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游擊戰術不易被打敗,爲什麼很多國家不採用游擊戰術呢?

郭-小-妖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簡單,大家看看幾組游擊戰對比數字。

越南戰爭,北越進行遊擊戰

美軍:陣亡5萬8220

北越:110萬人死亡(98年越南自己公佈數字,包括越南人民軍(北越軍隊)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越共)),越南平民死亡200萬人。

蘇聯入侵阿富汗,阿富汗進行遊擊戰

蘇軍:陣亡1萬5051人

阿富汗:阿富汗游擊隊5萬6000死亡,阿富汗平民死亡超過100萬人


伊拉克戰爭,伊拉克地方力量進行遊擊戰

美軍:陣亡4491人

伊拉克:薩達姆正規軍10800死亡,反抗分子和伊拉克平民死亡超過15萬人。


薩沙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喜歡的可以關注哦!

既然游擊戰術不易被打敗,為什麼很多國家不採用游擊戰術呢?個人認為游擊戰術是在一個國家政府失去對國家的掌控之後,為了反抗侵略者而進行的一種戰爭形勢,至於很多國家不採用游擊戰術。個人分析如下,與大家學習共勉:

首先我們要明白,游擊戰是一種什麼戰術?

偉大領袖毛主席在土地革命時期曾經精確的用16個字概括了游擊戰的精髓,即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的主要特點是沒有固定的戰線,在廣闊的區域內採取打了就走的戰術,不與敵人做過多糾纏,是在敵我力量差距極大的情況下,不得已採取的戰術。

其次,游擊戰是在國家遭受大規模侵佔之後被迫採取的戰術。

游擊戰是在國家遭受大規模侵略,中央政府失去對全局把握的情況下,國家組織或民眾自發進行的反抗侵略鬥爭。在這種情況下,戰爭局勢已經惡劣到了極點,國土全部淪喪或大部分被佔領,正規部隊被大量殲滅和俘虜,重要經濟軍事政治目標均掌握在佔領軍一方,被侵略國家軍事實力根本無法與對方進行面對面的較量。

第三,游擊戰是弱者對抗強者的戰術,每一份戰果都包含著數倍於戰果的損失。

游擊戰的發起者,在裝備和訓練方面處於絕對劣勢,缺少重型武器裝備和通訊器材,往往藏身於交通閉塞的叢林和崎嶇的山間,經常受到佔領軍的圍剿和掃蕩。在發起對佔領軍的伏擊作戰時,會遭到對方具有優勢地位炮火覆蓋和空中打擊,每打死打傷一名佔領軍都要付出幾十甚至上百倍的人員傷亡和物資損失。

第四,游擊戰是在敵人的包圍圈中作戰,作戰條件極其艱苦。

游擊戰是在敵人的佔領區進行作戰,戰場的四周都是敵人的據點和封鎖線,始終面臨著敵人的掃蕩和嚴酷的封鎖,不但武器彈藥的供給受到嚴格的排查,食品藥品和資金的流動也被對方嚴格控制,導致游擊隊的作戰環境極其艱苦,缺衣少藥、沒槍沒錢。

第五,游擊戰需要一個穩固的後方和能夠穿插轉移的複雜地理環境。

現代戰爭條件下,游擊戰爭已經不可能像抗日戰爭期間那樣,只有三五條槍二三十發子彈就能打一場戰鬥,通過繳獲對方的武器裝備就能維持隊伍的規模甚至能夠不斷髮展壯大了。現代游擊戰爭必須要有一個穩固的大後方,能夠整訓隊伍,救護傷員,提供充足的武器彈藥和藥品補給,補充具有一定技戰術能力的兵員。比如越南戰爭就是在北部越南不間斷的向越南南部地區輸送游擊隊員,提供充足的武器彈藥,最終在消耗戰中逼迫美國撤軍,贏得了游擊戰爭的勝利。

