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年代的青花瓷,人家竟当作铺地的地砖


谁不想拥有“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大明成化”、“大清雍正”、“大清康熙”、“大清乾隆”等等年代的青花瓷?真拥有这宝贝!肯定是非富即贵人家了;这里竟当做铺地的地砖使用。

明、清年间,从这古窑不断烧出惊艳全世界的青花瓷,成了国宝级陶瓷。

这就是江西景德镇的古窑,不但承传了五千多年的中华陶艺传统文化,且千年薪火不断,依然精彩重演,继续用古法烧制出惊艳的陶瓷。

明代的葫芦窑,由于形状像“葫芦”被称为“葫芦窑”,它对明代陶瓷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明代的《天工开物》对它作了详细的记载和对陶瓷烧制工艺的原理分析,为后人陶瓷工艺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明代的葫芦窑的外立面。

清代的镇窑,是至今保存最好的古窑,非常适合烧制白瓷、青花瓷,对颜色釉的表现非常优秀,现在一直在用,不断烧制成功优秀作品,是江西省重点保护文物。

这是清代镇窑的内部,里面的容量非常大,可以烧制尺寸超大的各种陶瓷。

这是小器作坊的手工拉胚工位,底盘的驱动都是工匠用木棍手动绕动,仍然保留到现在,非遗的老工匠不断拉出优秀的作品。

手工拉胚的碗胚整齐晾晒,也是一道风景。

陶瓷经过练泥、拉胚、印胚、利胚、晒胚、刻花、施釉、烧窑等精细繁杂工艺后,但最后的成品却是比较难把控的,没有百分百的成功率,前面所做的一切,最后只有“一烧定成败”,废品是必然的,就有了历代底签青花瓷当地砖铺地了,也有了“好好”的花瓶与“破烂”同为花圃护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