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从“中兴事件”想到保险的?

我是如何从“中兴事件”想到保险的?

各位看官看到我的题目心理肯定暗骂又一个蹭热点的,确实如此,作为一个和芯片行业完全不搭嘎的人,我真的没有办法去讲芯片。但是从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看道理及其简单,而且这道理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上。

我是如何从“中兴事件”想到保险的?

不能把鸡蛋都放到同一个篮子里。

中兴能否走出危局尚未可知,但对蜂拥出海的中国企业来说,却不得不引以为鉴,因为中兴之败,不是败在漠视规则,而是败在手中没有任何可以化解风险的筹码。换句话说,中兴走到今天的地步,和它把鸡蛋都放在美国这个篮子里的发展策略有关。

有人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是说可以看好一个篮子,尽量不发生意外,但是不能看好多个篮子,让每个都尽量不发生意外。

假设题主的精力值是100.如果用100的精力来看好一个篮子,篮子1小时内发生意外的概率与精力相关。假设是精力值每小时减少5点,发生意外概率随精力减少而相应增加5%。

如果只看一个篮子,那么有限的精力最多能在20小时候用完,那时候篮子很有可能发生意外(95%)!损失全部鸡蛋。

如果有100个篮子,如果第1小时内每个篮子发生意外概率还是5%,那么两个篮子同时发生意外概率就是0.25%,十个篮子就是就是1亿亿分之976,100个篮子就更小了。

数学上发生概率低于1%的算作小概率事件,基本不可能发生事件。

即使是精力用光后每个篮子有95%概率出意外,那么100个篮子全碎了也只有0.6%的概率。

现在于中兴而言概率是100%,其实大约在18年前,中兴在全亚洲最先开始了3G手机基带芯片研发,产品一度占据全球50%的市场份额,领先优势明显。另外,中兴也曾研发手机SOC芯片。也就是说,中兴不是不想摆脱对美国芯的依赖,但可惜的是,中兴选择了主动放弃手中重要的筹码,基带芯片团队解散,很多人加入华为的子公司海思。这完全就是一副投保众生像的写照啊。诚然比起收益来,保险毫无竞争力而言,但是高收益必定伴随高风险,我们不该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年轻的时候有机会但是我没有珍惜,我的风险我把控,事实证明我们没有把控好,直到把一手好牌打烂,直到“概率”降临变成百分之百,直到被拒保,我们不该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我曾经以为自己的能力能完全覆盖风险并为此尽量去努力讨好一切,直到一切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我甚至曾经辨识出风险,只是我想凭着自己的好运气去避免风险,这时候才想到真该给自己加一个保险,但是大势已去,没人在乎你是运气不好还是风险管控不到位。我们不该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我是如何从“中兴事件”想到保险的?

提早规划人生、避免风险

反观中兴的国内同行华为,因担忧手机SOC芯片依赖高通被卡脖子,果断成立海思公司,自主研发麒麟芯片,经过多年的坚持,现在麒麟芯片性能已不输高通骁龙芯片,成为华为重要的筹码。没有断粮威胁的华为,在美国再三阻挠后,可以爽快地和美国市场说拜拜,中兴却因美国断粮,立即陷入休克状态,世界第四大通讯设备商瞬间摇摇欲坠。

期间华为的海思公司连年亏损被无数人嘲笑,慷慨激昂者、指点江山者、自诩智者纷纷赶来说三道四,到现在看来不知道谁打了谁的脸。保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你动了买保的念头的时候,周围的人是不是如此慷慨激昂呢?和中兴公司的即刻休克从而导致5000亿的损失相比华为当初亏的钱是多么微不足道,海思亏钱没有改变华为运营,却有效的防止了华为运营被改变,如同保险不会改变生活,却可以防止生活被改变如出一辙。

中兴、华为两者比较高下立马分晓,其实他们只有一份保险的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