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农庄的情怀与梦想

中午接到王世彬打来的电话,寒喧了几句后他直入主题,问我有没有兴趣一起去乡下做个项目,大致是发展原生态养殖,他说想为家乡的发展做点贡献。

这个问题我不是没有考虑过,一直以来都有人跟我讨论这个话题,或是叫我回去当村干部,或是约我一起做生态农业项目,二者的目的殊途同归——都是在为自己谋点小利的同时更要努力为家乡父老谋些大利。

我赞赏朋友们对家乡的感情以及他们愿意为之付出和努力的勇气与激情,我自己又何尝不想呢?只是农村里的问题实在太复杂,做生态农业又是个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更不可能只凭一腔热血就能实现得了的。

我在电话中委婉地表达了我的意思,并且强调,电话里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改天抽个时间我们见面聊聊,再深入交谈一下。世彬答应了。

挂了电话没多久,我吃过午饭后打算休息一下,又接到世彬打来的电话,他问我是否在家,我说在的,他说那好,他马上过来。

放下电话,我苦笑一声,心想这个午觉怕是泡汤了。

不过有朋友来访,总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毕竟,我与世彬也有半年多没见面了,虽然同在一座城市里,但他一直忙于自己的事业,而我又不喜外出,所以虽然偶有联系,但见面却相隔已久。

起身把桌子收拾了一下,烧好了水,摆了些瓜子、花生出来,世彬便已到了楼下,与他同来的,还有我的老同学江建。

三个人围坐在桌前,边吃边聊,先是聊起各自的近况,然后便聊到中午电话里谈起的主题。

关于生态农庄的情怀与梦想

这一次,我没再含糊,而是旗帜鲜明地阐述了我的观点与立场。我说,我佩服你们投身农业、献身农村的精神与勇气,但是生态农业真的很难做,如果真要想把生态农业做好,就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而且要投入不菲的资金和时间,耗费无数的心血和精力,还要取得政府的支持、村民的理解,还得有必备的技术支撑和稳定的销售渠道。

按照我设想的模式,地点最好是在离郴州半小时路程之内,而且必须在主要道路旁边,要做就做集种植、养殖、观赏、游玩、吃住于一体的生态农庄,可以采用顾客认领、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这样既可以解决部分资金问题也能顺带解决销路问题,种植、养殖和游玩项目要有适合大众的,也要有独具特色的,必须让游客在任何时候来玩都有景可看、有戏可玩,还要与旅行社及各种机构组织联合推销,团体与散客并重,并且采取科学管理,这样才有可能做大做强。

但是,按照世彬的设想,老实说,我认为成功的概率很低,如果只是粗放式的养一些猪鸭鱼鸡,无法形成规模化效应,坚持原生态养殖后的产出虽然不愁销路,但产出时间过长、产出量过低,那么实际上的投入产出比就会低得可怜,这是完全不划算的,而且,我们老家离郴州和永兴县城都太远,旅游开发又迟迟不见效果,这样单打独斗是注定很难成功的。

在我的愿景里,最起码得等到家乡的旅游开发达到一定的规模和热度,每年都能吸引一定数量的游客前来游玩,这个时候去老家做生态农业才算具备一定的条件,而且一定要取得一定的政治身份才有利于项目的顺利推进,最好是成为村支书或村长,这样既能获取政策的支持、财政的补贴,又能避免村民的嫉妒与干扰,同时也能利用权威发动与整合更多的资源为项目服务。

关于生态农庄的情怀与梦想

如果按照我的模式去做,我相信成功的机会将要大得多。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中专同学王仁锋来,他早些年放弃了稳定的事业和优越的生活,为了实现心中那个生态农业的梦想,毅然在资兴投资兴建了一个农场,他坚持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产出的农作物品质自然没得说,但陆陆续续的投资远远超过他的预算,离市区又太远,运输成本、人工成本、销路问题成为横亘在他眼前无法逾越的一道道难题,并且让他越陷越陷,以致他举债经营却依然无法走出泥淖。

我钦佩王仁锋的献身精神,欣赏他的坚持与执着,但是看到他这样艰难支撑,我真的替他感到难受和担心,可惜自己能力有限帮不了他,有时候我也在想,他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

用今天我和世彬、江建讨论的主题来说,这属于“情怀”问题,一个人,总还是要有一点情怀的,不管走得多远,有多成功,还是不能忘记自己的家乡,只要力量所及,还是应当为家乡的建设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

只是有的时候,我们又不能不考虑实际情况,毕竟,理想与现实是两码事,情怀能够给人打鸡血,却不能当饭吃,从商业的角度来看,我们更加不能意气行事,因为只有成功了,情怀才能实现,一旦失败,什么情怀、什么愿景都只会沦为笑话。

听完我的一翻长篇大论之后,世彬和江建都有些倍受打击,但都承认我说的有道理。

随后我们又到栖凤渡转了一圈,世彬带我们去几个建设得非常漂亮的村庄看了一下,我带他们到莲山庄园参观了一下,我们在庄园里逛了一圈,都觉得这个庄园搞得非常不错, 我说,我想做的就是莲山庄园这种模式,而这个农场,先后投入了数千万资金才初具规模,才渐渐有了生机,所以说生态农业要想做好真的不容易呀。

关于生态农庄的情怀与梦想

但是,这种模式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毕竟,现在城里的人一到周末就想逃离拥挤、喧嚣的城市,喜欢到乡下呼吸新鲜空气,感受自然气息,如今汽车普及、交通便捷,所以离城市不远的这些生态农庄便成为城里人最好的度假胜地。

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是农村人往城里跑,在未来,我相信一定会出现截然相反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喜欢往乡下跑。

所以说,生态农业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虽然目前我们并不具备开展生态农业项目的条件,但在未来,我希望并且相信,我们会有机会在这个舞台里一展身手的。

就像我和世彬共同的愿望一样——我们都想回到家乡,建幢小房子,房子不必太大,但院子一定要够大,要有池塘假山、亭榭花台,种上些花草树木,伺弄些瓜果蔬菜,约上三五好友,下棋、钓鱼、喝酒、吹牛,想想都觉得幸福。

而我们所谓的生态农庄,不就是我们心目中小小家园的扩大版么?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倘若在自己怡养天年的同时又能带动一方产业,帮助更多的父老乡亲脱贫致富,那该是多大的一种幸福啊。

所以,我亲爱的朋友们,为了情怀,为了梦想,为了幸福,一起努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