同時我們應該看到,游擊戰爭對戰場的需求也比較高,需要戰場環境能夠滿足在隱蔽己方軍事行動的情況下,儘可能地限制對方技術裝備發揮應有作用,整個戰場能夠滿足游擊隊穿插機動的需求,導致能夠滿足這種地理環境的國家數量比較少。比如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朝韓雙方均有大量游擊隊在對方後方進行遊擊戰爭,但由於朝鮮地形雖然複雜但半島過於細長,穿插迂迴空間太小,最終未能對戰爭結果起到太大作用。可能有的人會說越南領土比朝鮮還要細長,為什麼越南的游擊戰爭就能取得勝利呢?主要原因是,越南領土雖然細長,但屬於熱帶叢林地形,嚴重影響美軍偵查裝備的使用,能夠較好的隱蔽人員和裝備,同時老撾和柬埔寨也為南越游擊隊提供了轉移的空間和補給的通道。而朝鮮半島地處北方,丘陵山地地形雖然限制了重型裝備的使用,但嚴寒的天氣不能提供游擊隊必要的隱蔽空間,同時由於交通線和重要目標的集中,使游擊隊可活動範圍相對較少。在面臨大範圍清剿時,由於半島三面環水,缺少轉移的空間,最終不免陷入對方重圍,被對方徹底殲滅。

綜上所述,現代游擊戰爭對於參戰國的領土面積、地理環境、國民意志以及外部條件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可能使游擊戰爭不能夠成立。比如美國入侵格林納達和巴拿馬就是因為領土面積太過狹小,無法進行有效的游擊戰爭;is恐怖組織能夠數年來在中東橫行無忌,與敵對方之間充滿矛盾衝突,不能夠同心協力共同對付is有著直接關係;阿富汗塔利班能夠死灰復燃,與外界資金和裝備的不斷流入密不可分。總之,現代游擊戰爭並非很多國家不採用,而是沒有足夠的條件能夠滿足游擊戰爭的存在和發展。相關游擊戰爭的有關論述,我在

《什麼樣的隊伍適合打游擊戰》問題也做了回答,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看一看。


汪淳浩瀚

正如其他人所指出的,游擊戰術並沒有像表面看到的那樣戰無不勝。大家之所以會覺得它戰無不勝,是因為史書只記載了勝利而遺忘了失敗。所有人都清楚越南戰爭,卻鮮有人知道馬來亞緊急狀態。

要確保游擊戰取得勝利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政權支持。哪個軍隊都離不開軍事補給,因此必須有一個願意且能夠提供支持的政權。如果沒有北越和老撾、柬埔寨等其他共產主義國家的支持,越共很可能早就被打敗了。如果沒有美國和其他國家經過巴基斯坦運進來物資初級,聖戰者應該早就被蘇聯掃平了。如果沒有巴基斯坦的秘密支持,塔利班也不會死灰復燃。在游擊戰中失敗的國家往往都缺少了政權支持這關鍵一環。

而且,游擊隊本身就只能分散管理,很難對其實施政治控制。這就意味著,起義政府即使成功趕走了侵略者也可能無法重新掌權。比方說,南斯拉夫是二戰中唯一一個打敗德國侵略的國家。在同盟國的幫助下,南斯拉夫游擊隊成功趕了德國侵略者,建立了新政府。然而以提託為首的新政府卻與德國入侵之前的政府截然不同。


義薄雲間

我來從游擊戰的本質上分析一下為啥游擊戰不能“包治百病”吧。不管是借用毛澤東還是鐵托,都不能說明不少人拿著他們的著作去打游擊戰為啥還是打不贏,阿富汗當年那些人沒讀過他們的著作也照樣打贏。


游擊戰,從特點上來說是以分散小群具有一定隱蔽性的部隊,對敵方孤立分散的小部隊在時間和空間上進行連續不斷襲擾的作戰方式。


這種作戰模式決定了,第一,總體上雖然敵強我弱,但是在具體每一次作戰的戰場上應當是我強敵弱,否則無以有效殲敵;第二,因為敵強我弱,要想製造局部的優勢,那麼部隊必須隱蔽運動,靈活聚散;第三,還是因為敵強我弱,我方必須得到源源不斷和堅實可靠的補充。


