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律戰爭:廣東和福建的南洋火拼驚動英國政府

拿律戰爭:廣東和福建的南洋火拼驚動英國政府

1872年對大英帝國來說是相對風平浪靜的一年。印度的大叛亂已經被鎮壓,他們還在遠東再一次擊敗了清朝,克里米亞戰爭的勝利也阻止了俄國向南方進軍的步伐。

可就在這一年裡,英屬馬來亞殖民地卻爆發一場威脅到殖民政府統治的大規模暴亂,迫使英國政府放棄一以貫之的“地方自治”政策,轉而對當地採取了前所未有的干涉力度。而這場大暴亂的主角,就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秘密結社--天地會。

海外求生之路

拿律戰爭:廣東和福建的南洋火拼驚動英國政府

大部分人眼中的天地會就是一個反清復明組織

天地會是在明末清初之際,以“反清復明”為號召成立的秘密會社組織。他們在廣東和福建的中下層勞動者中有數量龐大的支持者。清政府對包括天地會在內的秘密會社一貫秉持高壓打擊政策,導致大量天地會成員出逃到東南亞一帶。

根據統計,清朝中葉以來陸續到海外謀生的中國人超過5000萬人次。許多人到了異國他鄉就地組織起海外的秘密會社,這些海外的會黨組織逐漸成為當地華人社會的核心。

拿律戰爭:廣東和福建的南洋火拼驚動英國政府

19世紀的天地會標識

19世紀中葉,英屬馬來亞的霹靂州土著王公開始大規模開採當地錫礦。為此,他們大量引進以勤勞和服從管理著稱的華人勞工。根據英國海峽殖民地統計,到1877年為止,南洋地區總共引入了超過180萬的華人。這些華人新移民和原本就非常發達的華人社區互相融合,成為海峽殖民地一股不可輕視的力量。

19世紀南下南洋淘金的這一批新移民,大多數是中國沿海失業破產的農民和無產者。浙江以南的沿海地區,一直有人多地少的矛盾。如果遭遇自然災害,就會產生大量流民。這些流民湧向謀生機會較多的南洋地區,也就導致了華人秘密會社在東南亞的興起。

在東南亞的秘密會社名目繁多,大多都與內地的會黨有一定關係。如三合會、哥老會、三點會、匕首會和清水會,後來殖民地政府對這些已經合法的社團進行統計,結果發現盡在新加坡就有各種會社成員近80000人。在東南亞華人會黨的勢力之大可見一斑。

拿律戰爭:廣東和福建的南洋火拼驚動英國政府

大量到南洋討生活的福建和廣東貧民

會黨存在的必要性

拿律戰爭:廣東和福建的南洋火拼驚動英國政府

海峽殖民地的紋章

1862年以前,英國海峽殖民地(即英屬馬來亞殖民地的前身)對華人秘密會黨的政策是不加干涉。這也符合英國政府對海外領地的治理傳統。

一方面,會黨在華人內部起到了維持秩序和協助政府管理本地居民的作用。英國治理殖民地族群的制度,是繼承自葡萄牙和荷蘭殖民者創立的甲必丹制度。殖民地當局在本地族群中選出一人作為甲必丹,即領頭人。除了有需要和族群打交道的事情全權委託甲必丹之外,對族群內部治理概不加干涉。而華人社會的甲必丹職位長久以來就被會黨所壟斷。由於華人強烈的血緣和鄉土情結,他們在處理和西方人交涉的一切事務時都交給會黨操辦。會黨組織實際充當了殖民地政府和華人普通居民的中間人。

拿律戰爭:廣東和福建的南洋火拼驚動英國政府

海峽殖民地的直屬區域只是圖中的紅色部分

另一方面,本地的土著王公們也在各個方面得到了華人富商的援助。這些華人富商通常是會黨的首領,另一重身份卻是鴉片包稅商、煙館館主、橡膠種植園主、礦主等在本地舉足輕重的富商。本地王公不但從他們承包的生意裡獲取鉅額利潤,也在各種事務上得到華人富商的協助。就像是霹靂州羅闍(印度教文化中的地方軍事領袖)阿卜杜拉依靠會黨頭目的華人富商從大陸招募大量礦工開發錫礦獲得巨大財富。眼紅他的財富的羅闍馬赫迪也從一名新加坡華商那裡籌措經費,和阿卜杜拉展開內戰。

