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土木系四大金剛,一人堪稱戰神

國民黨中央軍內總共有三大軍事集團:土木系(陳誠系)、胡宗南系、湯恩伯系。

抗日戰爭時期土木系四大金剛,一人堪稱戰神

由陳誠領銜的土木系,以陳誠的起家部隊,第十八軍(木字拆開為十八)、第十一師(土字拆開為十一)而得名,是國民黨軍隊中的重要勢力,第十八軍更有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稱呼。

土木系中擁有著國民黨軍隊中的諸多高級將領,其中有著“四大金剛”的說法,隨著陳誠在國民政府中地位勢力的水漲船高,他們也是跟著升遷,成為國民黨內的大紅人。

羅卓英(1896-1961)

抗日戰爭時期土木系四大金剛,一人堪稱戰神

羅卓英,原名東潘,譜名高哲,學名典蓀,字尤青,別號慈威,廣東省大埔縣百侯鎮人,幼年時在私塾就讀,後曾就讀於大埔官學和大埔中學。1922年,他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炮科,與陳誠是同學,兩人關係很是不錯,成為無話不說的好友。畢業後,羅卓英曾回到老家任教。

1925年,羅卓英投入到東征軍中,參加了第一、二次東征。因為在戰鬥屢次立下戰功,1928年時,羅卓英已經升任為第18軍副軍長。之後,國民黨軍隊對中央紅軍的第一、二、三、四、五次圍剿,羅卓英也率領所部參加。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羅卓英被任命為第16軍團上將軍團長兼第18軍軍長、後又兼任第15集團軍上將總司令。淞滬會戰時羅店爭奪戰中,羅卓英率領所部奮勇抗戰,讓日軍難以前進一步。之後,他又率領所部參加了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南昌會戰、上高會戰、長沙會戰等知名戰役,在與日軍的交戰中,大展神威,給予日軍重創。

抗日戰爭時期土木系四大金剛,一人堪稱戰神

1942年,羅卓英被任命為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統帥軍隊進入緬甸與日軍作戰,取得了“同古大捷”、“仁安羌大捷”及 “東枝大捷”等勝利。之後,遠征軍失利,他率領部隊進入印度,被任命為中國駐印軍副總指揮,訓練國軍戰士。不久後,他又被調回國內,出任軍令部次長、東南訓練團教育長、青年軍總監等職務。

1947年,羅卓英被派往東北戰場,出任東北行轅副主任。1948年,他又出任了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主要負責協同陳誠經營臺灣,訓練新軍。長官公署撤銷後,他又改任為臺灣“總統府”戰略顧問、國防研究院副主任等職。1961年,羅卓英在臺北去世。

林蔚(1889-1955)

抗日戰爭時期土木系四大金剛,一人堪稱戰神

林蔚,字蔚文,浙江黃岩人,幼年時期在家鄉讀書,曾考入南京江南水師學堂,後又進入陸軍大學第四期就讀,畢業以後,進入浙軍中任職。1926年,經第一師師長陳儀推薦,林蔚被任命為第一師參謀長。1927年,他又調任為第二十七軍參謀長。

1928年,蔣介石成立警備司令部,陳誠被任命為警備司令,出身符合蔣介石選人標準的林蔚被調任為警備第一師參謀長,後又調任為總司令部參謀處副處長。1929年,蔣介石成立陸海空軍總司令部,林蔚又被任命為參謀廳廳長。

中原大戰過後,林蔚曾被派往河南收編戰敗的西北軍,因處理得當得到蔣介石的賞識。1935年,國民政府在軍事委員會內設置銓敘廳,林蔚被蔣介石任命為第一任廳長。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他又被任命為石家莊行營參謀長。

1938年,林蔚調任為待從室第一處主任。1939年,他又被任命為軍令部次長。1941年,國民政府任命他中國緬印馬軍事考察團副團長,對緬甸、印度、馬來西亞三國進行了深入考察。1942年,林蔚再次調任待從室第一處主任,兼軍事委員會桂林辦公室副主任。