這三個特點是有邏輯上的因果關係。


如果僅僅是靠打了冷槍就跑,或者路邊炸彈這種襲擊,不僅效率上是沒法滿足作戰需要的,而且如果面對敵方的逐步搜剿和網格化警備體制,必然逐步失去生命力。必須要有能力通過伏擊使得對方搜剿行動受限,還要有對敵方孤立小部隊據點有進攻拔點的能力,遲滯他們的搜剿行動力和細密警備網格化能力,只有如此才不會被敵方的行動慢慢限死了。


那麼要想做到這一點,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就必須能讓部隊散的乾淨,短時間內分散開來,讓敵人無以適從。敵人如果集中兵力則足夠大的地域無法有效搜剿;聚得快速隱蔽,敵人如果分散兵力則會擔心遭到我突然集中兵力進行伏擊。想隱蔽的靈活聚散,那麼我方首先需要有一定的地利作為條件。這也就是,山地開展游擊戰比平原容易的道理所在,當然平原上的高杆農作物田野也是不錯的隱蔽,所謂“青紗帳”起的時候鬼子最頭大也是一樣道理,萬不得已還打出了地道戰。另外,如果沒有當地民眾支持,想做到隱蔽聚散難度也是非常大的。


上面兩點可以綜合為戰術層面,算是游擊戰勝利保證的第二大關鍵吧。


最後一點,游擊隊天然存在軍事技能和武器裝備方面的劣勢,訓練補給同樣也無法跟地敵方完整運轉的國家機器相比較。所以游擊戰的殘酷性就在這裡,游擊隊經常不得不以高於對方的損失為代價,換取連續不斷的襲擊讓對方無法忍受。所以必須存在某種強大的政治感召力(隨便什麼思想指導也好,還是教義鼓動也好),使得當地民眾源源不斷的主動加入游擊隊為其提供兵員補充,或者其他財力物力支持。(別指望游擊隊有國家一樣的稅收和財政體制)。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游擊隊必須有來自於外界強大的支持,這種支持可以是直接的給大把的金錢和武器援助,派遣軍事顧問進行整訓提高戰術技能等等,也可以是從戰略態勢上對游擊隊的敵手進行牽制,使其無法全力以赴的投入對游擊隊的搜剿活動!!


來自於當地民眾的支持和來自於外界的支持,缺一不可,而且某種意義上說後者要比前者更加重要。這是戰略層面的,是保證游擊戰勝利的第一大關鍵因素。


也正是因為這個戰略層面的問題存在差異,所以有的游擊戰最終會勝利,有的則會失敗。


再用阿富汗為例,如果沒有西方國家甚至包括中國在內源源不斷向游擊隊提供武器和資金,很難想象那些起義者能夠有效的剋制侵阿蘇軍的空地一體機械化搜剿,另外侵阿蘇軍因為當時蘇聯正在兩個方向上分別於西方和中國進行戰略對峙,拿不出更多的兵力去進行搜剿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則憑藉蘇聯的體量和蘇軍的規模,簡直可以站滿阿富汗那點能呆住人的山谷了。越南戰爭同樣也是如此,中蘇從戰略上使得美軍不可能投入太大數量,更無法通過全面入侵北越去挖掉這個源源不斷向“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提供武器乃至正規軍支援的根子,美軍士兵的生命就只能被來自中國和蘇聯的武器加上越南人數倍的血肉慢慢消耗掉。


二戰後,希臘 共產黨也曾經發動過游擊戰,開頭打得有聲有色,但是最後因為雅爾塔體制,斯大林不僅拋棄了希臘共產黨而且還嚴厲的禁止了鐵托對他們的支援,最後在西方強力支持下的國王軍隊終於將其鎮壓。還有一個很不幸的例子,我們東北地區的抗聯部隊,從戰術上來說並無大錯誤,即便是戰略上發動群眾取得支持這一點也做得不錯。但是很不幸,因為當時特殊的環境,抗聯即得不到外界的武器和物資支持,又無法面對日本拼命投入幾十萬乃至近百萬的關東軍,慢慢的日軍的警備體制逐步嚴密起來,民眾再想支持抗聯也無奈因為“並大屯”等手段被割裂了與其的聯繫。最後缺衣少食的抗聯,在深山老林中只要丟掉一個密營就可能損失一支部隊。無奈最後的部隊只能撤往蘇聯。


