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的时代,连学习都变得如此急功近利

最近有朋友和我聊到“樊登读书会”,才发现身边加入它或者对它感兴趣的人也不少。

对于“樊登读书会”这个机构,几年前我就有所了解了,那时它还不像现在这般出名。樊登读书会是一个付费学习APP,加入者需每年支付365元入会,然后就可以通过音频、视频、图文或其他形式得到平台每年50本书的知识分享体验。经过四年的发展,樊登读书会已成为拥有近300万会员、年收入过亿的线上知识分享知名品牌。

樊登读书会的宣传语十分煽情,声称自己是倡导“全民阅读”的先行者,使命是帮助中国3亿人养成阅读习惯。樊登读书会用文字解读和视音频讲解的形式在其APP上进行分享传播,以帮助那些没有时间读书或不知道读什么书和读书效率低的人群每年吸收50本书的精华内容。

浮躁的时代,连学习都变得如此急功近利

粗看起来似乎非常不错,毕竟时代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迫使想要充电和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一年会费365元,平均下来一天才1元钱,却可以获得50本书的知识植入,而且有专业人士负责选书、提炼与讲解,免去了自己的选书、买书、借书和读书之苦,效率多高!性价比多高!

难怪会有这么多人对樊登读书会趋之若鹜,同时也引发同行业越来越多的模仿者,使得“线上付费学习”成为当下消费者最热门的话题以及资本市场最热衷的题材之一。

我却一直对其不感冒。作为一个年读书超过200本的“读书达人”,我对如何读书和学习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

我始终认为,类似的读书平台只能提供粗浅的知识和片面的观点,想要获取真正的知识必须得靠自己认真读书和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文字之美及知识之趣,比如一本《史记》,我看了不下十遍,但每次都有以往被忽略的精炼的用词遣句、巧妙的谋篇布局以及耳目一新的太史公观点令我拍案叫绝,给我带来意外的惊喜,如果寄希望于各种各样的“读书会”,区区半个小时的讲解,连朝代更迭、众多人物都无法厘清,怎么可能把《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伟大风骨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说到底,所谓的“读书会”只是给你讲了个内容介绍,再加上一些自己的观点,要知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同一本书的观点常会有天壤之别,我们又怎么能让这些故事梗概和片面见解来左右我们自己的思想呢?

在我看来,选择用这种方法来读书和学习的人更多的是“懒癌重症患者”,因为懒得读书和思考,所以被动地接受别人灌输的价值观和碎片化知识,而所获取的信息,顶多只能用来装逼而已,证明你曾经“听说”过那些书,如果要你讲述一下其中的详细片段,恐怕你就尴尬了吧?

支撑这些众多的“读书会”的真实动力可不是什么“传播知识、造福社会”的伟大理想,而是真金白银的利益驱动,表面上看起来他们是在向读者分享知识,其实他们只是在向消费者兜售他们的商业逻辑——大家快来听我读书吧,好让我多赚些钱。

浮躁的时代,连学习都变得如此急功近利

有些人实在太懒了,需要别人帮他做某些事,为此他不得不付费,等价交换,各取所需,这没什么稀奇的,只是,连读书这种事都可以用商业行为来解决了,真不知道是社会的进步还是人性的退化。

但是,这就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而且这也实实在在地解决了部分人的需求,你看,光一个“樊登读书会”就有近300百万付费会员,这个群体该有多大呀。

没办法,生活在这个节奏紧凑、压力巨大、时间局促的时代,太多人都想走捷径,所以才会有各种各样的“读书会”、“教育培训机构”应运而生。

前不久,有读者问我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他告诉我,说他参加了一个“线上写作培训机构”,希望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真正的写作水平是靠一定的天赋再加上后天的多读书、多思考、多练习来提升的,这样的“提升计划”只会培养出哗众取宠的“标题党”和拾人涕唾的“文抄公”!既不能提高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也不能为贡献出优秀的作品,害人不浅又败坏社会风气,真是罪莫大焉!

浮躁的时代,连学习都变得如此急功近利

还有那名目繁多的培训教育机构,因为有了“考证一族 ”和其他工作需要的群体的存在,而发展得十分火热,但培训的重点都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或考评,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一个人的专业技能,从这些机构出去的学员,就算拥有再多的证书、再高的考试成绩,可是并不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事业上又能具备多大的提升空间?

唉,浮躁的时代,连学习也变得如此急功近利。学习,原本是一个既辛苦又漫长但又充满乐趣和成就感的过程,如今却变得如此容易而又短促,如此冲动而又盲目,这一切,怎能不叫人感慨万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