1944年,林蔚又調任為軍政部政務次長。1946年,他又升任為國防部第一次長。1948年,林蔚被任命為代理參謀總長。1950年,林蔚被安排任職東南長官公署副長官,協同陳誠經營臺灣。之後,他又出任了“總統府戰略顧問”、“國策顧問”等職,於1955年在臺灣去世。

郭懺(1893-1950)

抗日戰爭時期土木系四大金剛,一人堪稱戰神

郭懺,字悔吾,浙江諸暨和濟鄉東山吳村人,幼年時家境貧寒,面臨輟學,後報考浙江陸軍官辦免費小學,得以繼續學業。辛亥革命時期,郭懺曾經加入過浙江光復軍,參加過與當局的鬥爭,後他被安排在浙江陸軍第5軍中任職。

1914年,郭懺考取武昌第二預備學校,成為第二期學生,1916年,他被選送入保定軍校第六期炮兵科深造,畢業後郭懺進入到浙軍第2師炮兵團任職。1925年,郭懺升任為獨立炮兵旅上尉連長。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國民革命軍進軍浙江,浙軍宣佈反正,郭懺期間表現積極,被提升為中校炮兵營長。

1928年,郭懺被提升為第17旅旅長,1930年中原大戰時期,郭懺因反對附蔣被排擠出軍隊,直到1932年經人推薦,被被陳誠任命為第18軍少將參議,從此成為陳誠土木系中的得力干將。1933年,郭懺調任為18軍中將參謀長,參與對中央紅軍的第五次“圍剿”。

1935年,郭懺調任為武漢行營陸軍整理處辦公廳主任兼宜昌行轅處長,他的工作受到陳誠的看重,1936年在陳誠推薦下,郭懺兼任了第46軍副軍長,同年他還在陳誠舉薦下兼任了武漢警備司令。郭懺一直跟隨陳誠行事,隨著陳誠升遷而升遷,1938年,他又被任命為第94軍軍長,1939年,他好出任了第33集團軍副總司令。

1944年,郭懺升任為第六戰區副司令長官,1946年,他又出任了國防部參謀次長。1949年,郭懺去往臺灣,出任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舟山指揮部主任,參與了舟山戰役。1950年郭懺在臺灣去世。

周至柔(1899-1986)

抗日戰爭時期土木系四大金剛,一人堪稱戰神

周至柔,浙江省台州市臨海市東塍人,出身富裕家庭,幼年時期在家鄉私塾中讀書,後考入浙江省立第六中學。1919年,周至柔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八期步兵科,與陳誠、羅卓英是校友。1922年周至柔畢業後,進入浙軍第二師任職。

1924年,經陳誠推薦,周至柔加入國民黨,並參與創辦黃埔軍校,之後曾在黃埔軍校中任教。1925年後,周至柔隨軍參加了第一、二次東征以及北伐戰爭,於1928年接任任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政廳處長。

1930年中原大戰時期,周至柔立下戰功,被升任為第18軍第十四師副師長,1932年又升任為第十四師中將師長,同年,他還升任了第18軍副軍長,是陳誠身邊的心腹親信。1933年開始,周至柔經陳誠推薦,由蔣介石特選前往歐美各國考察空軍

1934年,周至柔回國後,離開陸軍系統,被任命為中央航空學校校長,專門推動航空事業。1936年,周至柔晉升為陸軍中將,出任了國民黨航空委員會主任。1937年,他又被任命航委會為常務主任委員兼第一廳廳長。

抗日戰時期,周至柔被兼任為空軍前敵司令部總指揮,參與了與日軍空軍的作戰。抗戰勝利後,他又被任命為空軍總司令部任司令。1949年,周至柔去往臺灣,出任“國防部”參謀總長、“行政院設計委員會”委員、“國防會議秘書長”、“總統府”參謀長、“總統府侍從室”主任等職,並被授予了一級上將軍銜。1986年,周至柔在臺北去世。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菊花茶,本名鄭良,網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論壇知名歷史作家,資深三國控。曾發表過《華山論劍》、《歷史原來是這樣的》、《三國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禍起蕭牆》等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