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扶贫,倾注满腔真情一一绛县公安局驻西仇村第一书记马红兵

绛县出了名的穷村西仇村,在深井出水的那天,驻村第一书记马红兵没止住夺眶而出的眼泪,有人掏出手机给他拍照,瞬间他想起在西仇村两年多来的日日夜夜,那一幕幕动情干事的情景在脑海中又一次重新再现。

一、初心决心帮扶心 换岗换位换创新

2015年8月2日,公安局党委决定下派一名懂农村工作、又对农民怀有特别感情的精明同志赴村搞帮扶工作,局长亲自找马红兵谈话并直截了当的说“让你暂时转业咋样?让你下去驻村当第一书记投身扶贫工作,你有什么想法说说看”。马红兵回答说“我生于农村,成长在一个世世代代的纯农民家庭,在儿时的记忆中,看到的是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劳一生难饱腹”的艰辛生活,在我的骨子里渗透着对农村和农民的自然感情。我还清楚地记得上高中时写的那篇作文“改变贫穷”,那时的我就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不让父辈们再这样受苦。高中毕业后,我有幸参加了公安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不论在什么岗位,不管是普通民警还是派出所副所长,还是国保大队副大队长,我的一切工作都是紧紧围绕着农民是衣食父母,为他们服务就是孝敬父母的概念。您今天下达的这个任务正合我意,因为它恰巧与我的初心对接,同时更是一个共产党员身先垂范,践行党对人民庄严承诺的天赐良机。”

忽然间,局长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说“我都听明白了,就凭你这种对农民的感情就一定能做好扶贫工作,也一定能干出让老百姓满意的事,你明天就整装出发吧!”就这样,马红兵拉上米面油,带上锅碗盆,第二天就把被褥铺在了西仇村。

二、驻村驻心驻感情 找“病”找“药”找良方

马红兵入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支村委一班人沿着北高南低的丘陵地带,村东村西两条千余米的深沟看地形地貌,思治理魔方,寻改变之策,当他看到全村1400亩全属旱地长出的农作物年年薄收心情难以言表,由此产生了一定要为村里打一眼深井的思路。回到村委会,我又迅速了解了全村236户,824人中就有占三分之一户数的232人在贫困线以下,有的户纯属特困家庭。

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最大的困难如何克服。习总书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声音在他耳旁回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就是要让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一道进入小康社会。作为第一书记,就是要把贫困家庭的冷暖挂在心头,他们的需要,就是自己的工作,他们得的是“缺钱病”,我就坚决不给他们开“花钱方”,我要为他们开“挣钱方",开“致富方”。马红兵深深感到,自己这个拉车掌辕人,一定要千方百计把

贫困的这辆车拼命拉到致富路上。他首先组织村帮扶干部,贫困户走出去开阔眼界,先后学习参观本县帮扶先进村的脱贫经验,并组织他们到闻喜县郭家庄镇西阜村学习优质蔬菜种植技术,到本县南樊镇史村学习樱桃种植技术,并聘了临猗县、新绛县、万荣县种植苹果的专家来村授课,学习了盐湖区王国梨和桃树种植技术。

掌握了一定的种植技术,贫困家庭又面临着缺少资金的难题,马红兵又鞍前马后与多部门积极协商,全力凑齐了贫困户的基本投资。两年多来,西仇村贫困家庭已有48户形成了自己的蔬菜种植、经济作物、特种养殖项目,经济收入明显增加,迈出了脱贫致富的坚实步伐。

 三、家事村事皆大事 巷道村道通富道

安心驻村为农民办事是本分.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更是职责。该村有30余户近百万元的存款多年来存入基金会难于取出,这些人又气又急毫无办法,愤怒的他们决定对基金会老板动粗,马红兵了解这一情况后首先安抚他们这样做的效果不好,结果更严重,并承诺帮他们要回存款。马红兵经过与基金会老板数十次的耐心交谈和奋力争取,终于谈妥取得了几套门面房并予以出售,所得钱款一一分到了这些存款户的名下,多年的顽疾得到解决,村民的心痛药到病除。

西仇村受地理条件的制约,一条主干道破烂狭窄,村民出行如走河滩,贫穷的“病”根应占一半。于是,马红兵和支村委一班人把脱贫攻坚的战场首先打在了道路建设中,他一遍遍的查看村道设计,一趟趟的带领着村组干部到镇上,县上找主管部门,拜企业老总争取资金终于如愿以偿。他白天、黑夜地坚守修路一线,终于加宽修通了2.3公里的村水泥大路。

现如今,喜笑颜开的村民开着三轮,骑着摩托在宽阔的大道上跃马奔腾,向着致富的大道勇猛直前。

 四、缺水缺物缺资金 打井打渠打胜仗

路开通了,心敞亮了,但仍有一件谋划己久的大事还未解决,那就是1400亩旱地常年干渴,收成甚微,就连人畜吃水也异常困难,这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因素。马红兵首先向副县长、公安局长巩建明进行汇报,说明了他的想法,巩县长非常支持。同时积极帮助协调筹措打井资金。在扶贫办、水利局、电业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30万元落户西仇村,高质量的钻了一眼既能解决人畜吃水,又能保证农田灌溉的深井。

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农村第一书记,马红兵深知关心贫困家庭的生活重要,而让贫困家庭富裕起来更重要。他在笔记本上写道:“当前贫困户盼望的是发财致富,最害怕的是加重负担,最讨厌的是空洞说教,最欢迎的是真诚服务”。只有把贫困人口的情绪当作工作的第一信号,把贫困人口的利益当做最大追求,把贫困人口的满意当作最高奖赏,才能快速让贫困家庭富裕起来,从而实现整体脱贫的宏伟目标。

两年多来,马红兵因自己回民生活习惯的不同,只能带上妻子吃住西仇村,没有给村民添加任何麻烦,许多村民真心邀他们到家里做客也都婉言谢绝。

 五、深沟造出宽阔路 农户建起现代棚

西仇村三面环沟,沟深平均达90米,地理位置极其独特,该村与对面的几个邻村能遥相相望,但从无来往,互不相识,村里人走亲办事自古出门一条道,偏僻导致了封闭,封闭造成了落后。为彻底改变瓶颈现状,马红兵敢为天下先,敢做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硬着头皮请专家,搞勘测,筹措资金百万元,转眼这条长670米,宽6米的大路将竣工通行,西仇村的面貌将彻底改变,农民致富的门路将更加宽厂。

过去,西仇村从无蔬菜大棚,马红兵入村后帮助几户贫困家庭建起了竹材大棚,两年来,其他贫困户看到大棚带来的效益可观也纷纷要求上大棚。针对有了积极性的贫困家庭要求,马红兵马不停蹄,以每亩500元的价格统一征地,集中连片十亩,现己投资25万元建起了全钢软塑,高3米,宽8米的10个漂亮的现代化大棚,有望取得更大经济效益。

马红兵说,西仇村所有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一日不摘贫困帽,他将绝不回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