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无情”——漫谈中国古代武士的面目保护

许多朋友看到古代的欧洲骑士,日本武士,甚至阿拉伯的武士们都在战斗时,全身被保护的严严实实,连脸部都有护甲。而从连环画、影视剧中看中国古代的武将们却只有铠甲,重要的面部尤其眼睛都没有什么遮挡。难道中国古代武将佩得起那么华丽的铠甲,却佩不起小小的面甲?

“铁面无情”——漫谈中国古代武士的面目保护

“铁面无情”——漫谈中国古代武士的面目保护

当然不是,大家看到的其实只是艺术作品。真实情况却是中国从殷商时代就有完整的面甲了。

商代是一个原始巫术登峰造极的时代,打仗都希望鬼神附体,既保护自己,又威吓敌人,面具大有市场。

“铁面无情”——漫谈中国古代武士的面目保护

战乱频仍的战国时代,战争是国家首要大事,是甲胄大发展的时代,头面自然重视,出现许多连同头脸一起保护的头盔,由于要保证轻便,所以多用小甲片扎制,盔体可变型,故被形象地称做“兜鏊”。

“铁面无情”——漫谈中国古代武士的面目保护

“铁面无情”——漫谈中国古代武士的面目保护

汉代铁兜鏊

或许是上述兜鏊太优良的缘故,西汉时期继续采用这种“兜袋”状兜鏊。汉朝继续了先秦时代巫术色彩的面具传统,并发展成为“军傩”,军傩是古代军队于岁终或誓师演武的祭祀仪式中的戴面具的群队傩舞,兼备祭祀、实战、训练、娱乐的功能。《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汉化傩祭舞蹈场面,身披熊皮、头戴黄金四目面具的方相氏与十二兽跳起疯狂的舞蹈。军傩所用面具,最初是铜质的,故有“黄金四目”,“黄金”可能就是指铜质,后为铁面,亦称“代面”或者“大面”。而到了南北朝,着军傩“大面”上战场的例子出奇多了起来,首先不能漏掉的便是鼎鼎有名的北齐兰陵王的,相传这位贵族少年太过俊美,以至上阵杀敌而敌人不知敬畏,使自己威名不得远杨,就铸造一具狰狞可怖的面甲,上阵均隐面面铠下,最后,兰陵王的威名还是没有这段战地罗漫史传播的久远,唐朝根据这个故事编创了著名的宫廷舞蹈“兰陵王”,后被日本学去,得以千年流传,让今人得意观瞻这位北朝王子的不朽英容。

不仅北朝有面铠出现,南朝似乎更甚,史传,南朝权臣侯景作乱,部下数万人均戴着铁面具作战,使对方惊溃“见贼军皆著铁面,遂弃军走。”,想象以下,那该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这无疑证实我国是有装备面铠的传统的,南北朝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如:《北齐书·神武帝纪下》:“ 西魏 晋州 刺史 韦孝宽 守 玉璧 ,城中出铁面, 神武 使 元盗 射之,每中其目。”《晋书·朱伺传》:“ 夏口 之战, 伺 用铁面自卫,以弩的射贼大帅数人。”

宋代,西夏国装备了一种盔、面合一颇似古罗马头面盔的奇特兜鏊,是否是古罗马在中亚依存的有待考察。

“铁面无情”——漫谈中国古代武士的面目保护

“铁面无情”——漫谈中国古代武士的面目保护

宋代女真铁面,应该与宋代极似

“铁面无情”——漫谈中国古代武士的面目保护

女真著名的铁浮图重骑兵,铠甲对头面的保护是另一种方式

这个时期东北的女真铠甲被宋人形容为周身衣甲、只露双睛,可见面部的防护是很严密的,这从出土的女真武士俑便可看出,宋金时期史书中铁面出现的例子很多,如“金人摘强兵披厚铠、毡衫、铁面而前,又湿毡濡革蒙火山,覆以冰雪,拥云梯径抵西北圜楼登城。城中军以长戈舂其喉,杀之”“再兴募死士著铁面具,披毡,列陈以待之。金人计无所施而去,弃旗甲辎重满野。”

“铁面无情”——漫谈中国古代武士的面目保护

宋代铁面的想象图

“铁面无情”——漫谈中国古代武士的面目保护

今天的甲胄爱好者复原的宋代全套铠甲,包括铁面

然而,面铠被制式化地大量装备军队,还数元朝蒙古军队,蒙古军队的面部保护有两种方法,其一是通常的面铠,另一种方法十分特殊,也很古老,就是将兜鏊顿项制作的十分宽大,将头面连同脖子一起保护起来,只露二目,与唐朝记载的吐蕃兜鏊很近似。

“铁面无情”——漫谈中国古代武士的面目保护

“铁面无情”——漫谈中国古代武士的面目保护

“铁面无情”——漫谈中国古代武士的面目保护

明代的几种面甲

明朝典籍也记载了两款面甲,。一款叫“金貌脸”,是用铜铸成面壳,里面衬棉,面壳上彩绘狰狞的鬼面,“壮如戏面”;另一中叫“龙鳞脸”,不同“金貌脸”为整铸,而是采用牛皮做面壳。外密嵌铜鳞片。此两款面甲都是中低级别军人使用的,说明明朝其实也是有大量面甲供应军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