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課堂|新高一數學學習技巧,名校老師精心整理分享!

上海高考數學的特點

(一)上海高考數學的難易程度

上海高考數學比中考數學還是要難很多的。上海市中考數學科目的均分差不多都在125以上,然而近7年來上海市高考數學的情況卻是這樣的:

輕輕課堂|新高一數學學習技巧,名校老師精心整理分享!

(二)上海高考改革的影響

17年上海高考大改革,由原來的3+1變成現在的3+3.數學科目上也有比較大的調整:

1、不分文理;

2、由原來的23道題變為21道題;

3、從今年考試情況來看,比較顯著的特點是簡單的題非常簡單,基本學生都會,中檔題和壓軸題偏少,中等偏上的題佔的比重較大。

輕輕課堂|新高一數學學習技巧,名校老師精心整理分享!

高中數學&初中數學的聯繫與區別

(一)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特點的變化

1、數學語言在抽象程度上突變

初、高中的數學語言有著顯著的區別。初中的數學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語言方式進行表達。而高一數學一下子就觸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語言、邏輯運算語言、函數語言、圖象語言等。

2、思維方法向理性層次躍遷

高一學生產生數學學習障礙的另一個原因是高中數學思維方法與初中階段大不相同。初中階段,很多老師為學生將各種題建立了統一的思維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幾步,因式分解先看什麼,再看什麼等。因此,初中學習中習慣於這種機械的,便於操作的定式方式,而高中數學在思維形式上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數學語言的抽象化對思維能力提出了高要求。這種能力要求的突變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適應,故而導致成績下降。

3、知識內容的整體數量劇增

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又一個明顯的不同是知識內容的“量”上急劇增加了,單位時間內接受知識信息的量與初中相比增加了許多,輔助練習、消化的課時相應地減少了。

4、知識的獨立性大

初中知識的系統性是較嚴謹的,給我們學習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因為它便於記憶,又適合於知識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的數學卻不同了,它是由幾塊相對獨立的知識拼合而成(如高一有集合、不等式、函數的性質、指數和對數函數、指數和對數方程、三角比、三角函數等),經常是一個知識點剛學得有點入門,馬上又有新的知識出現。因此,注意它們內部的小系統和各系統之間的聯繫成了學習時必須花力氣的著力點。

(二)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的差異

1、知識差異

初中數學知識少、淺、難度容易、知識面窄。高中數學知識廣泛,將對初中的數學知識推廣和引伸,也是對初中數學知識的完善。比如函數,將會陸續學到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三角函數等;比如幾何,將由初中的平面幾何推廣到立體幾何,等等。還將會學到矩陣、空間立體幾何等等,知識量非常大,所涉及的範圍也非常廣。

2、學習方法的差異

初中課堂教學量小、知識簡單,通過教師在課堂放慢教的速度,爭取讓全部同學理解知識點和解題方法,課後老師佈置作業,然後通過大量的課堂內、外練習、課外指導達到對知識反反覆覆的理解,直到學生掌握。而高中數學的學習隨著課程開設多(有九門課學生同時學習),每天至少上七節課,這樣各科學習時間將大大減少,而教師佈置課外題量相對初中減少,這樣集中數學學習的時間相對比初中少,數學教師將沒有時間通過初中那種教學模式使全部同學掌握數學知識,這要求同學們要有較高的自學能力。

3、學生自學能力的差異

初中學生自學能力低,大凡考試中所用的解題方法和數學思想,在初中教師基本上已反覆訓練,學生基本上不需自學。但高中的知識面廣,知識要全部要教師訓練完高考中的習題類型是不可能的,只有通過較少的、較典型的一兩道例題講解去融會貫通這一類型習題,如果不自學、不靠自己的反思總結,將會使學生失去一類型習題的解法。

要學好數學,很大程度上要靠學生本身的自覺學習。

4、定量與變量的差異

初中數學中,題目、已知和結論用常數給出的較多,一般地,答案是常數和定量。

在高中數學學習中我們將會大量地、廣泛地應用代數的可變性去探索問題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另外,在高中學習中我們還會通過對變量的分析,探索出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解題所學思想。

如何學好高中數學

(一)有良好的學習興趣

1、課前預習,對所學知識產生疑問,產生好奇心。

2、聽課中要配合老師講課,滿足感官的興奮性。聽課中重點解決預習中疑問,把老師課堂的提問、停頓和模型的演示都視為欣賞音樂,及時回答老師課堂提問,培養思考與老師同步性。

3、思考問題注意歸納,挖掘你學習的潛力。

4、聽課中注意老師講解時的數學思想,多問為什麼要這樣思考,這樣的方法怎樣是產生的?

