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帝王泰山封禪交成績單,2位皇帝被判不及格,信物現存臺北故宮

封禪是古代帝王在山嶽舉行的一種祭祀天地的禮儀活動,以在泰山上舉行的次數最多,規模最大,所以人們將封禪與泰山相聯繫,稱為泰山封禪。所謂封,即在泰山極頂築壇祭天;所謂禪,即在泰山附近的小山上築壇祭地。帝王們往往以泰山封禪來彰顯自己的文治武功,歷史上在泰山封禪過的皇帝有6位: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

6位帝王泰山封禪交成績單,2位皇帝被判不及格,信物現存臺北故宮

這6位帝王中前3位可以稱得上千古一帝,唐高宗也是一位明君。唐玄宗雖開創了開元盛世,但又在晚年將唐朝從巔峰拉入了萬丈深淵,宋真宗則以與遼國簽訂“澶淵之盟”而揹負了千年罵名,所以老天爺對這兩位毫無作為的皇帝似乎並不買賬,甚至退回了他們祭天的信物,即帝王們泰山封禪時用以與神靈進行溝通之物——玉冊。

6位帝王泰山封禪交成績單,2位皇帝被判不及格,信物現存臺北故宮

1931年,蔣系軍閥馬鴻逵率部佔領了山東省泰安市,他為了紀念死去的官兵決定在泰山腳下的蒿里山上毀壞的文峰塔遺址上修建一座紀念碑,就在士兵們清除現場時發現了一個有5種顏色的方形土堆:中間為黃色,四周為紅、白、青、黑。隨後士兵們在土堆中挖出了2個金盒,打開后里面分別整齊地擺放著一卷玉片,分別由16塊和15塊玉簡組成。

6位帝王泰山封禪交成績單,2位皇帝被判不及格,信物現存臺北故宮

玉片晶瑩剔透,上面刻有端莊清秀的文字,馬鴻逵看到後覺得這小小玉片被這麼鄭重地放在金盒裡,必定不是普通之物。馬鴻逵將兩卷玉片小心收起秘密帶往北平,請了1位學者和2個資深的古董商對玉片進行鑑定,當專家根據實物以及馬鴻逵對其發掘現場的描述,他們給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結果:這2卷玉片為唐玄宗與宋真宗泰山封禪所用玉冊,是無價之國寶。

6位帝王泰山封禪交成績單,2位皇帝被判不及格,信物現存臺北故宮

唐玄宗的封禪玉冊共135個字,內容記述了李姓唐王朝受天地之命而建,承蒙天意,四海平安,所以來泰山封禪,感謝天地,並祝願子孫、百姓享受天賜之福。唐玄宗舉行完封禪儀式後便命人將刻有祭文的玉冊埋於泰山腳下,卻不料在200多年後被人發現並呈現給當時的宋朝皇帝宋太宗。宋太宗對此玉冊愛不釋手,將其作為國寶珍藏於內府。

6位帝王泰山封禪交成績單,2位皇帝被判不及格,信物現存臺北故宮

宋太宗死後,宋真宗繼位,他因和遼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澶淵之盟”而受到各方輿論的譴責。一日,心情鬱悶的宋真宗閒逛到內府看到了唐玄宗的封禪玉冊,此時身邊的大臣乘機建議道:“陛下何不東封泰山,一來可以利用封禪壯我皇威,二來也可以分散人們的注意力”。宋真宗一聽這個建議很好,正好說到他的心坎上,於是兩人一拍即合,立即著手封禪準備。

6位帝王泰山封禪交成績單,2位皇帝被判不及格,信物現存臺北故宮

宋真宗為了達到封禪的目的,一方面重金收買了反對封禪的大臣,另一方面僱傭了大批老百姓假意向朝廷情願,請求皇帝封禪泰山,他還命人參照唐玄宗玉冊設計出了自己的封禪玉冊。古代皇家祭祀時,要在社稷壇的壇面上鋪設五色土,黃色居中以代表統治者的最高權力,東西南北依次為清白紅黑,象徵四面八方對皇帝的輔佐。

6位帝王泰山封禪交成績單,2位皇帝被判不及格,信物現存臺北故宮

宋真宗在封禪儀式時將唐玄宗的玉冊埋在泰山祭壇的底下,再將自己的封禪玉冊放在唐玄宗玉冊的上方,就這樣宋真宗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到泰山封禪的皇帝。明洪武年間,一年幾日的大雨將唐宋玉冊衝出了地面,山民見到後將其呈現給了皇帝,朱元璋看到後下令在蒿里山修葺祭壇,並將玉冊封埋在祭壇之中,直到1931年再次被發現。

6位帝王泰山封禪交成績單,2位皇帝被判不及格,信物現存臺北故宮

馬鴻逵發掘的唐宋玉冊事件很快被報紙披露,他為了將其佔為己有以患病前往美國治病為由將玉冊轉移到了美國。1970年,79歲的馬鴻逵彌留之際終於想通,叮囑妻子將兩件國寶帶回中國。1971年,蔣介石得到了唐宋玉冊,他特意舉行了隆重的接收儀式並將其轉贈給了臺北“故宮博物院”,就此這兩件上天遺棄的國寶終於再次回到了祖國。

6位帝王泰山封禪交成績單,2位皇帝被判不及格,信物現存臺北故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