所以,一個國家用不用游擊戰術,首先要看自己實力如何,如果與對方旗鼓相當那麼顯然禦敵於國門之外比較合適,家裡罈罈罐罐再不值錢也是辛苦所得安寧生活所在。其次要看領導者是否有足夠政治感召力去發動民眾積極支持。最後有沒有一個跟敵人可以匹敵的外界友好勢力直接或者間接的支持。


千里巖

這裡嘗試一下從大戰略的基本原則角度來分析一下為什麼作為一種大戰略模式的游擊戰很多國家都不採用。


抗日戰爭中游擊戰的一種:地雷戰


從大戰略的基本原則角度出發,游擊戰實際上實施的

條件比較苛刻:

一方面,它不是一種常規性戰略,是在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所採取的一種犧牲巨大的不對稱戰略所以如果能夠有其他選擇,力量較弱的一方是不會選擇游擊戰。從這個角度說,很多國家在進行戰爭時是不會選擇游擊戰而是會選擇對稱戰略或者其他

不對稱戰略模式。


美國好萊塢電影《阿甘正傳》中的越南遊擊戰



阿富汗對蘇聯的游擊戰


而真正能夠獲得成功,並積累力量從而拉近與敵人的力量差距,最終為戰爭勝利準備條件的游擊戰,需要一位能夠具有極高政治才能、戰略意識和負責精神的大戰略領導人來將作為自發的戰術或軍事戰略層面的游擊戰上升為一種國家戰略層面的大戰略,從而領導民眾取得最終勝利。而這種大戰略領導人,縱觀世界歷史,都是極少的。大戰略層面的游擊戰缺少了這樣的領導人,也很難實施。因此雖然大戰略層面的游擊戰一旦實施,就

從戰術範圍跑了出來向戰略敲門,要求把游擊戰爭的問題放在戰略的觀點上加以考察。這是達到保存和發展自己、消滅和驅逐敵人,爭取最後勝利的必由途徑。《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毛偉人)

但是真正實施的游擊戰範例卻很少,其原因正是如此。


hording

首先要說明游擊戰並不是一種正規的作戰樣式,它是通過以襲擊為主要手段,以小股力量打擊對手,具有高度的流動性、靈活性、主動性、進攻性和快速性,是要以能夠廣泛動員群眾投入作戰的一種戰爭手段。游擊戰通常是不能決定戰爭的命運,它的戰略任務是輔助正規戰和把自身發展成為正規戰,以奪取戰爭的最後勝利。從歷史長河來看,一般游擊戰都是在對手的軍事力量強於我方,而我方無法在短時間內通過正面戰場上,通過正規戰的方式實現我方的戰爭目的。並且一般也是弱小的一方防禦和抵抗強大的一方進攻的一種非常規手段。

歷史上最成功的游擊戰當屬抗日戰爭期間,以中國共產黨為主體的,在日軍佔領區開展的敵後武裝鬥爭。這期間最著名的當屬耳熟能詳的游擊戰16字方針(“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不過熟悉歷史的軍友都知道,抗日戰爭期間我國與日本的工業實力、國民素質、戰爭動員能力等都不如對手。並且戰爭一開始的態勢就是日軍已經佔領了一些工業重鎮、交通樞紐和戰略要地。因此,我方無法在正面戰場贏得更多的主動權。採取游擊戰只能是因事因地因勢而採取的戰略方針。

作為一個現代國家來說,一個政權的合法性來源就是要捍衛國家的領土和主權完整,保護自己的國民免收來自外界的軍事侵略。除了一些遭受到侵略的國家,或者處於所謂“反恐戰爭”漩渦中的國家採取游擊戰術外。當今世界的各個大國的戰略方針都是以“禦敵於國門之外”,而非“誘敵深入,相機殲滅”的游擊戰的模式。(NT)


