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互联网+,到底是红海还是蓝海

食盐互联网+,到底是红海还是蓝海

盐业改革的开放,食盐开始逐渐转变自我的身份,成为一种快消品在市场上流转。既然涉及到营销,那就不得不谈一谈互联网,现在不少盐业公司开始在自己以后渠道上增加互联网+的概念,比如福建盐业有一个自建的电商平台,中盐第一个与京东合作开始在网上进行食盐销售,怀盐与阿里巴巴零售通合作,借助零售通的力量进行市场的深耕细作,那么食盐借助互联网,是否真的跟其他商品一样能够迅速实现转型呢?

1、这互联网+要还是不要

作为一个快消品,在整个网络的大趋势下,你或多或少都要借助互联网力量,而食盐作为一个刚入快消品局的产品而言,如果不跟互联网沾点边,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改革。然而食盐互联网+有这个必要吗?从大环境而言,互联网加快了信息流跟物质流的传导,如果食盐要作为一个商品打破区域限制走出去,那么借助互联网这个力量是有必要的。而且消费群体的更迭,消费习惯的改变,传统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被替换的可能,那如果满足被替换这部分人群的需求呢?这时候就需要互联网的力量。

2、这互联网+的咋样了

目前有的自建网络销售平台的,有的模式有借助互联网京东平台进行零售的,有借助阿里零售通进行批发的,也有借助互联网物流就行传送的,也有借助各种新媒体进行自我宣传的,各种形式的互联网+都在不断尝试,具体效果如何呢?自建销售平台的,很少有人为了买盐而特地注册下载个app除了部分政治需要进行购买,基本全死,京东销售的,凑单免运费的活动真的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零售量的增加,但高昂的运费是个很头疼的问题,借助阿里零售通,却是实现了管控货源其他不理会的便捷,但由于阿里零售通也在打市场,所以采用的都是已经成熟的品相进行铺货,而且还各种促销,其结果就是把一大堆现行的二批商玩死。

3、互联网+了,对自身有啥要求

都说责任是相互的,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各种便利同时,也给我们自身提出了各种要求,首先是质量与售后,互联网除了便捷以外就是更快的服务反馈,然而目前国内对于流出厂家的质量基本处于不管不顾的状态,一切投诉基本都是石沉大海,所以更别提啥售后服务团队了;其次是对自我的把控,现在很多盐业公司都是各自为政,这就造成为了完成区域销量而造成的价格混乱,经常出现新传统渠道被新渠道打乱,出现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的闹剧;最后就是人员,都说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让一群连京东是啥的人玩互联网+,这不是赶着鸭子上架子啊。适当的放权,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

互联网+对于食盐而言,是一个增渠道的过程,然后内控不严,号令混乱也是造成目前很多盐业公司出现了互联网负担的闹剧,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