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员——增加企业人工成本的负担

为什么企业的人工成本会做高?往往离不开以下几点:①随着企业的发展组织架构也越来越复杂,监管机构、平台部门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可这些部门往往不能够直接创造价值,人工成本自然会越来越高。②公司的名声越来越大,对于员工的要求随之变高,很多岗位的用人标准超出了实际需求,这些员工身上的薪酬成本也高出平常。③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一些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念及劳苦、尊重老员工,以及“走关系”进入一些闲人,他们并不能很好的为企业创造价值。

冗员——增加企业人工成本的负担

冗员的成本都有哪些?

A先生是收稻智客平台的一名智客,他承接了一个公司的管理咨询项目。该公司希望通过A先生的工作降低其人力成本。通过走访调研,该公司的车间主任反应了其车间的编制是38人,可实际在岗人数只有26人。A立即意识到该公司首先就存在严重的冗员,导致整体薪酬居高不下,可人均却没有什么竞争力。

现在企业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成本竞争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现如今人工红利削减,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人工成本成为了成本竞争的关键,冗员这一现象让企业的人均产出及人均利润显著降低。

冗员现象首先会提高工资和“五险一金”,而“五险一金”的数额又与工资的关系密不可分。以北京市为例,单位承担的比例为养老保险20%,医疗保险10%,失业保险1%,生育保险0.8%,工伤保险0.3%,住房公积金12%,总计比例为44.1%。如果一名员工税前工资为20000元,企业实际承担的人力成本为28820元。除此之外,在该员工入职时企业还要为其承担办公成本,例如工位、桌椅、电脑……还有各种管理与后勤的成本…以上提到的只是冗员带来的直接成本,而它会散落在企业的各个岗位,造成间接成本与机会成本……

冗员——增加企业人工成本的负担

降低冗员,防治企业的“富贵病”

有的企业员工工资可能并不高,但并不意味着人工成本不高,反之,员工工资很高的企业,人工成本也未必很高。这是一个带着辨证色彩的问题。假设企业冗员现象较为严重,三个人能做的工作却用五个员工来做,即使每个个体的工资不高,公司整体的人工成本却被提高了很多。2017年,华为员工平均年薪近70万,可它整体的人工成本在业内并不算高。

为什么会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第一,组织架构越越发复杂,监管机构、平台部门越设越多、越建越大,辅助职能部门越建越全。

上述行为会让不直接创造价值的员工越来越多,人工成本自然会被拔高。总部平台庞大几乎是所有规模较大的企业的通病。可消费者并不会为这些不创造价值的人工成本买单。随着企业经营压力的变大及社会分工的细化,很多企业开始给自己“减负”,将部分事务外包给相应的专业企业,只留下核心业务部门,同时利用像A先生这样的灵活用工的方式,按需使用,不会再养“闲人”。

冗员——增加企业人工成本的负担

第二,公司名声越来越大,用人标准超过实际需求

几年前,年轻人更喜欢去银行工作,导致银行招聘要求水涨船高,部分银行甚至柜员都要研究生背景,可在此之前这些工作的学历标准是中专生起。并不是说招聘要求越高对企业而言就越好,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人和岗位的契合度,将合理的人放在合适岗位,才能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保持人工成本,继而保持产品的成本竞争优势。

第三,搞人性化管理,念及苦劳、闲散人员较多

曾经有一篇题为《对员工人性化的企业都死掉了》的文章在朋友圈中掀起轩然大波。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可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题,必须得“轻装上阵”,“闲人”太多会形成懒散的工作氛围,降低生产力及工作效率。

对号入座,如果企业面临上述“症状”,则意味着企业得了“富贵病”。

冗员——增加企业人工成本的负担

解决冗员问题的思路

人口红利减少、通货膨胀都会推高人工成本,这些属于企业的“不可抗力”,可是企业需要做到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人均产值及利润。因此我们决不应该简单将降低人工成本理解为降低单个员工的工资,降低人工成本也不是定位于降低人工成本总额,而是要降低人工成本占收入的比重。冗员多的公司大多表现为机构臃肿、监督繁杂。头重脚轻的组织架构还会盛行文山会海、官僚主义,给正常的工作流程设置壁垒,人们“劲不往一处使”,员工没有统一的目标,团队缺乏凝聚力……

华为前总裁任正非先生说,管理中最难的是成本控制;没有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法,企业就处在生死关头。全体员工都要动员起来,优化管理,要减人、增产、涨工资。明年生产要翻一翻,但人员不一定要翻一翻。

任总的这番话道出了解决冗员问题的思路:减员、增产、涨工资——简而言之,就是进行组织优化:裁减冗员,增加灵活用工的运用,精简流程,提升效率,去掉不必要的部门,力求工作流程化、制度化、模板化、智能化。实现人均产出提升,再给留下来的员工涨工资,这才是双赢的管理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