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薰造型藝術(一)——中國工藝美術


中國古代燻爐,自戰國成型到漢代鼎盛,而後歷代發展,到了明清噴薄,而後進入民國開始急速衰落。


燻爐,作為中國文化造型藝術中的一個典型,尤其是文人藝術中的典型,經過不斷的發展,湧現出了各個時期的典型造型作品,其作用也漸漸由最初的實用器演變為陳設器。

燻爐,目前能見到最早的實物,且能經得住推敲的作品當屬2003年鳳翔出土的戰國鳳鳥銜環銅燻爐。從這件作品的成熟程度及複雜程度來看,燻爐在此之前應該已經有很多精美作品了,但可惜的是之前的作品,所傳甚少。僅僅就這件作品而言,其複雜程度,就說明,它在當時已經發展成熟。那麼它之前的成熟過程可想而知,應該還有其他作品。

燻爐就其作用而言,早期主要用於驅蚊蟲,淨化空氣,薰衣被(外罩竹籠,又名熏籠),除溼以及緩解疲勞。宋代以後則主要為陳設用了。

就其圖樣來看,戰國時期的作品工藝最複雜,西漢作品最豐富,兩晉南北朝時期純動物紋樣與純豆形器多一些,唐宋則宗教用器多一些但造型相對固定些,明清時期則各種造型異彩紛呈。

以下分期分批,擇重擇要收集圖例,述其一二。


中國曆代燻爐/香薰造型藝術(一)——中國工藝美術

戰國鳳鳥銜環銅燻爐,高35.5,鳳翔博,罕見,通體鏤空,複雜風格靠近曾侯乙墓尊盤,西漢作品基本承襲於戰國造型。

中國曆代燻爐/香薰造型藝術(一)——中國工藝美術

西漢早期鎏金鏤空雙龍香薰,高14.4,淄博出土,淄博館藏,造型同上,少鏤空可以延長燃燒,氣孔置於峰叢。

中國曆代燻爐/香薰造型藝術(一)——中國工藝美術

西漢中期四連體鏤空曲折紋方燻爐,高14.4,爐體有四個不相連方格組成但共用一個爐蓋,廣州象崗出土,南越王館藏。這種造型比較罕見,可謂漢代繼承傳統之上的一種創新。鏤空手法高超,難度也比較大,鏤空細紋如霧如煙,與香薰相映成趣。

中國曆代燻爐/香薰造型藝術(一)——中國工藝美術

西漢中期朱雀玄武博山爐,高24.5,朔州出土,平朔考古隊藏。四靈幾乎是西漢香薰永恆的主題。不過搭配起來總是那麼飄逸。

中國曆代燻爐/香薰造型藝術(一)——中國工藝美術

漢代三足承盤銅香薰,高15,安徽當塗出土,安博。動物為裝飾主體的燻爐基本是四靈的天下,但單體動物香薰也在漢代發展起來,如鴨子、飛鳥等。甚至出現百鳥朝鳳的圖樣,不過,也不是很明確,也許另有別的解讀。

中國曆代燻爐/香薰造型藝術(一)——中國工藝美術

西漢中期.錯金雲紋博山爐,高26,劉勝墓,底座錯金鏤空三龍頂託爐體,爐蓋於峰巒間繪有狩獵圖,虎豹、猴子、野豬穿行期間,河北博。到了博山爐,幾乎可以說是漢代燻爐的標準代表器了,博山爐系列整體變化不大,但細部和工藝卻繁複無比,尤其錯金銀工藝。可以反推,至此西漢黃老哲學的統治地位明顯動搖了,似不再尚樸。

中國曆代燻爐/香薰造型藝術(一)——中國工藝美術

西漢中期未央宮竹節燻爐,茂陵出土,底座鏤空龍紋頂託長柄,柄上端三盤龍託舉爐體。博山爐到了這件作品幾乎可以說達到了頂峰,無論是氣孔所在的峰叢中仙人瑞禽猛獸,還是裝飾的狩獵圖,都達到了於細微處見精的地步。承爐的鳳凰與下面的竹節,過渡自然,就連爐座都是龍空的群龍託舉。

中國曆代燻爐/香薰造型藝術(一)——中國工藝美術

西漢中期鎏金燻爐,高7,茂陵出土,茂陵館藏。如果說繁複成就美,顯然素樸得法也能成就雅緻。

中國曆代燻爐/香薰造型藝術(一)——中國工藝美術

中國曆代燻爐/香薰造型藝術(一)——中國工藝美術

西漢晚期鴨形香薰,高15.8,朔州出土,平朔考古隊藏。西漢晚期的動物造型香薰對後世影響更大,直到明清是動物造型香薰都佔比極高。

中國曆代燻爐/香薰造型藝術(一)——中國工藝美術

東漢早期鎏金博山爐,高32.2,揚州邗江出土,南博藏。東漢明顯沿襲西漢,不過素樸了,單薄了。

中國曆代燻爐/香薰造型藝術(一)——中國工藝美術

東漢青銅三足承盤香薰 ,馬鞍山博。東漢文物能獨具特色的品種不算多,這件作品在香薰中算東漢的代表器。這件作品造型取自溫酒器鐎鬥。不足是局部工藝不那麼精細,有些輕薄。

中國曆代燻爐/香薰造型藝術(一)——中國工藝美術

晉神雀負雛銜魚燻爐,高16.6,臨沂王羲之故居出土。晉的青銅香薰在東漢的基礎上趨於簡化,但原始青瓷的香薰卻出現的比較多。

中國曆代燻爐/香薰造型藝術(一)——中國工藝美術

西晉,青釉鏤空香薰,江蘇宜興元康七年墓出土,,高13.4,熊足。西晉青瓷傳世較多,但不知為何卻對熊、獅格外垂青。至此,香薰的造型,開始變得有些卡通可愛了。

中國曆代燻爐/香薰造型藝術(一)——中國工藝美術

東晉青釉博山爐,高20.8,鎮江隆安二年墓出土。東晉的香薰相對來說弱一些,基本照搬歷史知識材質有些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