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酒的歐陽修,心中藏有一份深情

嗜酒的歐陽修,心中藏有一份深情

文/麥大人

01

北宋一朝,歷代君王都採取崇文抑武的國策。其直接影響是大宋文化空前繁榮,宋詞成為繼唐詩之後文學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當然,不重視武力的後果也很嚴重。大宋軍隊廢弛,社會積貧積弱,一直處於強敵的環視之下,經常被一些不安分的鄰居西夏、契丹、金國等欺負。

到了宋仁宗慶曆年間,這時社會矛盾已經非常尖銳,朝中重臣范仲淹發起了改革,裁減臃腫的官僚機構,提高行政辦事效率,這就是歷史上的“慶曆新政”。

但自古以來,改革這件事風險極大,因為它會危及既得利益者,而人都有損失憎惡的天性,自然不希望白白為他人做嫁衣。

比如清末的“戊戌變法”,代價何其慘烈,百日維新被反對派殘酷鎮壓,六君子橫屍街頭。

故有勇氣站出來改革的人,值得所有人膜拜。

嗜酒的歐陽修,心中藏有一份深情

范仲淹的這次革新運動,也有不少小夥伴在旁邊吆喝助威,其中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同學,他積極推行新法,成為范仲淹的得力助手。

在以呂夷簡為代表的守舊勢力反撲下,同歷史上的N次改革一樣,慶曆新政還處於襁褓之中,就被無情地扼殺了。

革新派一干人等全部被貶出京城,歐陽同學而已不例外,他被降職為滁州太守。這時,8歲的女兒不幸夭折,中年喪女,人生之大不幸也。

歐陽修悲痛欲絕,我們不知道他是怎樣度過這段晦暗時光的。

不久,他就化悲痛為力量,恢復一貫作風,他有自己的為官理念——“不擾民”。簡化辦事程序,精簡辦公人員,總之一個字“簡”。

滁州在他的治理下,變得井井有條,老百姓安居樂業,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歐陽大人在公務之餘,常到滁州城外的琅琊山賞玩。在這裡他結識了山上的主持智仙和尚,兩人結為知音,經常一起彈琴對弈。

嗜酒的歐陽修,心中藏有一份深情

為了便於歐陽修遊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請歐陽大人命名並作記,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記》。

為政風流樂歲豐,每將公事了亭中。

從此,歐陽太守經常在這裡辦公,閒暇之餘就跟朋友一起喝酒、吟詩、填詞、爬山。喝多了玩累了就在山上呼呼大睡,以天為被,以地為床,好不逍遙快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這就是他的真實寫照。

歷史上失意之人恆河沙數,活得如歐陽修這般痛快、灑脫、飄逸、從容的沒有幾個。

02

公元1007年,歐陽修出生在四川綿陽,父親歐陽觀擔任這裡的一個小吏。老先生已56歲,老來得子,因此對兒子寄予很高期望。

小修三歲時,老爸就因病去世。為了生活,母親不得不帶著他去投奔湖北隨州的叔叔,但叔叔家境也很清貧。

好在母親是一位受過教育的大家閨秀,她有毅力、有見識,從小就教小修做人的道理,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隨波逐流。

眼看到了上學年齡,因為家裡窮,買不起紙筆,於是老媽只能用蘆葦杆在沙地上教小修練字,這就是後人傳為佳話的"畫荻教子"。小修同學自幼聰慧,很喜歡讀書,常常過目成誦。

嗜酒的歐陽修,心中藏有一份深情

畫荻教子

十歲那年,他到附近一個李姓人家去借書,無意中發現一本六卷本《韓昌黎文集》。帶回家裡打開一看,大開眼界,便日以繼夜地讀。

宋初流行辭藻華麗、空洞無物的駢體文,而韓愈的文章清新脫俗,他越來越喜歡這種文風,不禁感嘆,世上竟有這麼好的文章,以後我的文章能像這樣就心滿意足了。

長大後,小修到首都汴京參加科舉考試。他運氣出奇的好,連中三元——監元、解元和省元,都得第一名。

他覺得,自己在殿試中肯定也能奪魁,就提前特意做了一身新衣裳。不料被一個叫王拱辰(李清照外公)的同學穿了,還得意的說:“我穿狀元袍子啦!”沒想到,殿試那天,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狀元。