聯合防務

游擊戰是一種戰術,不是某些答主所說的恐怖襲擊,游擊戰真正意義上從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當初的匈奴就是典型的游擊戰術。匈奴利用騎兵的優勢,往往會用小規模部隊騷擾,一旦發現薄弱之處,立馬便集合部隊進行打擊,劫掠一番後又立刻走。但是這種戰術只是類似於游擊戰,而游擊戰的缺點是非常大的,最大的缺點就是受制於補給和根據地,游擊戰沒有固定的根據地。


而進行遊擊戰的條件也是十分苛刻的,首先這支部隊必須是能吃苦耐勞的,還要是受百姓支持的,這樣這支部隊才會有戰鬥力。抗日戰爭時期的游擊戰,也是因為有廣大的人民支持,而且若是要打游擊戰,就意味著要放棄主要的城市,只能到地形合適的偏僻地區。這種戰術確實不容易對付,但是造成的影響其實比較小,除非這種游擊戰是大規模的。

所以進行遊擊戰就意味著要放棄中心地區,百姓要受到侵略者的踐踏,同時又是風險極大的。如果主要領導人的小隊被發現,那麼整個隊伍都會受影響。北越進行遊擊戰時,居然有高達110萬平民傷亡,而美軍傷亡不到十萬。並且美軍也進行了游擊戰的研究,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例如在伊拉克作戰時,美軍的傷亡就極大的減少了,而對手就是用的游擊戰術。美軍採用的就是典型的鐵滾合圍,也就是當初岡村寧次發明的戰術。



所以游擊戰術一般是屬於弱國,是迫不得已的時候才這樣做的,雖然這要付出代價,但是確實是可以消耗對手的。但是游擊戰在現代化戰爭之下,很明顯已經失去戰鬥力了,如今的戰爭講究的是打擊有價值的目標,隨你鑽進深山老林,我不管你就行,把你的高價值目標全部打擊掉,然後隨你鬧就行。


小司馬遷論史

游擊戰和游擊戰是有區別的。

戰術意義上的游擊戰,和戰略上的游擊戰有區別,單純的目的性游擊戰和結合指導思想聯繫群眾發動群眾的游擊戰是不同的。

毛澤東是現代游擊戰之父,但很遺憾截至目前沒人能在這種戰略與哲學的思辨以及操作上再現毛澤東當年的風範。我們如今看到的所謂游擊戰,大部分都是基於戰術層面上的,只是一種武裝滲透的方法罷了,大致相當於八路軍一個連級指導單位,再大點也不過一個晉察冀的下屬軍分區標準。



但這種戰術級的游擊戰仍然把佔領軍打得頭痛欲裂。

另一種概念上的游擊戰,例如法國,打起了城市游擊戰,硬生生拖住了大批德軍,發動了法國人民的抵抗凝聚力。如果不是盟軍拼著搶著要在政治上優先解放巴黎,可能最後游擊隊自己都能把這事兒做成了。



南斯拉夫的鐵托也是個極好的例子,他們更成功,自己就通過游擊戰壯大了自己,幹跑了德國人。



所謂的游擊戰不易被打敗,其實是說游擊戰的構成是建立在抵抗者的決心上的,毛氏游擊戰理論,正是給了決死一戰的抵抗者以正確的指導思想,例如《論持久戰》,才從根本上提升了游擊戰的地位。



只是游擊戰固然也有其弱點——它本質是一種弱者對抗強者的理論思想,戰術上也處於極難操作的局面。如果到了全民大規模發展游擊戰的地步,那必然也是對方大軍壓境的地步,離亡國也不遠了。



所以後面那句“為什麼很多國家不採用游擊戰術”就問的很奇怪。你哪個眼睛看到哪個國家不用游擊戰了?大部分國家都會對武裝滲透人員進行遊擊隊化訓練下,美國也不例外。只是侵略方在戰術上實在難以分辨是不是游擊戰術。遊擊概念本就模糊,戰術層面上涉界的東西太多了。


