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的時代,連學習都變得如此急功近利

最近有朋友和我聊到“樊登讀書會”,才發現身邊加入它或者對它感興趣的人也不少。

對於“樊登讀書會”這個機構,幾年前我就有所瞭解了,那時它還不像現在這般出名。樊登讀書會是一個付費學習APP,加入者需每年支付365元入會,然後就可以通過音頻、視頻、圖文或其他形式得到平臺每年50本書的知識分享體驗。經過四年的發展,樊登讀書會已成為擁有近300萬會員、年收入過億的線上知識分享知名品牌。

樊登讀書會的宣傳語十分煽情,聲稱自己是倡導“全民閱讀”的先行者,使命是幫助中國3億人養成閱讀習慣。樊登讀書會用文字解讀和視音頻講解的形式在其APP上進行分享傳播,以幫助那些沒有時間讀書或不知道讀什麼書和讀書效率低的人群每年吸收50本書的精華內容。

浮躁的時代,連學習都變得如此急功近利

粗看起來似乎非常不錯,畢竟時代的發展和競爭的激烈迫使想要充電和學習的人越來越多,一年會費365元,平均下來一天才1元錢,卻可以獲得50本書的知識植入,而且有專業人士負責選書、提煉與講解,免去了自己的選書、買書、借書和讀書之苦,效率多高!性價比多高!

難怪會有這麼多人對樊登讀書會趨之若鶩,同時也引發同行業越來越多的模仿者,使得“線上付費學習”成為當下消費者最熱門的話題以及資本市場最熱衷的題材之一。

我卻一直對其不感冒。作為一個年讀書超過200本的“讀書達人”,我對如何讀書和學習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

我始終認為,類似的讀書平臺只能提供粗淺的知識和片面的觀點,想要獲取真正的知識必須得靠自己認真讀書和思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體會到文字之美及知識之趣,比如一本《史記》,我看了不下十遍,但每次都有以往被忽略的精煉的用詞遣句、巧妙的謀篇佈局以及耳目一新的太史公觀點令我拍案叫絕,給我帶來意外的驚喜,如果寄希望於各種各樣的“讀書會”,區區半個小時的講解,連朝代更迭、眾多人物都無法釐清,怎麼可能把《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偉大風骨準確、完整地表達出來?

說到底,所謂的“讀書會”只是給你講了個內容介紹,再加上一些自己的觀點,要知道,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對同一本書的觀點常會有天壤之別,我們又怎麼能讓這些故事梗概和片面見解來左右我們自己的思想呢?

在我看來,選擇用這種方法來讀書和學習的人更多的是“懶癌重症患者”,因為懶得讀書和思考,所以被動地接受別人灌輸的價值觀和碎片化知識,而所獲取的信息,頂多只能用來裝逼而已,證明你曾經“聽說”過那些書,如果要你講述一下其中的詳細片段,恐怕你就尷尬了吧?

支撐這些眾多的“讀書會”的真實動力可不是什麼“傳播知識、造福社會”的偉大理想,而是真金白銀的利益驅動,表面上看起來他們是在向讀者分享知識,其實他們只是在向消費者兜售他們的商業邏輯——大家快來聽我讀書吧,好讓我多賺些錢。

浮躁的時代,連學習都變得如此急功近利

有些人實在太懶了,需要別人幫他做某些事,為此他不得不付費,等價交換,各取所需,這沒什麼稀奇的,只是,連讀書這種事都可以用商業行為來解決了,真不知道是社會的進步還是人性的退化。

但是,這就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而且這也實實在在地解決了部分人的需求,你看,光一個“樊登讀書會”就有近300百萬付費會員,這個群體該有多大呀。

沒辦法,生活在這個節奏緊湊、壓力巨大、時間侷促的時代,太多人都想走捷徑,所以才會有各種各樣的“讀書會”、“教育培訓機構”應運而生。

前不久,有讀者問我如何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他告訴我,說他參加了一個“線上寫作培訓機構”,希望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真正的寫作水平是靠一定的天賦再加上後天的多讀書、多思考、多練習來提升的,這樣的“提升計劃”只會培養出譁眾取寵的“標題黨”和拾人涕唾的“文抄公”!既不能提高一個人的寫作能力,也不能為貢獻出優秀的作品,害人不淺又敗壞社會風氣,真是罪莫大焉!

浮躁的時代,連學習都變得如此急功近利

還有那名目繁多的培訓教育機構,因為有了“考證一族 ”和其他工作需要的群體的存在,而發展得十分火熱,但培訓的重點都是為了應付各種考試或考評,並不能從根本上提升一個人的專業技能,從這些機構出去的學員,就算擁有再多的證書、再高的考試成績,可是並不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事業上又能具備多大的提升空間?

唉,浮躁的時代,連學習也變得如此急功近利。學習,原本是一個既辛苦又漫長但又充滿樂趣和成就感的過程,如今卻變得如此容易而又短促,如此衝動而又盲目,這一切,怎能不叫人感慨萬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