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九族」诛的是哪些人?为何被称为世界上最残酷的刑罚

「诛九族」诛的是哪些人?为何被称为世界上最残酷的刑罚

在影视剧里,我们常听到“诛九族”这个概念。九族即是指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亲属,这么来看就是一个社会学概念;但又有“灭九族”的说法,从这方面来看,“灭九族”就成了一个司法概念。

平时我们基本不会用到这个概念,即便在皇权时代,只有那些犯了十恶不赦罪行之人才会被“灭九族”。当然,历史上也有被“诛十族”的例子,唯一一个被灭过十族的人就是方孝孺,所谓的“十族”就是在“九族”之外加上自己的师友。

「诛九族」诛的是哪些人?为何被称为世界上最残酷的刑罚

那么为何要实行“灭九族”这么残酷的刑罚呢?主要是为了斩草除根,防止子孙后代来报仇。我们知道有一个历史故事叫“赵氏孤儿”,权臣屠岸贾杀了赵氏一族,想要斩草除根,但赵氏遗孤被义士程婴以自己的儿子相易。这样,赵氏一族的血脉得以保存。这个孩子长大后,在众人的帮助下为自己的父母报了仇。这就是典型的没有斩草除根的后果,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其实早在三代时,是没有“灭九族”这么残酷的刑罚的,即便是敌国,将对方打败以后也是“灭其国不绝其祀”。如周武王伐纣,商朝虽然灭亡了,但依然将商族后裔封为诸侯,让其祭祀祖先。春秋时期的宋国便是殷商的后裔,否则也不会有后来的孔子了。

那么,“灭九族”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从秦始皇开始,中国有了“诛族”的刑罚。

说了这么多,那么究竟何谓九族呢?

一般的说法认为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所谓“父族四”是指自己一族,再加上已经出嫁的姑母和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所谓“母族三”,是指自己的外祖父全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所谓的“妻族二”是指自己的岳父全家以及岳母的娘家。从这个说法来看,凡是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都被灭尽,基本上也就不会有后人会来寻仇。

可是,关于“九族”还有另一种说法。如《三字经》里说“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三字经》是宋代王应麟写的,可见这种说法在宋代较为流行。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谁是真正的“九族”呢?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所不同的是前一种说法是今文经学家所主张的,后一种是古文经学家所主张的。古文说的代表人物是汉代经学家孔安国、马融和郑玄,他们的这种“九族说”仅限于父宗,是自己的直系亲属。唐宋以后,古文“九族说”逐渐得到国家法律的正式确认,也成为近世社会的伦理基础。明清两代法律明确规定“九族”专指父宗,这也反过来说明了为何《三字经》会采用古文“九族说”,可见这种说法已经成为唐宋以后人们的共识。

我们再翻阅唐宋以后的史料,也会明确发现这一点。如《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曰:“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元典章》、《明会要》、《清律例》皆沿用了此说。此外,摩尔的《古代社会》也引用了古文“九族说”的观点,可见这种说法的影响之大。

而今文“九族说”的代表人物则是东汉的许慎,即是上文提到的“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那么,这两种说法有何区别呢?二者又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呢?

今文说,满足了朝廷对于整个社会的控制,当朝廷在赏赐、诛戮、惩罚时是按照今文“九族说”做的。尤其在汉代,今文“九族说”较为流行。如《汉书·高帝纪》曰:“置宗正官以序九族。”唐代的王昌龄有感于“诛九族”的残酷,作诗道:“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

「诛九族」诛的是哪些人?为何被称为世界上最残酷的刑罚

尽管今文“九族说”已经将犯人的亲属网罗尽了,基本不会有后代。但有时候朝廷为了斩草除根,往往是两种说法交互使用的,这就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有落网之鱼。

“灭九族”无疑是世界上最残酷的刑罚,自从秦始皇起有了“诛族”的惩罚后,从诛三族,逐渐扩展到诛五族,再到后来的诛九族,一路下来,愈演愈烈。到了明代,可以说是发挥到极致,因为朱棣篡位,方孝孺不予书写诏书,便被愤怒的朱棣处以“诛十族”的重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