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差異大或更易導致物種滅絕

性别差异大或更易导致物种灭绝

性别差异大或更易导致物种灭绝

某些物種的雄性和雌性之間有顯著的差異。例如,雄孔雀蛛比雌孔雀蛛色彩更鮮豔。通過研究被稱為“介形蟲”的水生生物,研究人員調查了一個特定物種的雄性和雌性物種之間的差異程度是否會影響其滅絕的風險。在4月11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報告稱,性別差異越大,物種滅絕的可能性也許就越大。

考慮到性選擇,在一個物種中,某些成員因為擁有有助於吸引配偶或增強繁殖競爭力的特徵,因而擁有更高的繁殖成功率。這可能導致兩性之間出現明顯的身體差異,即“兩性異形”。但它對物種發育的影響仍存在爭議。一些研究認為性選擇可以提高適應率,增強物種抵抗滅絕的能力。另一些研究則認為誇張的性別特異性特徵的成本會增加滅絕風險。但這兩類研究都存在侷限,因為它們只考慮了現存物種——依賴於滅絕風險指標而非實際物種。

鑑於此,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史密森尼學會的Gene Hunt和同事將目光轉向豐富的介形蟲化石記錄——從4.5億年前出現一直延續至今。介形蟲也稱種子蝦,是小型甲殼類動物,兩性異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雄性介形蟲一般會長出較細長的殼,殼內長著較大的性器官,發達的精泵或許可以提高射精質量。

作者研究了密西西比東部晚白堊世(約8400萬年前~6600萬)的93種介形蟲,發現兩性異形差異較大的物種,其滅絕率更高,最高可達兩性異形差異最小的物種的10倍。因此,對生殖投入較多的雄性介形蟲可用於其它生存功能的資源可能就變少了。作者總結表示,如果其他動物也有此趨勢,那麼在保護風險物種時,應將激烈的性選擇考慮在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