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在思想品德課中快樂成長

思品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陣地,利用與否,以及令得好壞,對班集體的發展,對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如何才能上好思品課,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呢? 我覺得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思品課不是簡單的說教,需要教師把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結合社會現實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把乾枯的理論轉化為活生生的現實,使學生從自身的生活經歷,結合切身體會來感悟和理解,使學生感受到思品課中的教學內容與自身生活密切相關,深刻體會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願意學習。

讓學生在思想品德課中快樂成長

2、教學方法要新穎。設計各種新穎的教學方法來駕馭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學得有興趣,因此,課堂上可以利用多媒體,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增強感性認識。還可以讓學生根據教學內容排課本劇,使學生動手動腦,寓理於動。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學之後,要根據課文的主題,精心設計練習,並通過讓學生表演的一些情景短劇,生活小品,來感悟人生的哲理。對於寫作能力強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寫寫課後小評論,或者辦品德教育學習園地。總之,讓學生在輕鬆有趣的環境中明辨是非、學習道理。讓學生喜歡上思品課,並在課堂中學到如何做一個有素質的學生。

讓學生在思想品德課中快樂成長

3、要緊密聯繫社會實踐。從完善德育的途徑來說,課堂教學為主渠道,當然,但社會實踐活動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現如今,社會上的種種思想觀念,正通過各種途徑滲透到學生的思維領域,如果思想品德課仍侷限在課堂內,將與學生的思想實際越來越遠,所以要充分利用好社會這所大學校,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接觸生活,學會分析各種社會現象。另一方面同,通過對人、事物的接觸,體驗勞動的價值與社會的公德,逐步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社會,將自己融入社會,奉獻社會的良好品德,通過了解社會的現實,增強其責任感和時代的使命感,並把美好的願望情感化為高尚的行為,在社會實踐中,學生真正理解了課本知識,感悟瞭如何做人,這對於幫助學生自覺地把課本所學的知識內化為自身的知識和修養,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

讓學生在思想品德課中快樂成長

4、思品教學要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儘管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不厭其煩的諄諄教誨,可是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為了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保持一致性,教師要科學地指導家長對學生家庭教育的方法,經常和家長探討配合教育途徑,交流教育的經驗,以提高教育的成效,尤其提醒家長嚴格要求自己,在一言一行中為孩子做個好榜樣,引導孩子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強大的合力,共同促進學生道德素質的提高。

讓學生在思想品德課中快樂成長

總之,思品課是一個塑造學生美好心靈,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應該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位學生都擁有一份收穫,讓思想品德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