感覺好神奇的一件事,但真實原因是,小修同學的主考官晏殊老師認為,年輕人太順利易鋒芒畢露,要“挫其銳氣”,結果給了他第十四名,位列二甲進士及第。

這已經是萬里挑一的好成績,多少讀書人一輩子夢寐以求也未必如願。

當他23時,已是文學界名噪一時的人物了。母親為他的才學而感到高興,叔叔也說家族振興的希望就落到小修身上了。

少年成名,預示著大好的前程在等著小修同學。

03

古人有四大喜事,其中兩個是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其中一考官胥偃很欣賞小修的才華,就這樣他娶了胥家女兒。

之後,朝廷給他安排工作,地點是繁華大都會洛陽,他與梅堯臣、尹洙結為至交,互相切磋詩文。

在那裡遇到了他一生的伯樂錢惟演,這是一位極其開明的上司,他非常看好歐陽修這樣的青年才俊,幾乎把他們給“貢”起來了。

他們真的是遊山玩水去了,上司不但幫他們擋了工作瑣事,還公然支持他們寄情山水。給他們提供好的廚子燒飯做菜,派氣質出眾的歌女給他們唱歌助興。

嗜酒的歐陽修,心中藏有一份深情

用他的話說就是:

府裡沒什麼事,你們不用急著回來,好好地在嵩山賞雪吧。

我敢說,天底下怎麼會有如此好的老闆,世人無不眼紅歐陽修的好福氣。

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位好老闆錢惟演,他的這一舉動“富養”了幾個小文人,卻讓歐陽修等人有了充分的時間去琢磨古文創作,為宋代的文化繁榮,立下不朽之功。

這段時間,是歐陽修一生中最快活的時光,他的詩文裡也留下了很多有關洛陽的美好回憶。然而世間好花不常開,美景不常在。隨著錢惟演政治失勢,被調離洛陽,他們的好日子也過到頭了。

歐陽修親自送別,心生感慨,欲語淚先流,填詞一首《浪淘沙》: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人生聚散本就無常,去時終須去,半點留不得。未來會怎樣,恐怕誰都無從知曉。

嗜酒的歐陽修,心中藏有一份深情

就在這時,他收到家書,夫人胥氏因難產而死,年僅17歲。

一個如花似玉的妙齡嬌妻,兩人還沒來得及好好相處,就已陰陽兩隔,歐陽修傷心欲絕。

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如今,上司調離,妻子死去,朋友別離,自己也將離開洛陽回京上任。一時間情不自已,名垂千古的《玉樓春》悲憤而出:

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這是一首真情流露的悲情離歌,讀起來讓人肝腸寸斷,嗚咽不止。大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對這首詞作了很高評價。

04

1036年,歐陽修為范仲淹辯護,上書《與高司諫書》,直言痛責諫官高若訥在政治上見風使舵,不幸被貶為夷陵縣令。他為了答謝朋友書信,賦了一首七律《戲答元珍》: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人生總是充滿著際遇,老天偶爾也會給你開個小玩笑。

當年宰相薛奎原本看好歐陽修,想把女兒嫁給他,不料被老臣胥偃搶先一步,歐陽修就成了胥偃的女婿。但胥氏命薄,不久病故,薛奎得知消息,不敢怠慢,立忙就把四女兒嫁給了歐陽修。

話說這個薛奎有五個出水芙蓉般的女兒,他的三女婿不是別人,正是那個調皮的狀元王拱辰。但沒過多久,三女兒也不幸病故,王拱辰又娶了薛家五妹,繼續做歐陽修的連襟。

調皮的歐陽大人寫詩調侃他說:“舊女婿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嗜酒的歐陽修,心中藏有一份深情

之後,慶曆新政流產,歐陽修離開政治漩渦中心。他被貶到滁州,作為一名父母官,他的政績頗為顯著,最重要的是老百姓非常擁戴他。

離任之際,他擔心送別的百姓傷心過度,做了一首《別滁》寬慰大家。不管身居廟堂,還是遊歷山野,他覺得到哪裡都是做官,但唯一不變的追求那就是對酒的熾愛。

花光濃爛柳輕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離聲。

之後他又調任揚州、潁州等地,在這些地方,他似乎又找到了在洛陽的感覺。日子過得逍遙自在,美食美酒美人,一樣都少不了。

人生若朝露,行樂需及時。

痛苦本就是人生的常態,所以我們需要有一顆豁達樂觀的心態,學會追求及時的快樂,與生活和解,與自己和解。

05

外放遊歷五年後,歐陽修回調京城,擔任翰林院編修等職。晚年的他,雖然官職越做越大,但他的夢想卻在文學方面。

他對駢體文有多厭惡,對“新古文”就有多喜歡。

唐代的韓愈是寂寞的,之後兩百年無人繼承他的衣缽。直到歐陽修的出現,他才有了知音和傳人。

嗜酒的歐陽修,心中藏有一份深情

韓愈

歐陽修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人物,上面繼承了韓愈和柳宗元,下面影響了三蘇、曾鞏和王安石,是北宋名副其實的文壇領袖。


