親叫袁行恕,說起來金庸還是瓊瑤的表舅舅。

蔣百里,軍事家,是金庸的姑父,其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同族姑母。

蔣英是我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的妻子,她是金庸的表姐,也就是蔣百里的女兒。

金庸堂兄弟查良鑑曾任中華民國法務部部長、中華民國最高法院院長。

其弟查良釗,國立河南大學校長、臺灣學術界風雲人物、臺灣當局“司法部長”。

感覺金庸是不是太有名了,在哪裡都會遇到名人親戚。

為什麼這麼多人迷戀武俠大師金庸?

10。武俠宗師

大家都知道,金庸的成功與他的家學積累、人生經歷以及勤奮分不開。

但是金庸勤奮到什麼程度呢?

從1955年春天寫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到1972年秋天最後一部《鹿鼎記》,17年間整整創造了15部長篇小說。

除了《天龍八部》中間去歐洲旅行的一個多月讓倪匡代筆,加上偶爾生病及突發事件的暫時斷更,這十七年來,金庸累計停筆不寫小說的時間,恐怕不會超過半年。

據說, 金庸上午撰寫社論及事務,下午寫武俠小說,晚上社交。如果沒有堅韌的毅力,日復一日地堅持,是不可想象的。

金庸是一個異常自律的人,一個成功的人,必然是一個自律的人。因自律,而優秀。

金庸還是一個喜歡閱讀的人,只要有時間就拿起書本來讀。但讀書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不可能立竿見影,因此養成一個讀書的習慣尤為重要。

2005年金庸赴劍橋大學攻讀歷史性碩士、博士,第二年完成碩士論文《初唐皇位繼承製度》。2009至2013年,在北大攻讀中國古代文學博士學位。

查理芒格有一句名言:

如果不終身學習,你們將不會取得很高的成就。光靠已有的知識,你們在生活中走不了多遠。

在武俠領域,金庸與梁羽生、古龍並稱為在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而且是現代武俠小說的集大成者。在評價武俠創作地位時,梁羽生曾說:“開風氣也,梁羽生,發揚光大者,金庸。”

金庸還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其餘三位分別是寫科幻的倪匡、寫流行曲的黃霑和寫美食的蔡瀾。四人各有所長,且都是飽讀詩書之輩。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最後送上當代黃敬遠的詞《劍江湖》:

劍起江湖嘯恩怨,月如霜。

西風落葉花飛謝,酒自濃烈向天灑。

俠骨峙魔心,殺氣撥塵亂。

九萬雲集城壓迫,揮叱吒。

巔峰對決長空裂,愛恨情仇一瞬間。

鐵馬嘶魂魄,赤血祭黃沙!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朋友們,說說你們心之目最喜歡金庸哪一部小說?在下面留言。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