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年代的青花瓷,人家竟當作鋪地的地磚


誰不想擁有“永樂年制”、“大明宣德”、“大明成化”、“大清雍正”、“大清康熙”、“大清乾隆”等等年代的青花瓷?真擁有這寶貝!肯定是非富即貴人家了;這裡竟當做鋪地的地磚使用。

明、清年間,從這古窯不斷燒出驚豔全世界的青花瓷,成了國寶級陶瓷。

這就是江西景德鎮的古窯,不但承傳了五千多年的中華陶藝傳統文化,且千年薪火不斷,依然精彩重演,繼續用古法燒製出驚豔的陶瓷。

明代的葫蘆窯,由於形狀像“葫蘆”被稱為“葫蘆窯”,它對明代陶瓷發展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明代的《天工開物》對它作了詳細的記載和對陶瓷燒製工藝的原理分析,為後人陶瓷工藝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明代的葫蘆窯的外立面。

清代的鎮窯,是至今保存最好的古窯,非常適合燒製白瓷、青花瓷,對顏色釉的表現非常優秀,現在一直在用,不斷燒製成功優秀作品,是江西省重點保護文物。

這是清代鎮窯的內部,裡面的容量非常大,可以燒製尺寸超大的各種陶瓷。

這是小器作坊的手工拉胚工位,底盤的驅動都是工匠用木棍手動繞動,仍然保留到現在,非遺的老工匠不斷拉出優秀的作品。

手工拉胚的碗胚整齊晾曬,也是一道風景。

陶瓷經過練泥、拉胚、印胚、利胚、曬胚、刻花、施釉、燒窯等精細繁雜工藝後,但最後的成品卻是比較難把控的,沒有百分百的成功率,前面所做的一切,最後只有“一燒定成敗”,廢品是必然的,就有了歷代底籤青花瓷當地磚鋪地了,也有了“好好”的花瓶與“破爛”同為花圃護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