他的散文內容充實,形式多樣。政論文觀點鮮明,義正言辭,如《朋黨論》、《與高司諫書》等。記敘文言之有物,栩栩如生,如《豐樂亭記》、《醉翁亭記》。

在他的筆下,散文的實用性質和美學功能得到完美統一,敘事、議論和抒情有機結合。

他的名作《秋聲賦》,開創了文賦的先河。

他還把一些逸聞趣事都記錄下來,整理成一本筆記《歸田錄》,對後世的筆記小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他最被世人低估的,就是書法上的造詣,並深得顏真卿的精髓。朱熹評價道:“歐陽公作字如其為人,外若優遊,中實剛勁”。

嗜酒的歐陽修,心中藏有一份深情

歐陽修書法

他還是有名的歷史大咖,被宋仁宗欽點為修定《新唐書》,並獨自撰寫了《新五代史》。他撰寫了今存最早的金石學著作《集古錄》,後來的趙明誠李清照夫婦只能是他的繼承者。他還寫了專門介紹牡丹的《洛陽牡丹記》。

他經常調侃自己的學識文章: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馬上、枕上、廁上。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好好構思啊。

嗜酒的歐陽修,心中藏有一份深情

可見,他是一個惜時如金的人,任何時候都不放鬆對自己學識的精進。

歐陽修以貧寒學子出身,數十年後卻成長為這個帝國最有名望的文化人,堪稱全才。

他一生經歷多少人生坎坷,就有多大成就。

人生起起落落,最後卻活得瀟灑自在,他已經看透了人世,昇華了苦難。

06

美國總統肯尼迪就職演說時說了一句名言:

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些什麼,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些什麼。

歐陽修一生最得意的事情,莫過於擔任了禮部考試的主考官,這次誕生了史上強榜單,錄取了蘇軾、蘇轍、曾鞏、張載等人。

此外蘇老泉也得到他的賞識,大變法家王安石受到他的提攜,包拯、韓琦、司馬光等人得到他的舉薦。

而他和蘇軾之間惺惺相惜的故事,更是傳為文學美談。

嗜酒的歐陽修,心中藏有一份深情

在那次考試中,歐陽大人看到一篇灑脫豪邁的答卷,兩眼放光。那時考卷都是密封的,他覺得文風與自己的得意門生曾鞏相似,但考慮到是“自己人”,不好取第一,就把這份卷子取成第二。

後來,他才知道是蘇軾的卷子,很是後悔。歐陽修對蘇軾的才華更加賞識,他曾對老友梅堯臣說:“讀蘇軾書,不覺汗出,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這就是“出人頭地”成語的來源。

讀書人自古就有文人相輕的情形,但在歐陽修身上卻沒有一絲一毫。也正是有歐陽大人這般寬廣胸襟的文壇盟主,才有了蘇東坡這樣豪放恣意的文壇勇士。

大師眼力果然了得,數年之後,蘇東坡已然成為北宋執掌帥旗的文壇新盟主。

後世人一提到歐陽修,首先想到的是“醉翁”,說明他一生嗜酒,卻喝出了新高度,留下了無數千古名篇。

在他人生的最後兩年,他還給自己取了個外號叫“六一居士”。何解?很多人都不明其意,據這個有趣的老頭說,是這樣的:

我家有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還常置有酒一壺。

別人又問:這才五個一,還有呢?

老頭繼續風趣地說:還有我,一個老頭子雜在這五個一中,不就‘六一’了嗎?

歐陽修性情豪爽,樂觀曠達,學識淵博,勤於著述,直至晚年亦志氣自若,“六一居士”的雅號是這種性格的體現。

嗜酒的歐陽修,心中藏有一份深情

年輕時,他曾在潁州遇到一位歌妓,兩人一見鍾情,但短暫相處後,又要離開。在離別之際,兩人相約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再次重聚,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可是,當歐陽修如約到達之時,女子卻不見了蹤影。後來,歐陽修寫下《海棠應恨我來遲》。

柳絮已將春去遠,海棠應恨我來遲。

有的人,終究是有緣無分。歐陽修等啊等啊,直到去世,也沒能等到那女子。文學上的泰斗,也不過是凡夫俗子。

世人皆貪戀世間的美好,於是一路向前,總覺得前面會有更美的風景,殊不知,眼下的便是良辰美景。

我想歐陽修早年賦的《生查子·元夕》,最能代表他一生的深情。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