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大明宫词》人物造型简单,是剧组太穷还是为了符合史实?

文/炒米视角

当年的电视剧出品体制和现在不一样。现在翻看任何一部央视出品的电视剧,都可堪称良心精品。以前并非走市场化机制,所以在还原历史情境上,是不惜成本的。在每一个细节的考究上 都是超级严格标准的。一部戏下来,光做指导的历史学家就是一堆。

当年《大明宫词》人物造型简单,是剧组太穷还是为了符合史实?

比起现在一个当红演员的片酬就可以轻轻松松占掉一部剧的总成本的半数以上,那时候真是有钱都花在制作上了,布景、道具、美工。那考究起来,几乎可以堪比学术研究了。

当年《大明宫词》人物造型简单,是剧组太穷还是为了符合史实?

其实李少红和曾念平之前都是舞台剧出身的导演,对演员演技的要求和每一个场景的设计,都恨不能拿纸画下来再拍。现在基本上只有张艺谋、冯小宁等那些五代导演导电影才可能这么干。而三年前,孔笙等人拍了部《琅琊榜》,就每个场景按照黄金分割比例画出来再拍,结果大火。

我们来欣赏出现在《大明宫词》里的唯美画面吧。

当年《大明宫词》人物造型简单,是剧组太穷还是为了符合史实?

小太平的发髻衣着,身后的真丝屏风,从色彩的搭配,人物入镜的布局。你敢说这剧组穷?

当年《大明宫词》人物造型简单,是剧组太穷还是为了符合史实?

太平长裙掖地,预示着刚刚成年的太平振翅欲飞。侧身立于朱色宫门之侧,而镜头的这一面却是巍峨的军队。权力的森严与小太平的青春懵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武后说到底还是一个女人,“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而这一幕恰恰就像是从敦煌的壁画上抠下来的。

当年《大明宫词》人物造型简单,是剧组太穷还是为了符合史实?

揭开“昆仑奴”面具之后,出现的是薛绍那棱角分明得脸庞,帅气,儒雅。并不是韦姐姐。但这一眼,夺走的可不单单是小太平的芳心,也是当年电视剧前无数少女的芳心,”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年《大明宫词》人物造型简单,是剧组太穷还是为了符合史实?

而小太平含泪的眼,一眼望尽的是青春,一个少女对爱情的所有理解,都诠释在这张脸上了。

而这每个画面里出现的布景、衣着、发髻,都一个细节都是经过考究的 ,必须符合历史情境,人物身份和年岁。这是现在很多画面很漂亮,色彩鲜艳,却动不动出现日本元素,古罗马元素的剧集无法媲美的。

文/炒米视角

当年《大明宫词》人物造型简单,是剧组太穷还是为了符合史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