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雷軍的初心與焦慮

小米整體硬件業務5%淨利潤與雷軍關注的東西之間,有沒有隱秘的關聯?

4月26日下午,在小米 6X 發佈會上,雷軍宣佈了小米的一項重要決定,即從 2018 年起,小米向用戶承諾,每年整體硬件業務,包括手機和各種生態鏈產品的綜合淨利潤率不超過5%,如超過,我們將把超過 5% 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還給小米用戶。

5%:雷軍的初心與焦慮

一個數字,瞬間測出了外界對於小米這家公司的認知迷霧。很多人圍繞5%猜測他與小米的意圖,更多人憤憤不平,但又說不出什麼東西。

不要說中國,英國《金融時報》也有些不解。報道說,緊盯小米的海外分析師,對這消息感到“匪夷所思”。獨立研究機構Radio Free Mobile創始人Richard Windsor表示,他們一直將小米與蘋果對標,但這消息會徹底粉碎類比,對於一家尋求1000億美元估值的公司,這不是一個明智舉動。

可以這麼說,一個5%測出了媒體、公眾甚至產業人士對小米的認知差異。

它不可能偶然為之,要看到,這是一項“董事會決議”,具有法律效應。5%,一定是小米化解未來較大挑戰、解決長期問題的鑰匙之一。

說到小米的挑戰,站在行業內隨口也能羅列出一大把,比如手機市場日益飽和;供應鏈波動加大;毛利持續走低;手機應用分發正被其他互聯網服務分流;線上流量紅利持續弱化;硬件創新門檻日益提高等……

不過,這些不是小米一家面臨的問題,而是行業共同挑戰,反而不像是最大挑戰、急需解決的問題。

若考慮到已經明朗起來的小米IPO進程,最緊迫的任務之一,應該是,如何在此刻讓外界尤其是資本市場清晰地看到小米的商業模式與贏利模式,從而不但有利於提升估值,還能為後續發展創造先機。

而在雷軍發出的全員信中,他也再度明確表示,不同於傳統的硬件公司,並不單純依靠硬件獲取主要利潤。小米本質上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 IOT 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是他迄今為止對小米商業模式、具體定位最明確的一次表述了。

5%:雷軍的初心與焦慮

過去,關於小米商業模式,雷軍與小米官方大都用“鐵人三項”來渲染。當時他雖然也強調了小米是一家互聯網企業,但老實說,這個“新鐵人三項”並不能讓人體會到小米的真實定位。它甚至不是一種商業模式的描述,它沒有清晰傳遞出三者之間的關係。

而面對一家“互聯網企業”,投資人會關注小米的用戶、日活、流量、大數據、鏈接力、業務融合與具體贏利模式。如此,小米的優勢就非常明顯了。它的入口價值,尤其是用戶時長,足以媲美那些頂級的互聯網巨頭。

小米2017年的獲利數據,即大約10億美元,主要贏利來源,由遊戲、廣告、應用分發等構成。而小米之前公佈的數據也顯示,它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消費終端IOT企業。這足以說明,小米作為一家互聯網企業的真實定位。

小米的估值,此前有許多版本,從650億美元到2000億美元都有。固然看上去越高越牛,但若一個牛逼的估值數據,不是建立在讓外界清晰看到小米的商業模式基礎上,那將反而是最具風險的事。

此刻說出5%的紅線,應該有小米在IPO前給投資人展現自身成長性的用心。

但不要以為,我將IPO挑戰放在前面,就認為5%只是功利性的迎合。事實上,這其實一直是雷軍對公司的訴求。

它的源頭,應該可以追溯到小米創立初期。演講後半程,雷軍也播放了2012年他對公司員工及家屬(總共僅100多人)的一段視頻,其中就以蘋果iPhone4價格為靶子,說要做同樣高品質但價格讓絕大部門民眾買得起的手機。

這種強烈的願景與訴求,很早也與硬件的價格關聯起來。2014年,雷軍試圖為小米打造一條不依賴硬件暴利而向服務挖掘利潤的理念。

2016年,在接受採訪時,雷軍強調說,他非常欣賞美國costco不刻意追求暴利的經營理念,後者甚至設立了不許超過14%的淨利紅線。據瞭解,其實當時雷軍就有為手機設立大致紅線的用意,但沒有明確下來。

整個2016年,壓力更重,後來雷軍接管研發與供應鏈,直到去年下半年,他也一直沒有動搖產品的價值觀。

誕生8年來,中國小米,確實一直就像它的名字一樣,一直站在最廣泛的用戶群體中,遵循著超強的性價比、品質+效率的路線,推動著中國信息消費的民主進程。

此刻的雷軍,內心到底關注什麼?5%紅線與他關注的東西之間,有沒有隱秘的關聯?

其實,將這種不刻意追求硬件暴利的產品價值觀,變成公司一種長期的經營理念,明確而清晰的表述,發生在一個月前。

雷軍在演講中,也提到,未來就算自己不做CEO,公司也要遵循這一經營理念。也正是那一刻之後,他動情,哽咽了。

那一刻的雷軍,讓大家看到了一家中國企業、一名中國企業家追求偉大、卓越的強烈意志。

5%的紅線,不僅體現了小米過去8年的價值觀,更有雷軍對於小米未來發展的信心與焦慮。對小米商業模式、價值觀、文化的自信,有他對消費者、行業乃至一個國家的鐘情。焦慮則在於,他應該也擔心出現這樣的局面,總有一天,他會退出前臺,未來的小米,遇到更大挑戰或壓力後,是否還會堅持過去的經營理念?

如果沒有這種焦慮,所謂5%的紅線,其實完全可以不用提出來,僅僅落在普通的經營層面就好。如今,它成為董事會決議,類似公司章程,那就等於要求,無論未來誰執掌小米,都不能觸碰違背這一制度設計。

為什麼會在此刻提出來?

因為,你要再度注意到小米逐漸開始明朗起來的IPO進程。

一場IPO狂歡之後,上市公司會面臨非常大的考驗,季報、年報、股價、市值,都要面臨投資人的拷問,雷軍一定擔心,未來的壓力之下,小米的動作與價值觀會變異。

5%的紅線,應該也是雷軍對自身以及小米管理層、經營團隊的約束。它會帶來諸多綜合效應,比如倒逼創新並向服務挖掘利潤,追求永續、穩健的經營,追求卓越而偉大的目標。

IPO前後,雷軍很有可能落實更大的權力下放,尤其體現在小米未來的CEO崗位上。確實,目前這個角色更多還是集中在雷軍身上。在這個角度上,5%的紅線,甚至也是雷軍選擇未來接班人的一種潛在的過濾機制。

因此,小米將整個硬件終端產品線納入5%考量,一定會壓縮掉許多產品追求暴利的空間。如此理解,再去惡意揣測雷軍的用心,其實是很無知的了。

小米的光輝之路,自2017年始。它標誌著小米已經獲得了商業模式的自信、價值觀自信、文化的自信。

雷軍成名很早,但與諸多長袖善舞的風光互聯網企業家相比,他其實不是一個很詩意的人。但他勝在一種強烈的實踐派風格。你能從“感動人心、價格厚道”這句話裡體會到一種屬於“小米”的味道。

你很少能聽到他談論抽象的概念,或者什麼主義與哲學。就連幾次情懷渲染,也是在哽咽中中完成的。但這就是雷軍性格里動人的一面。一個人何嘗不願表達得更詩意呢?雷軍之所以成為雷軍,並與一幫人成就了小米,恰恰就在這種不完美的舞臺表現、話語風格里。

多年之後,當我們回憶小米或研究中國公司治理的時候,一定會想起此刻的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