從英國殖民者到本地王公,幾乎都對秘密會黨組織有所需求。這也導致了會黨組織在馬來亞的迅速擴張,幾乎達到了“沒有一個華人不從屬於這個或那個會黨”的地步。

拿律戰爭:廣東和福建的南洋火拼驚動英國政府

馬來亞當地的羅闍頭銜來自傳統印度教文化中的武士首領

暗流洶湧

拿律戰爭:廣東和福建的南洋火拼驚動英國政府

事發地點所在的馬來亞西北部霹靂州

但秘密會黨在能夠良好處理對殖民政府和本地王公的關係的同時,彼此間的矛盾卻日漸尖銳。

以馬來亞的霹靂州為例,來到這裡的華人大多是挖掘錫礦的礦工。這些礦工根據家鄉和血緣的不同分成兩大團體:一個以說廣府話也就是廣東話為主,主要來自廣東的台山、新會、開平和恩平四個縣的華人,被稱作四邑人。另一個團體則由來自福建的移民構成,他們來自晉江、南安、惠安、安溪和同安五個縣,被稱為五縣人。

當然參加會黨的不止是這些縣出身的移民。但總的來說,來自廣東的移民通常都參加秘密會社義興會。這其實是天地會為了躲避官府緝捕而成立的一個秘密分社。義興會在霹靂州殖民地聲勢浩大,有會員25000人,幾乎佔殖民地總人口的五分之一。

來自福建的移民則多加入福建人為主的會黨海山會。海山會是大伯公會在南洋的分支之一,大伯公會原本是福建人以土地公信仰為紐帶發展起來的海外社團。該會在1840年來到海峽殖民地後,在20年時間裡發展會員多達5000人。雖然人數不及義興會,但參加者多豪商巨賈,甚至於壟斷了檳榔嶼的軍火供應,內在實力並不遜於義興會。

拿律戰爭:廣東和福建的南洋火拼驚動英國政府

馬來亞檳榔嶼的華人街道是秘密會黨的聚集地

拿律地區原本地處偏僻,默默無聞。但1848年該地發現了儲量豐富、品質極好的錫礦之後,統治者就大量招徠華人勞工進行開發。其中海山會成立的海山公司承包了吉連包礦區,義興會的義興公司則成立了金門頂礦區。由於錫礦開採使用水泵加壓法,為了爭奪礦脈和水源兩個幫會間的矛盾日益尖銳起來。

如果統治者掌握好平衡,就不會出現無法控制的狀況。但霹靂州的會黨爭鬥顯然不是這樣。該州拿律地區的小領主易卜拉欣不願意將金錢浪費在地方治安上,而是採用了一種本地王公常見的手段。在當地互相爭鬥的各派勢力中選擇一個最強的勢力扶植,並利用它來協助保持穩定。在拿律地區這個勢力就是就是海山會。在雙方爆發衝突時,向易卜拉欣投訴的時候。易卜拉欣卻有意偏袒海山會,將義興會逐出拿律礦區。

這表面上看起來是一樁商業糾紛,其實跟當地的政治局勢大有關係。霹靂州此時面臨二虎相爭的局面。霹靂州蘇丹年老,兩個位高權重的貴族羅闍伊斯密爾和羅闍阿卜杜拉為了誰能繼位爭鬥不休。海山會依附伊斯密爾和他的盟友拿律領主易卜拉欣。另一方面,義興會則獲得阿卜杜拉的支持。後者稱只要奪取霹靂州蘇丹的位置,就將拿律所有礦區交給義興公司。

拿律戰爭:廣東和福建的南洋火拼驚動英國政府

懦弱無能的阿卜杜拉

但義興會不止有阿卜杜拉這個後臺,他們中的許多人曾在英國海峽殖民地直轄領地居住過,擁有英國公民的身份。在遭到馬來王公不公平的驅逐和財產遭到暴力侵犯時,他們的選擇跟廣州的鴉片商人沒有任何區別。直接找到英國海峽殖民地政府,請求政府出面向馬來王公索賠。