(二)建立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

習慣是經過重複練習而鞏固下來的穩重持久的條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會使自己學習感到有序而輕鬆。

高中數學的良好習慣應是:多質疑、勤思考、好動手、重歸納、注意應用。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把教師所傳授的知識翻譯成為自己的特殊語言,並永久記憶在自己的腦海中。另外還要保證每天有一定的自學時間,以便加寬知識面和培養自己再學習能力。

(三)有意識培養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數學能力包括: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計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共五大能力。

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數學學習環境中得到培養的。平時注意觀察,比如,空間想象能力是通過實例淨化思維,把空間中的實體高度抽象在大腦中,並在大腦中進行分析推理。其它能力的培養都必須學習、理解、訓練、應用中得到發展。

特別地,教師為了培養這些能力,會精心設計比如對習題的解答時的一題多解、舉一反三的訓練歸類,應用模型、電腦等多媒體教學等,都是為數學能力的培養開設的好課型,在這些課型中,學生務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參與,最終達到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

高中數學的意見和建議

(一)做好複習和總結工作

1、做好及時的複習

上完課的當天,必須做好當天的複習。複習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書或筆記,而是採取回憶式的複習:先把書,筆記合起來回憶上課老師講的內容,例題,分析問題的思路、方法等(也可邊想邊在草稿本上寫一寫)儘量想得完整些。然後打開筆記與書本,對照一下還有哪些沒記清的,把它補起來,就使得當天上課內容鞏固下來,同時也就檢查了當天課堂聽課的效果如何,也為改進聽課方法及提高聽課效果提出必要的改進措施。

2、做好單元複習

學習一個單元后應進行階段複習,複習方法也同及時複習一樣,採取回憶式複習,而後與書、筆記相對照,使其內容完善,而後應做好單元小節。

3、做好單元小結

單元小結內容應包括以下部分:

(1)本單元(章)的知識網絡;

(2)本章的基本思想與方法(應以典型例題形式將其表達出來);

(3)自我體會:對本章內,自己做錯的典型問題應有記錄,分析其原因及正確答案,應記錄下來本章你覺得最有價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題。

4、盲目刷題有害無益

關於做練習題量的問題學習數學不能盲目地在題海中遨遊,更不能就題論題,做題的目的在於檢查你學的知識,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準,甚至有偏差,那麼多做題的結果,反而鞏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準確地把握住基本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做一定量的練習是必要的。

而對於中檔題,尤其要講究做題的效益,即做題後有多大收穫,這就需要在做題後進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題所用的基礎知識,數學思想方法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想,是否還有別的想法和解法,本題的分析方法與解法,在解其它問題時,是否也用到過,把它們聯繫起來,你就會得到更多的經驗和教訓,更重要的是養成善於思考的好習慣,這將大大有利於你今後的學習。當然沒有一定量(老師佈置的作業量)的練習就不能形成技能,也是不行的。

5、準確性很重要

無論是作業還是測驗,都應把準確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也是學好數學的重要問題。

最後想說的是:“興趣”和信心是學好數學的最好的老師。這裡說的“興趣”沒有將來去研究數學,做數學家的意思,而主要指的是不反感,不要當做負擔。“偉大的動力產生於偉大的理想”。

只要明白學習數學的重要,你就會有無窮的力量,並逐步對數學感到興趣。有了一定的興趣,隨之信心就會增強,也就不會因為某次考試的成績不理想而洩氣,在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的過程中,你的信心就會不斷地增強,你也就會越來越認識到“興趣”和信心是你學習中的最好的老師。

推薦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