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毽子上下翻 看我出腳幾來回

小小毽子上下翻 看我出脚几来回

小小毽子上下翻 看我出脚几来回
小小毽子上下翻 看我出脚几来回小小毽子上下翻 看我出脚几来回
小小毽子上下翻 看我出脚几来回

踢毽子,幾乎是每一個人兒時都曾經玩過的遊戲。但是,踢毽子卻並非只是專屬於兒童的。

現如今,在市區內的多處綠地和廣場內,都能看到踢毽子的身影。而將毽子踢上空中,踢出各種花樣的,卻是男女老少皆有。

甚至在有燈光照明的廣場和綠地內,夜晚也有不少踢毽子的人。不需要太大的場地,不需要複雜的器械,小巧而廉價的毽子,受到了不少市民的青睞,成為休閒娛樂和鍛鍊身體的一種方式。

踢毽子看起來輕盈飄逸,實際上運動量挺大的。真正要踢好毽子,除了腳、腿、膝、胳膊等部位要大幅度運動,頭、肩、胸、背也都要參與到傳接配合中,所以是一項全身運動。踢毽子能伸展全身的肌肉,活動各個關節,對一些勞損引起的疾病有防治作用。

據悉,踢毽子以下肢肌肉的協調運動為主,功夫在腳上。盤、磕、拐、蹦、落,轉身穩步,起跳出腿,前合後仰,在他人看來,就像欣賞舞蹈。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以縱軸為中心擺動,帶動遠端供血最困難、動作難度最大的部位,增強了肌肉的力量和相應關節的柔韌性。盤、拐、繞等動作,使縫匠肌、股肌等腿部肌肉得到鍛鍊;而錛、磕、落等動作,對足背肌、足底肌的作用必不可少。踢毽子既增強了肌肉、骨骼的運動功能,又有效地預防了一些血液迴流障礙性疾病,尤其是辦公族罹患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性疾病。踢毽子時通過抬腿、跳躍、屈體、轉身等運動,使身體各部分都能得到很好的鍛鍊,有效地提高關節的柔韌性和身體靈活性,增強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踢毽子還可健腦,並能鍛鍊精神高度集中,增強反應能力。看似簡單踢毽子,但可以讓關節橫向擺動帶動身體最遲鈍部位,還能使身心高度集,尤其對糖尿病患者來說還有意想不到的鍛鍊效果。

但是也要提醒部分人並不適合踢毽子的運動,一些中老年人應儘量避免踢毽子運動,尤其是肥胖的人,因為壓在支撐腿膝關節上的重量會更大。如果一定要踢,就要注意控制時間,避免玩花樣動作,特別是支撐腿頓地起跳後做“飛腳”踢毽動作,這對膝關節傷害更大。

在清晨和傍晚,隨著毽子的飛翔,踢毽子的人們也收穫著快樂和健康,他們也成為了別人眼中的別樣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