英國政府就像是在1840年一樣行動,派出了巡洋艦封鎖霹靂州的海岸,要求易卜拉欣支付義興會成員的所有損失17447.04元。易卜拉欣畢竟只是一個地方酋長而不是大清皇帝,不敢正面和強大的英國人交戰。況且他手握錫礦財源滾滾,毫不費力就付清了這筆款項。但在英國人的壓力下,又不得不允許義興公司返回拿律繼續開採錫礦。

拿律戰爭:廣東和福建的南洋火拼驚動英國政府

有殖民地部隊所在檳榔島要塞遺址

衝突激化

拿律戰爭:廣東和福建的南洋火拼驚動英國政府

分佈在馬來亞及海峽殖民地各處的華人

1871年霹靂州蘇丹去世,兩個會黨團體的矛盾終於全面爆發。

華人甲必丹後來跟英國人描述戰爭的起因是一起桃色事件:義興會大當家何義瑞的手下和海山會大當家鄭亞貴的某位親屬通姦。據說海山會轉到這對亡命鴛鴦後,先是遊街示眾,然後當場將他們活埋掉了。

不過對戰爭早有準備的義興會提前就在國內招兵買馬,僱傭了數百名極有戰鬥力的職業打手。海山會失敗之後乘船逃往檳榔嶼,易卜拉欣轉而和奪取全勝的義興會合作。

拿律戰爭:廣東和福建的南洋火拼驚動英國政府

一對新婚的馬來亞華人夫婦

海山會失敗後轉而採取各種危險的計謀,如安排一場險些成功的的暗殺行動。一個海山會的富商以易卜拉欣領主欠他錢為名義,獲得了將霹靂州政府軍的巡邏船扣押的權力。海山會就利用這個機會組織了一次大膽且突然的襲擊,一舉打敗了義興會,重新奪回了拿律礦區。當場被殺的義興會成員就有幾百人。兩幫人的戰爭從礦區蔓延到霹靂州的街市和農村。有多達2000名難民逃到檳榔嶼躲避戰火,傷者不計其數。有人目擊說義興會的家屬被海山會抓獲後,當場分配給會眾和易卜拉欣的官兵。而風吹兩面倒的領主這回又和勝利者站在一邊了。

海山會則繼續在拿律搜查義興會的餘黨。他們甚至購買了帆船,組建海上巡邏隊,封鎖了霹靂州的海岸,以防止義興會的殘兵敗將從海上逃走。但會黨們此時顯然自信心過於爆棚,居然向英國輪船“美麗馬六甲”號開槍射擊。英國海軍當即干涉,抓獲了兩條海山會的帆船。從此海山會放棄了採用大船的“海軍”路線,製造了很多靈活機動的小船。一旦發現英國海軍出現在視野中,就逃到河灣眾多的內河小溪中去。

拿律戰爭:廣東和福建的南洋火拼驚動英國政府

海山會成員的合影

海山會佔據了拿律的礦場和街市,不過義興會利用幫眾人數的優勢。他們在農村展開游擊戰,不讓糧食運到海山會的地盤。兩個幫會的戰鬥也蔓延到從吉打到天定的地區。一時之間,海峽殖民地到處可以看到駕著小船的幫會成員,在檳榔嶼的大街上公然打鬥,不把兵力單薄的殖民地警察放在眼裡。

殖民地政府先是讓本地羅闍阿卜杜拉前往調解,結果自然是毫無作用。於是阿卜杜拉索性宣佈將拿律領主易卜拉欣解職,並和義興會攜起手來展開反攻。對此忍無可忍的海峽殖民地總督奧德爵士命令皇家海軍炮艦“米奇”號和“薩利亞”號巡航霹靂州海岸,制止一切暴力行為。可皇家海軍還沒來得及動手,“米奇”號上的兩個青年軍官就被義興會的人抓住狠狠揍了一頓。而阿卜杜拉說他們是在針對海山會的海盜小船的“剿匪”作戰中,不幸誤傷到這兩人的。兩艘皇家海軍炮艦立即報復,開炮摧毀了義興會在海岸上的防柵,然後把阿卜杜拉帶回檳榔嶼。

