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琅”,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琅”,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後把琺琅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製而成的器物 。

作為宮廷藝術的代表,景泰藍(琺琅)從一出生就被打上了“御用”的烙印,在六百年間一直被譽為國之重器!不同於其他藝術,宮廷和民間都有製作,景泰藍工藝一直以來都是以皇宮為主導完成的,特別是明清兩朝,還分別設立了專門製作機構。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清代

關於景泰藍的起源,考古界至今沒有統一的答案。一種觀點認為景泰藍誕生於唐代;另一種說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時,從西亞、阿拉伯一帶傳進中國,先在雲南一帶流行,後得到京城人士喜愛,才傳入中原。但有一點是學術界公認:明朝宣德年間中國的景泰藍製作工藝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達到輝煌階段。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清代

在歷經元、明、清三代王朝的歷史變革中,勤勞智慧的工匠藝人用他們的雙手創造了燦爛的景泰藍文化。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清代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史料中有記載的最早的景泰藍——掐絲琺琅纏枝蓮紋鼎式爐

元朝屬於景泰藍髮展的初期,在工藝製作水準上較為粗糙,其工藝尚未成熟,能夠流傳下來的作品也相對較少,現市面上能見到的一般都為仿製品。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明代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明代

明朝宣德年間的景泰藍製品,從故宮等地陳列過的實物來看,工藝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宮廷內的御用監(皇家廠坊)設有製作景泰藍的作坊(《日下舊聞考》)。這個時期制胎水平已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明代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明代

據說景泰為宣德之子,宣德重視銅器以及鑄冶銅質,景泰在幼年期間耳濡目染,認識極詳,且嗜之極深,所有御用陳飾無不用景泰藍製作,種類之多不可屈數,凡瓷料所能制器無不盡有。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明代

成化時期繼承遺業,未改遺風,仍努力燒製,所以景泰藍的器物在景泰和成化兩朝最為常見。其後經歷弘治、正德、嘉靖、隆慶四朝,雖仍然燒製,可是都因循成規,虛應故事,在質量上都不能與景泰和成化年間媲美。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清代

由於社會的安定與經濟的繁榮,清朝皇宮養心殿設立御用工廠,稱為“造辦處",景泰藍也是造辦處產物之一。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清代

清代的景泰藍工藝比明代有提高,胎薄,掐絲細,彩釉也比明代要鮮豔,並且無砂眼,花紋圖案繁複多樣,但不及明代的文飾生動,鍍金部分金水較薄,但金色很漂亮。這一時期也開始出現了利用歷代文人名畫掐制的作品。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清代

乾隆時期(1736~1796),由於乾隆獨愛景泰藍,景泰藍工藝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乾隆四年,從廣州招來琺琅藝人梁紹文,邀揚州藝人王世雄進宮製作琺琅器。這一時期,景泰藍製品無所不備,小到床上使用的帳鉤,大到屏風,甚至高與樓齊的佛塔,在皇宮內處處可見。(故宮珍寶館乾隆花園內,承德外八廟小布拉宮內的大殿都有陳設)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清代

可以說,乾隆時期是清代掐絲琺琅的鼎盛時期。景泰藍與漆器、木器等其他工藝的結合,也是始於乾隆年間。初期,景泰藍基本上保持了乾隆時期的風貌,但已開始衰落,一直到道光時期(1821~1851),遺存的作品數量很少。


以下作品均為清代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愛瓷的人不能不懂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