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人口不多且經濟不如日本,為什麼科學家卻那麼多?

俄羅斯,國土面積1707萬平方公里,人口將近1.43億,經濟總量2.1萬億美元。而日本呢,國土面積37.8萬平方公里,人口將近1.2億,經濟總量4.6萬億美元。相比之下,我們就可以看出,雖然俄羅斯地盤大,但是其國家的經濟實力不行。而日本雖然國家地盤小,但是人家把這一畝二分地利用到了極致,其國家的經濟實力排名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當然,其距離中國和美國這兩個國家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雖然,俄羅斯的經濟不發達,人口也不是很多,但是俄羅斯國家的科學家的確比較多,國家的一些先進技術一直居於世界領先水平。而在前幾年,原油價格暴跌,使世界第二大產油國——俄羅斯的經濟一下子從盛夏進入隆冬。為了打破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經濟封鎖,儘快走出寒冬,普京強勢迴歸軍火市場,俄羅斯很快又成為了全球第二大軍火商。從中也可以看出俄羅斯真正與人才有關的優勢領域,其實主要集中在其長期視為強國之基的軍事重工業,這個領域俄羅斯自二戰以來一直保持了優勢,但隨著俄羅斯與西方關係的疏遠,經濟支撐的不足,一些新興軍事領域也開始與其他經濟軍事大國包括中國有了發展差距。但這個領域的獨大,造成民生領域經濟技術人才的極度匱乏。當然,俄羅斯免費的教育體系,也使得俄羅斯有向高端科技發展輸送人才的基礎。

俄羅斯人口不多且經濟不如日本,為什麼科學家卻那麼多?

二戰之後的蘇聯開始與美國爭霸全球,進行軍備競賽。這時已不僅僅是兩個國家的對抗了,而是兩種不同陣營的對抗,是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的對抗,所以當時的政治環境要求蘇聯必須研究出比美國更先進的武器以壓制美國。再加上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可以把大量的資源其中在某一個方面進行集中發力。所以在如此巨大的投入下,在科研中誕生很多先進的技術和科學家簡直不要太容易。並且在新中國建設初期,蘇聯對新中國工業領域的援助項目有156個,大量科學家進入中國進行援助,這些項目奠定了新中國發展的基礎,比如有名的有鞍鋼、包鋼、武鋼、洛陽熱電廠、三門峽水利樞紐、西飛集團、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等。在蘇聯解體後,幾十萬科技人才紛紛外流,他們有些去了歐美國家,有些來到了中國。在中國工作的前蘇聯科技人員超過1萬人,且數據顯示在1991到1997這期間移居國外的科學家高達17%,與此同時,論文數量和專利申請也都出現大幅度下滑,專利直接減少了80%,俄羅斯的科學事業從此一蹶不振。不過,和中國一樣,俄羅斯也有很多像錢學森、鄧稼先這樣艱苦卓絕的偉大愛國科學家們,發現離地球最遠的銀河系,“和平號”空間站、世界首個海底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等等成就都是在此期間由俄羅斯科學家們創造的,實在是令人敬佩。

俄羅斯人口不多且經濟不如日本,為什麼科學家卻那麼多?

俄羅斯人重視內在修養,尤其是文學的修養,使得一個人專心於做某個領域的研究。在教育上,蘇聯時代到今天,給俄羅斯留下了極為強大的教育體系,直到今天 俄羅斯的高等教育依舊還是世界發達的教育體系之一。前蘇聯當年投入巨大的國力,最終在上世紀70年代,培養出一大批世界頂級科學家,他們在化學物理光學生物環境等方面,都是最頂級的。同時,也給蘇聯教育帶來極大的推進,這種好處,使得今天的俄羅斯可以繼續維持高水平的教育體系,只要俄羅斯國力恢復,這套教育體系依舊可以如前蘇聯一樣培養出一大批尖端科學家。我們生活中一些發明創造其實也離不開蘇俄科學家的發明創造。次俄羅斯最高科研機構,俄羅斯科學院,早在1724年就由彼得大帝建造,已經有了將近300年的歷史,俄羅斯的科學城,也是蘇聯時期就建立下來的,經過了這麼久的發展,不管是在技術儲備、成果研究還是人文底蘊上,都有很深厚的積澱,這些都是無形的實力

俄羅斯人口不多且經濟不如日本,為什麼科學家卻那麼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