現在,奧德爵士轉而和易卜拉欣合作。他派出兩名海峽殖民地的高級警官去協助他撲滅暴亂,但是依然沒有效果。儘管警官們在市面上購買軍火,僱傭印度人擴充警察部隊。但義興會卻鬥志不減,他們燒燬了易卜拉欣在拿律的宅邸,殺死一名警察,並差點將易卜拉欣抓住殺掉。兩個會黨的海盜船在海面上四處出沒,缺乏小型軍艦的英國海軍對此毫無辦法。

拿律戰爭:廣東和福建的南洋火拼驚動英國政府

由於皇家海軍的存在 海山會只能放棄他們之前購買的大船

英帝國出手

拿律戰爭:廣東和福建的南洋火拼驚動英國政府

海峽殖民地的英國駐軍

霹靂州熱熱鬧鬧的戰鬥絲毫沒有影響倫敦安穩的空氣。殖民部在對拿律騷亂的正式公文回覆裡,拒絕提供一切可能花帝國政府錢的干涉手段。甚至連馬來亞商人直接寫給唐寧街的求助信也是石沉大海。

奧德只能在寫給英國政府的報告裡,提到有284個華商聯名上書,請求英國政府直接出面干涉。並說整個馬來亞除了被暹羅保護的北大年地區外,已經完全捲入了華人幫派的戰鬥和各個王公的公然敵對中。再下去這些豐饒多產的小國一定會陷入毀滅的災難中。

拿律戰爭:廣東和福建的南洋火拼驚動英國政府

被武裝起來的印度警察

英國政府於是不情願的派出海軍部資深官員安德魯•克拉克爵士前往東南亞收拾局面。並且宣佈協助此事解決的一切費用均需海峽殖民地自己承擔。

安德魯•克拉克認識到不解決華人會黨的戰爭,就不可能平息在東南亞英國領地內的大騷亂。他派遣了殖民政府的華人政務顧問畢麒麟,前去詢問各路會黨人馬,究竟要什麼條件才肯坐下來談判。而此時,義興會和海山會也被漫長的戰鬥折磨的精疲力盡,英國政府使者的到來給了兩邊一個機會。兩方約定在英國政府出面調解的條件下,在邦喀島舉行和談。克拉克又命令各地土著王公一同前去邦喀,決定霹靂州蘇丹人選的問題。

1874年1月15日,義興會和海山會在英國總督的監督下握手言和。經過英國政府的各種明裡暗中的協調,最終決定讓阿卜杜拉繼承霹靂州王位。為了避免他即位後迫害海山會成員,特別在霹靂州駐紮一名英國官員。所有涉及到華人的官司,各會黨無條件聽從英國政府裁決。據說所有馬來的領主們抵達邦喀島後,不論願意與否都被迫在這份和約上簽字。這就是馬來亞歷史上具有轉折點意義的

《邦喀條約》。

拿律戰爭:廣東和福建的南洋火拼驚動英國政府

恢復往日寧靜的霹靂州

對於阿卜杜拉和本地土著王公們來說,《邦喀條約》是一道不折不扣的賣國條約。英國政府不再只是保護國的身份,而是繞過他們直接和其治理下的華人移民接觸。

對本地的華人來說,英國政府的進駐迅速平定了互相爭鬥的局面。飽經戰亂的拿律礦區,在華人礦工的不懈努力下很快恢復了生產。

不過經過拿律戰爭,英國政府對華人秘密會黨的勢力開始有所警惕。1889年海峽殖民地頒佈了針對會黨和地下組織的史無前例的鎮壓法令,規定各種會黨存在均不合法。各種會黨的秘密暗號、符號和神主牌必須徹底銷燬。會黨組織者一旦被捕就會遭到嚴厲處罰。

這是英國政府強硬打擊遠東黑社會勢力的最嚴厲的一次手段。自此華人會黨不再在公開場合活動,而是轉入更加隱秘的地下。(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