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陽市區儲臺墓地發現戰國墓葬,考古發掘將同步展開

安徽阜陽市區儲臺墓地發現戰國墓葬,考古發掘將同步展開

阜陽天章水岸國際二期項目位於安徽省阜陽市城區西北,南京路與河濱西路交叉口東南側,該地塊小地名曰“儲臺”,經考古發掘證實,儲臺墓地為一處包含有戰國中晚期至漢代時期墓葬的墓地。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阜陽市文物管理局對天章水岸國際二期項目所佔儲臺墓地地塊進行了搶救性考古鑽探與發掘工作。截至目前,已探明墓葬30餘座,發掘墓葬29座,其中M1和M2分別為阜陽市文物管理局和潁州區文物管理所搶救性清理。

M26

安徽阜陽市區儲臺墓地發現戰國墓葬,考古發掘將同步展開

M27出土陶罐

安徽阜陽市區儲臺墓地發現戰國墓葬,考古發掘將同步展開

此次儲臺墓地的發掘工作收穫頗豐,基本揭示出該墓地的文化面貌和性質。年代為戰國中期的M1、M3和M26等幾座墓葬,代表了儲臺墓地墓葬的最高等級,其中M1與M3形制、規格基本相同,一棺一槨,槨內劃分為棺室、邊廂和頭廂的形制均為典型的楚墓特徵。M1棺室被盜,但邊廂與頭廂內共計清理出銅鼎、銅壺、銅敦、劍、戈、戟、鏡和權杖等40餘件青銅器,另有數量較多的漆木器和陶器,結合所出仿銅陶禮器陶鼎的形制以及墓葬的規格結構,推定其墓主身份應為下大夫一級;M3由於早期被盜,銅容器僅出土銅盤和銅匜各一件,另出土有銅劍、銅戈、銅鏡、玉環等,另有傘、瑟等漆木器和大量的陶器。最為重要的是出土了一套較為完整的馬器,相關銅構件數量約110餘件,實屬罕見;M26形制較M1、M3稍小,僅有頭廂而沒有邊廂,從墓葬開口的情況來看至少經歷三次盜掘,幸運的是該墓仍出土了一批重要的文物,如銅劍、玉璧、玉佩、漆鼓和數量較多的陶器等,其中銅劍和玉璧均保存較好,銅劍的劍首為玉質,劍鞘亦保存完整,玉佩為龍形佩,以該墓所出玉器的情況反推M1和M3的情況可知,如未被盜掘,M1和M3在棺室內也應有玉器陪葬。戰國晚期和漢代墓葬均為小型墓葬,分土坑墓和磚室墓兩類,部分墓葬未被盜擾,所出陶器器類組合較為完整,可資建立起本地區這一時期墓葬年代判定的標尺,其學術意義也值得重視。

儲臺墓地作為阜陽地區一處重要的墓地,由於地處泉河南岸,北距泉河故道較近,多年以來地表被數層淤土層覆蓋,地形地貌均改變較大,通過地面調查來甄別墓地文物點的工作難度較大。通過本次發掘,有以下幾點值得重視:一是儲臺墓地所發現的級別較高的戰國中期楚墓,在阜陽地區尚屬首次,在學術研究層面將進一步拓展楚文化在皖北地區的經略、發展等重大問題,同時對春秋時期阜陽地區曾存在過的“胡”國的探索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二是儲臺墓地的發掘是近些年來阜陽地區配合城市基建而開展的為數不多的考古工作,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一方面說明阜陽地區地下文物資源豐富、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們考古工作開展的必要性,從現狀的角度來說,這方面工作還存在巨大的潛力和上升空間;三是阜陽地區地處潁河與泉河的交匯地帶,古代中原通江南的重要通道之一即為潁河,縱觀潁河流域的考古工作,上游的河南省開展得非常充分,而潁河下游的阜陽地區則寥寥無幾。儲臺墓地的發掘是對潁河下游文物埋藏豐富的肯定,提高課題研究意識,加強基礎的考古調查、鑽探和發掘工作已成為阜陽地區文物保護工作的當務之急。(阜陽市文物管理局 劉建生)

安徽城史,從另一個角度解讀安徽城市的前世今生,更多精彩,關注安徽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