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是60后们中学时代的偶像,今年63岁了,她现在过得好吗


60后的读者朋友们一定对“张海迪”这个名字还记忆犹新吧?她可是那个时代的中学生们心目中的明星偶像呀,那时写文章,只要一举自强不息的例子,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张海迪。80后、90后、00后对张海迪也许就很陌生了。那么让我们先一起了解一下张海迪的生平吧,一定对你很励志的。

张海迪,1955年9月16日出生,山东文登人,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为了学习医学知识,克服了残疾带来的种种困难。

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的出版了如《轮椅上的梦》等著名小说。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称号。2017年6月19日获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参选提名。现任中国残联主席、北京冬奥组委执行主席、中国残奥委会主席。


张海迪5岁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终身截瘫。她无法上学,便在家中自学完成中学课程。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聊城,给孩子当起了老师。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学习,却自学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以及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70年,她10岁的时候,跟着父母到农村生活。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她发现村里缺医少药,就决心学习医疗常识和技术,用零花钱买医学书、体温表、听诊器和常用药物。她先后读完了《针灸学》、《实用儿科学》等医学书籍。学针灸时,为了体验针感,她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扎针。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4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2002年,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问世。


短短的几年,她居然成了当地的一个年轻的“名医”,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只要有人求医,她就热情接待。重病号不能行动,她就坐着轮椅,登门给病人扎针、送药。有一位姓耿的老大爷,因患脑血栓后遗症,6年不能说话,并瘫痪了3年,一直没治好。张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励耿大爷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阅大量书籍,精心为耿大爷治疗。后来,耿大爷终于能说话了,也能走路了。

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其一是“八十年代新雷锋”,其二是"“当代保尔”。

1991年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做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2009年张海迪被授予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7年6月19日,国际残奥委会宣布,中国残联主席、北京冬奥组委执行主席、中国残奥委会主席张海迪获得提名,将作为候选人之一与来自加拿大、巴西、丹麦的另外三名候选人共同角逐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张海迪今年63岁,依然出席很多社会活动。2018年6月还到她家乡山东文登的一所中学进行励志演讲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