王司徒老百科

游擊戰術不是萬能的,游擊隊的生存,也是需要一定的生存的條件。首先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補給上的問題。由於遊擊作戰的地區,遠離城市的多為山區和郊區,所以必須得到山民或者農民的補給。城市是資源的中心,游擊隊不可能從城市獲得資源,所以就需要從城市以外想辦法。如果山區和農村無法給游擊隊提供最低限度的資源補給,光靠游擊隊自己,是無法在作戰區域內生存的。游擊戰的機動性很大,不可能長期駐紮在一個地方,沒有辦法依靠自己種植農作物或者飼養動物完成補給工作,這樣就需要山民或者農民提供補給。針對這一點,如果敵人將山民和農民都集體遷移到一個地區做統一管理,將游擊隊與這些山民和農民徹底的隔絕開來,則游擊隊就喪失了補給能力,很快走進衰亡。游擊隊也是人,也要吃飯,也要醫藥,不可能憑空生活在空氣裡面。如果一個國家城市化很高,農村很少,也是不適合游擊隊生存的。簡單說,游擊隊就是適合在農村或者山區生存的戰鬥部隊。此外,游擊隊需要彈藥補給,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大支援,也是很難維持作戰的。游擊隊的優勢在於活動靈便,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還沒有等到對手緩和過來,游擊隊已經遁入深山老林了,讓敵人抓不到他們。不過,這樣也註定了游擊隊無法攜帶重武器,而缺乏重武器,在現代戰爭中則意味著作用有限,無法攻克一些重兵防守或者防禦工事非常堅固完備的軍事要塞。此外,游擊隊人數也有限,少則數人,多則不滿千,很難在地區發揮決定性的作用,而是更多的用於襲擾,打擊敵方士氣的作用。


懷疑探索者

所謂游擊戰是一種在敵我雙方優劣懸殊的時候不得已採取的一種戰術。戰術本身並沒有百戰百勝的金身,有成功也有失敗。游擊戰都是迫不得已開展的,如果哪怕是尚有力量與之抗衡也不要打游擊戰。任何一隻支國防力量,上上策的謀略都是禦敵於國門之外。



使得生靈免遭塗炭。使得國家不至於被打崩潰,軍人的職責就是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擋在人民群眾和槍林彈雨之間,而不是躲在人民群眾的身軀後面放冷槍。

如果國家淪為游擊區,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十室九空,屠殺,種種罪行也並非因為敵人禽獸才能出現的。我說這話並非為禽獸開脫,而是想說,任何人在極端情況下都可能化身禽獸。任何人性都經不起考驗,何況是如此慘烈的戰爭的考驗。



當你進村和小朋友打招呼,人家跑過來往你腳下扔兩個手雷併成功的炸死了你的兩個朋友的時候,求生欲和憤怒告訴你,下次先開槍。

游擊戰並不是百戰百勝的。他有自己的條件。第一,敵方兵力不足以有效控制整個區域,比如抗日戰爭,以及阿富汗戰爭。同樣是侵華,日本九一八事變後,關東軍控制東北的軍力是足夠的,

因為沒有外線作戰,專司剿匪,所以東北的抗聯游擊戰要困難的多,而且基本被剿滅了。無論是蘇聯還是美國,那點兵力推翻阿富汗政權容易,有效佔領卻做不到,假使增兵幾倍做到了有效佔領,但龐大的軍隊分散駐守,後勤保障做不到。即使後勤保障能做到,帶來的花費銷太大經濟壓力也承受不了。所以阿富汗是有名的帝國墳場。



第二,地形必須是山地。如果是一馬平川的平原真的是藏無可藏。一個炮樓管三個村,怎麼藏人?藏老百姓家?那是抓逃犯而已。地道戰?敘利亞戰場上美俄各種炸彈之父炸彈之母玩著,怕你在村裡修地道?





第三,人心向背很重要,老百姓支持你你就有活下去的希望,不支持你,你就絕無希望。所以切格瓦拉在南美叢林打游擊失敗了。就是這廝太隨性了。

還有要區別游擊戰和大規模的運動戰。對於軍隊來說,大規模的運動戰還是要的。依然是敵進我退,敵退我進。但是要快速機動分割包圍,圍點打援,多用伏擊。這些戰法是很好用的。比如薩爾滸之戰,比如紅軍的幾次成功的反圍剿。總之就是大規模退卻看敵人跑,有跑偏的抓住就打。這些都屬於運動戰,並不屬於游擊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